如果岁月可以歌唱真情
2017-12-12
从举目无亲的外来户到群众信赖的领路人,整整32年,她肩负重任、致富带富、知行如一;从赶鸭上架的编外人士到众所周知的治村能人,她以德立身、以才立业;从循规蹈矩的守摊干部到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她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她就是响应天津市“宅基地换房”政策的第一人、全市“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亲历者、天津市滨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兼董事长和总经理——杨宝玲。
用忠诚,称量时间的价值
胡张庄村地处东丽区东北角,金钟河岸边,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是天津的“北大荒”。那时候,村民生活水平低下,居住条件简陋,群众基本靠天吃饭,遇到不景气的时候,有人连家里的锅都揭不开。当年,杨宝玲从山东远嫁到这里,丈夫是村里再平常不过的农民。她的到来曾激起不小的涟漪,因为她是村民眼里的“另类”。和其他农村妇女相夫教子的想法不同,她没有默默忍受困苦,而是选择去与生活抗争。
回想当初的境遇,杨宝玲戏称自己是个“三无”人员——无家族背景、执业经历和学历文凭。“论家庭背景,我是一个远嫁天津的山东人,人生地不熟;论执业经历,以前没有干过村委会工作,对于当干部是个门外汉;论学历文凭,我是高中毕业,与动辄学士、硕士的知识分子相比有天壤之别。但是,为了改变现状,我时刻在谋求出路。”
那个年代,农村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观念重,做计划生育工作容易得罪人,是个没人愿意干的重活累活。杨宝玲当着全村人的面立下军令状:只要干不好立马走人!这才生生“要”了计生专干的担子。
起初,因为不懂业务,杨宝玲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常会为了手头工作“忘记”家庭。为了学习业务,她“扔”下年幼的孩子学习接生;1986年到医院学习流产上环取环;1997年又学了B超操作。20多年来,她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硬是做到没有出现一例计划外生育。她领办的妇幼保健站,长期坚持义务为村民治疗妇科疾病,做到了常规疾病不出村。20多年,从计生专干到妇联主任,再到村委会委员、副主任……她有了“正式编制”,也与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懂得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2006年,恰逢天津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许多村民代表鼓励杨宝玲参加竞选村委会主任。她还没回过味来,便遭到了诽谤中伤,有人说她想要鸠占鹊巢,还有的声称要将她赶出村委会。至今,杨宝玲都心有余悸:“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单门独户,人微言轻。有群众害怕我出事,就轮班在我家守着。我真的十分感动,心里也是不服,我下定决心参选!”竞选当天,杨宝玲最终以压倒性的票数成功当选。她噙着眼泪表态:“请乡亲们放心,我一定会当好胡张庄的管家人,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用执着,筑就创业的基石
有些领导对这个新选上来的女村主任能力心存怀疑,生怕造成工作中断,破坏了稳定局面。杨宝玲嘴上说不在意,但心里还是迫切需要证明自己。
2007年,天津市在华明街道试点推行“宅基地换房”政策。因为是全国试点,没有经验,大部分村都在观望。杨宝玲率先行动起来,多方考证后,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满心期待地带着梳理的20多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街道党委书记,探讨实施政策的有效路径。在获得支持后,她便开始入户走访劝说群众搬迁。
让农民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子,有人形容比登天还难,很多人劝杨宝玲放弃,可她铁了心要把事情干成。那段时间,她力排众议,亲自登门征求意见,与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家族威望、有政治觉悟的人交流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最大支持。那一天,胡张庄完成一项壮举,仅仅用不到两个小时时间,签订了95%以上的换房申请。同年,胡张庄1300多口人率先迁入华明新市镇,创造了第一个搬迁完毕、第一个基本复垦完毕的“胡张庄速度”。
2011年,杨宝玲当选为胡张庄村党总支书记。她感觉到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身份变了,她为民服务的心思依旧没变,肩上的担子重了,她依然动力充足。
胡张庄村有两块失去半个世纪的土地,杨宝玲深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上任后,她将要回土地纳入重要日程。2006年,她带着班子成员走访了许多老生产队长,掌握资料;反复跑土地局、档案局等部门,找寻历史证据。那过程,就像是大海捞针。2008年,他们最终找到强力证据。
2009年,杨宝玲开始了讨要土地的漫漫长路。对方是大型国企,规格高、势力大,在天津根深蒂固,面对一众村民,他们不屑商谈,一直消极对待,其间还发生多次冲突。看到对方的强硬态度,有些人退却了,也有人劝杨宝玲别管,毕竟是历史问题,自有后人去解决。但是,杨宝玲深知群众的期待,明白自身担当,决心与对方周旋到底。那段日子里,她到处找领导、查档案,协调土地局、政府办、法院、档案局等各单位部门,四处奔波、四处碰壁,却愈挫愈勇。终于在历时两年后,她成功地将土地收回,为村集体带来了1500多万元的资产收入。
用理想,浇灌发展的新芽
作为传统的农业村,葡萄是胡张庄村的支柱产业,几十年的种植经验给农户留下了宝贵财富。迁入新市镇后,农户离原来的田地远了,农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如何让群众搬得进、更住得起楼房?几年来,她到处奔波,协调资金近500万,不花集体一分钱,使2000亩葡萄地路面全部硬化,共计3万多平方米;建设农业生产用房552間、仓储库房16间和冷库154栋,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营传统农业只是保本,实现转型升级才是首选。”杨宝玲在认清形势后寻找机遇,着眼天津市农业产业化战略部署,坚持发展葡萄产业作为“一村一品”,继而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农业、打造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道路。她积极推进以水、电、路、渠、耕地质量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机械化、设施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了增加交易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她组织农户集资推进加工仓储和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目前建设完成154栋冷库。
走入现在的胡张庄村,你会发现悄然发生的变化:实现了由“乱”村向“稳”村的转变,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实现了由“穷”村向“富”村的蜕变,集体年收入从几近为零到突破500万元,群众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实现了“无序挣扎”到“有序发展”,制定的五年发展计划,明确了发展方向;改良葡萄品种,实现了提质增速;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村里考入大学的学子有1000至3000元奖励,80%的青壮劳力得到就业安置。村里还为236名老人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人缴纳101400元,60至7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000元左右,71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享受2000元左右。适龄群众,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去世的老人,一次性得到1000元丧葬补助。60周岁以上老人生日时,获得免费的生日蛋糕。重阳节、妇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必会有关怀慰问。村民每人每年,享受的福利至少达2000元。
把每件事都做好、做到位,在别人看来是不平凡的事,但在杨宝玲看来,这都是最平凡不过的日常工作。多年来,她相继获得“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最美女村官”、2016年度“中国好人”等称号。
有人问:“你这样拼命工作图的是什么?”杨宝玲说:“群众选我的时候,我就告诫自己,要懂得感恩。村民的信任,是我工作的动力。”
这就是杨宝玲。她行走田间的身影,摇曳着热情蓬勃的气息,那脚步印着的是一行行飞扬的文字,彰显着一个女性对事业义不容辞的担当!
编者语:
总有着挥之不去的思念,总有着割舍不断的眷恋,从外乡来的杨宝玲,其实是把自己“嫁”给了整座村庄。她让这片土地上飞扬着春风,让这些村民们心头蒸腾着希望,也从此上演着变革致富的自信与坚强。
编辑 辽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