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荤三素,缅甸斋僧
2017-12-12蔡睿恺
本报特约记者 蔡睿恺
据一家英国调查机构2017年的统计数据,缅甸第四年位列世界捐助指数榜首,缅甸虽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民众善良、慷慨、乐善好施。笔者曾在赴缅甸探亲时亲历一次对僧侣的布施活动。当时正是缅历七月的“解夏节”,当地人庆祝僧侣们结束3个月的隐居与修行,举行大规模的斋僧、布施和敬老等一系列活动。
父亲的公司作为一家中国公司,为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密切与当地员工的关系,每年在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布施或斋僧活动。按照习俗,信众向僧侣布施“四物”,包括:斋饭、袈裟、寺庙和药品。笔者亲历的就是一次大规模斋僧活动。
缅甸的僧人过午不食,他们的晨斋时间较早,因此布施午斋比较合适。由于想要布施的人多,需要早预约才行。斋僧的寺庙位于仰光郊区,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寺庙,其住持是非常有名的高僧,还在缅甸佛教大学授课。因此寺庙的位置虽然偏远,但追随者甚众。
布施斋饭并不需要自己做饭或买饭送到寺庙,而是将钱交给寺庙的外包方,由他们按照施主想要布施的标准来确定饭食。父亲公司确定的是每人20元人民币的标准,布施100人,共计2000元人民币。缅甸物价相比中国低很多,20元人民币的斋饭挺丰盛的,共计六菜(三荤三素)一汤。缅甸的僧人可以吃肉?原来,因为缅甸僧人的斋饭都是化缘得来,一般来说施主布施什么,僧人就吃什么,小乘佛教并不规定僧人必须吃素。
上午11时左右,寺庙的值日僧人摆好斋饭,公司员工到大厅集合。公司负责人首先请大和尚单独用斋饭,尽管已经摆放完毕,施主也要象征性地抬起桌子表示敬献,而大和尚则用手扶桌边表示接受。此后,其他僧人排队进入大厅,他们背着或托着钵前来用斋。他们将人字夹拖鞋脱在斋房外,排列得整整齐齐。
僧人们落座后,员工分成不同的小组向各位僧人敬献斋饭。用斋饭前,僧人们都低头闭目,静默一小会儿,似乎是餐前祈祷。僧人用斋饭时,员工们则在不远处面向僧人跪地,双手合十,口中似乎在默念着什么。整个大厅除了用餐的声音,非常安静。约半小时后,僧人们用餐完毕,又安静地离开餐厅,稍事休息。此时公司的员工及请来的客人才入席用膳。
用膳完毕,员工们来到讲经堂,恭请大和尚讲经。之前一直以为讲经就是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僧人念着艰涩难懂的经文,听众则昏昏欲睡。我所看到的却是一幅互动频繁其乐融融的画面,员工们不时应和,有时发出笑声,有时双手合十,叩下头去。翻译告诉我,大和尚将佛教的教义和信众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用佛教的道理来阐释,通俗易懂,让民众觉得佛教很亲近。讲经结束后,公司负责人又捐赠了5件袈裟给寺庙的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