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

2017-12-12宋丽娜魏海霞杜恵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头皮四肢新生儿

宋丽娜, 魏海霞, 杜恵珍

(解放军第306医院, 1. 儿科; 2. 护理部, 北京, 100101)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

宋丽娜1, 魏海霞1, 杜恵珍2

(解放军第306医院, 1. 儿科; 2. 护理部, 北京, 100101)

腋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护理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通常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1], 但新生儿皮肤嫩、薄,血管细、脆性大,加上多需要24 h持续给药,特别是在静脉高营养治疗或输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容易发生药物外渗、静脉炎以及堵管、脱管等并发症[2]。为寻求更好的静脉留置针方法,2016年本院新生儿病房开展腋静脉穿刺术,并与头皮、四肢静脉部位留置针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0月住院新生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分别采用四肢、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和腋静脉穿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平均日龄(7.89±4.09) d, 平均体质量(3 144.26±354.04) g, 平均胎龄(273.70±8.82) d; 观察组新生儿平均日龄(8.35±4.82) d, 平均体质量(3 278.23±301.45) g, 平均胎龄(275.26±11.43) d。2组在性别、日龄、体质量、胎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穿刺材料

本研究所采用的静脉留置针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 G静脉留置针、3 M透明敷贴、一次性头皮针及10 mL注射器。

1.3 方法

1.3.1 腋静脉穿刺: 将患儿置于开放式辐射抢救台上,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将穿刺侧上臂充分外展,不必扎止血带,充分水平暴露患儿腋窝。为使患儿穿刺处皮肤紧绷,操作者可用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同时由协作者用食指按压腋静脉近心端,使血管充盈暴露。操作者首先寻找腋静脉(腋静脉位于腋动脉搏动点的内侧,外观呈蓝色无搏动),待腋静脉充分充盈暴露后,常规消毒,将留置针在腋静脉下方0.3~0.5 cm处以15~30°角度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软管轻轻送入。操作过程中以及操作后,都需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出、渗血等,还需定时观察留置针有无堵塞等。待确定穿刺处无渗液渗血、留置针无堵塞等情况后,用3 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标注穿刺日期,将患儿手臂恢复自然位置[3]。

1.3.2 头皮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 按常规方法操作[4]。穿刺成功后,每日记录留置针保留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表1 2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优点: ① 相对头皮或四肢静脉,腋静脉有着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等特点,当患儿需输入刺激性药物或静脉营养液时,不会像普通头皮或四肢静脉那样引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发生外渗、血管炎等并发症。腋静脉留置针可使药物迅速进入循环,避免普通留置针的缺点[5]。② 腋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套管对血管壁的长时间机械性摩擦刺激。相对于头皮或四肢,腋静脉管径粗大,走行直,当留置针套管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6]。③ 腋静脉独特的解剖位置决定了腋静脉留置针能降低脱管、堵管和被污染的概率,因腋静脉处于上臂内肌肉丰富处及腋窝中央,位置隐蔽,活动度小,不易被抓脱[7]。④ 腋静脉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较长,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有利于患儿疾病恢复。特别是对于早产儿、窒息伴有兴奋或颅内出血的患儿,可减少穿刺占用的护理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间接提高护理质量[8]。

护理注意事项: ① 操作时建议2人配合,在操作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儿保暖及安全。选择安全、平稳、可固定的操作台,密切注意操作台温度,注意穿刺时上臂不宜过度外展和强力牵拉,防止上臂意外损伤[9]。②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评估好血管后,常规消毒,如留置时间长,应3~5 d更换无菌敷贴1次,连续不间断输液需24 h更换连接管[10]。③ 操作者需非常熟悉腋静脉以及腋静脉周围血管、肌肉的位置,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慎误入动脉,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并用双手按压穿刺点周围皮肤及组织约10 min, 以免出血。穿刺针的进针速度也应缓慢,一旦见到穿刺针内回血,需先退针芯再送软管,以免刺伤血管[11]。④ 妥善固定留置针。正确粘贴敷贴,将穿刺点置于敷贴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敷贴,避免引起局部皮肤张力改变,忌用环绕式固定[12]。⑤ 一般患儿腋窝组织松软,如发生少量渗血渗液时,不易被发现,所以操作者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定时触摸对比两侧腋窝及背部皮肤质感,一旦怀疑或发现渗漏应立即重新穿刺[13]。

综上所述,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血管较粗且走向径直,是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理想的穿刺血管,故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14-15], 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方法较PICC简单,费用较PICC便宜,安全性高,既能避免反复穿刺疼痛刺激患儿,也能满足较长时间治疗与静脉营养的需要[16-17], 为准确及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晶. 小儿静脉留置针尾翼部位粘贴输液贴对皮肤磨损的影响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6): 647, 728.

[2] 李莉, 熊玲, 王珊珊, 等PDCA循环管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1): 98-100.

[3] 张崔娟.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效果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3): 95-96.

[4] 彭晓玲, 李宗琼, 韩梅. 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体会[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 34(1): 86-87.

[5] 林飞雄, 莫美英, 何铁飞. 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2): 291-293.

[6] 张晓静. 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3): 142-144.

[7] 吴赞芳, 王树云, 刘亚兰, 等. 肥胖患儿不同输液穿刺方法效果比较[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 36(1): 99-101.

[8] 朱振云, 叶天慧, 王颖, 高雪. 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3): 40-42.

[9] 魏翠, 杜鹃, 王丽, 等. 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留置时间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17, 41(1): 109-110.

[10] 胡慧萍, 王芬.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技术在脑外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2): 75-76.

[11] 愈曦, 李志君, 倪郝林, 等. 品管圈在提高2岁以内患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 现代医学, 2017, 45(1): 127-130.

[12] 陈燕玲, 胡冠琼, 杜勇.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压疮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17, 16(1): 45-47.

[13] 张俊霞, 邸绿芹, 赵翠萍.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体会[J]. 河北医药, 2010, 32(3): 383-383.

[14] 夏焱志, 李玉珍, 祁娟, 等. 胸前外侧腋静脉穿刺新法和导丝架的改进在临床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3): 96-98.

[15] 林小兰, 劳霞, 王小冰.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7(1): 102-102.

[16] 高玲, 胡珊珊, 王莹莹.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3): 490-491.

[17] 罗扬, 周燕群. 集束化护理对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0): 129-130.

R 473.72

A

1672-2353(2017)22-213-02

10.7619/jcmp.201722093

2017-07-25

杜恵珍

猜你喜欢

头皮四肢新生儿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跟踪导练(四)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让头皮爱上做SPA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