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
2017-12-12陈红红
陈红红, 朱 琳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淮安, 211700)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
陈红红, 朱 琳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淮安, 211700)
脑梗死;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脑梗死发病急促,病情凶猛,发病时无征兆出现[1],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创伤,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阻碍[2]。为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保障生命安全,除了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3]。本研究针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脑梗死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6.87±18.89)岁,平均病程(2.34±1.23)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 符合临床对比要求。纳入标准: 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 配合度高者; 住院时间在1周以上者; 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肝肾心等重要脏器性疾病者; 依从性差者; 配合度低者; 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 存在传染性疾病者; 存在精神障碍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尽心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合理饮食,规范用药,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运动指导。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1.2.1 心理干预: ① 支持性心理疗法: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倾听,对其情感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通过亲切的话语来对其进行安慰,将其悲伤与烦恼减轻; 对患者主动表示关心与爱护,加强病房巡视,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最大程度上让患者感觉到安全、温暖,将其康复信心提高。② 认知疗法: 将患者的错误认知及时纠正,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通过图文并茂的疾病知识讲解法、咨询法、小组交谈法、小组交谈法与一对一交谈法,帮助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最大程度上将其恐惧心理消除,促使其对疾病进行正确对待。③ 转移疗法: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获取其配合,鼓励患者家属经常对患者进行探视,给予其充分的关心,以愉快、放松、平静的心情来对患者进行感染,促使其更好更快的融入。将患者的兴趣爱好作为依据,指导其通过书报阅读、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开展有益文体活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以此来将其心理压力减轻。④ 针对性心理干预: 因为老年人属于脑梗死的主要发病群体,所以患者很容易产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与孤独感,为了将其不良情绪减轻,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采用一些暗示性的话语来对患者表示支持与鼓励,以此来对患者进行表扬与鼓励,帮助其进行自尊重塑,对其表示充分尊重,将其依从性、主动性与自信心提高。
1.2.2 健康教育: ① 首先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小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医生与营养师,不断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确保小组内的各个成员能够职责明确,同时也进行相互合作。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② 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为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具体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生活、心理、运动、饮食与用药等各方面的护理,将其遵医行为提高。③健康教育的实施形式: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观看疾病相关知识小视频、发放疾病健康知识宣传小手册、举办知识讲座以及一对一讲解等各种方式,将患者病情实际情况、文化程度作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健康宣教时间与方式,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与出院之后6个月以上能够接受到全程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忧郁症状越严重。对比2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率、疾病知识达标率。采用SF-36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等内容,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 SAS、SDS评分对比
2组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SAS、SDS评分比较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与疾病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护理效果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生活质量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 论
表3 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其临床症状十分危重,和患者的缺血严重程度、脑缺血性血管大小、脑损伤部位以及发病前其他疾病具有相关性[4]。中老年人属于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患者恢复慢,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5]。通常情况下,部分脑梗死患者因为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再加上需要承受较大的生理痛苦,所以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为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只有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趋势进行正确了解,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促使其心理状态得到及时调整[6]。本研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通过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疗法、转移疗法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进而更好回归到正常社会生活中[7-8]。其次,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其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进而提高治疗与护理信心。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 王潇玲.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养生, 2016, 12(7): 151-151.
[2] 徐龙华. 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在脑梗死携带胃管出院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63): 168-169.
[3] 谢小叶, 王虹, 郑丽清, 等. 全程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J]. 当代护士, 2014, 15(11): 152-153.
[4] 陶金镯.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甘肃科技, 2015, 31(23): 109-110.
[5] 钟柳鸾. 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58例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 心理医生, 2017, 23(7): 162-163.
[6] 凌妍妍. 延续护理对脑梗死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2): 2011-2013.
[7] 姜小平, 周金花. 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 2016, 6(28): 297-298.
[8] 陈冰凌. 家属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5, 21(11): 153-154.
R 473.5
A
1672-2353(2017)22-090-02
10.7619/jcmp.201722032
2017-07-10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