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冠心病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17-12-12张连军毕文娴
张连军, 毕文娴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内科, 山东 济南, 250022)
全程护理在冠心病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张连军, 毕文娴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内科, 山东 济南, 250022)
冠心病; 糖尿病; 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 生活质量; 心血管不良事件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加剧,该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调查[1]显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冠心病的发病概率也明显增大,约为普通群体的2~4倍,其中有3/4的糖尿病患者因冠心病而死亡。目前,冠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然而该术式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无法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十分复杂,累及范围广,患者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十分普遍,对其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2]。全程护理是指从患者入院-出院-家庭进行全程跟踪的一种延伸式护理模式,目的是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避免疾病复发[3]。本研究对62例冠心病并糖尿病PCI治疗患者应用全程护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① 患者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与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4], 且经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证实; ② 成功行PCI手术治疗; ③ 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知能力;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干预方案与研究情况知情,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严重合并症; ② 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③ 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 年龄42~72岁,平均(58.5±5.6)岁;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为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30例、三支病变20例; PCI支架或球囊平均(4.2±1.2)处; 冠心病病史2~18年,平均(8.5±3.5)年; 糖尿病病史2~15年,平均(7.2±2.8)年。研究组中,男33例,女29例; 年龄42~73岁,平均(58.8±5.5)岁;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为单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30例、三支病变18例; PCI支架或球囊平均(4.4±1.5)处; 冠心病病史2~18年,平均(8.4±3.2)年; 糖尿病病史2~15年,平均(7.3±2.5)年。2组性别、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或球囊的平均数量、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护理措施,出院前进行口头健康宣教,并发放宣教材料,鼓励患者纠正自身不良生活方式,不断强化对疾病的认知,积极参与院内外教育讲座。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 ① 建立患者档案。建立患者的随访登记资料与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居住地址、联系方式、诊断、支架类型、病变部位、介入治疗时间、血糖水平、用药方式与剂量、出院时间、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等。② 制定干预计划。根据患者的病变状态、生活方式与健康需求制定个体化全程护理内容,保证因人施教,定期接受患者的反馈意见。③ 实施干预计划。出院后,责任护士通过网络、短信、电话、选择性家访等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络,全面实施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指导合理调整生活方式,监督用药,建立起良好的健康行为,定期到院复查及测量血糖。出院后1~3个月时,每2周随访1次, 3~12个月时每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后,认真记录患者随访信息,及时评估与指导。④ 全程护理内容。向患者讲解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诱发原因、治疗方式及糖尿病用药、饮食、运动等相关知识; 鼓励患者反复阅读疾病健康知识材料,不断巩固与加深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使患者了解采用健康行为与信念的益处,继而采取利于健康的行为,强化自我护理意识与信心; 指导患者以表格形式记录血糖监测值、运动时间、用药类型、吸烟饮酒频次等; 每次随访期间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对收集的随访信息进行鼓励、评价与指导,不断提升健康行为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 干预1年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5]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AQ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重复信度与反应度,其内容包括19个项目5个因子,分别为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② 对比2组患者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再狭窄、心肌梗死、猝死、心力衰竭、血运重建。
2 结 果
研究组干预1年后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研究组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见表2。
表1 2组干预1年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研究[6]发现,PCI术后若未积极控制高危因素与不良生活方式,患者冠状动脉血管仍有再狭窄的可能性,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在长期高血糖刺激下血管壁物理性质已发生变化,影响脂质正常代谢,所以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可进一步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有统计资料[7]发现,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人群,且该类患者血栓形成与斑块破裂的风险更高。
全程护理是对PCI术后患者进行住院-出院-院外的跟踪式护理服务,通过与患者保持联系,有效强化了健康服务的完整性、持续性与重复性,不断指导患者采取坚持运动、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定期监测血糖、控制危险因素、定期复查等干预方法,调动起积极因素,确保了康复效果[8]。有学者[9]对42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全程护理,结果发现该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优于单纯院内护理组。本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符,研究组干预1年后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全面护理进一步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与行为的需求,继而保证了康复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研究组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52%,低于对照组的33.87%(P<0.05)。可见,全面护理可有效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与血糖水平,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冠心病并糖尿病PCI治疗患者接受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赵艳萍, 郭金成, 赵京红, 等. 北京某医院冠心病初诊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的比较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29(S1): 8-9.
[2] 钮蔚琳, 吴燕霞, 王印红, 等.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4, 40(11): 1357-1358.
[3] 唐梅芳, 刘蓓蓓. 老年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后专科知识及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22(23): 3541-3546.
[4] 郭雪琼. 自我护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4, 35(16): 2646-2648.
[5] 戴冉, 罗崴, 张知光, 等. 不同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影响的评价[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 31(4): 259-262.
[6] 陶花, 林征, 黄晓萍, 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家庭环境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11): 1342-1346.
[7] 缪苏. 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20): 1913-1915.
[8] 张海华, 周冬兰, 周泽虹.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观察和护理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4): 45-47.
[9] 黄红霞.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 10-12.
R 473.5
A
1672-2353(2017)22-084-02
10.7619/jcmp.201722029
2017-06-19
山东省济南市科技局课题(201502513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