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017-12-11陈桂茂

关键词:德育工作实效性高中

陈桂茂

【摘要】 班级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班级的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与学生时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班风学风的养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时期,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高中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基于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对班主任如何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探析。

【关键词】 高中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223-01

0

高中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思想大多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的繁杂,高中生受到许多负面东西的影响,其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也受到了影响,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德育工作开展面临着许多的难题。目前,我国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一方面,德育目标不明确。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德育教育的目标的: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德育结果。可是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都趋于形式化,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这主要在于班主任并没有真正的重视高中的德育工作,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才是班主任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开展班主任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只是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学计划走走形式。

另一方面,德育工作内容陈旧。素质教育的深入虽然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其内容更过于传统、陈旧,没有时代感。德育内容一般都是能够形成学生品德的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而中小学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内容很多都流于形式,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并没有深刻的影响。

最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高中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有着主体性,他们更需要的是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因此,班主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人温暖和希望。

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人才,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具有责任感、理念、信念和自力精神的人才。班主任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明确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和价值观念,在做好老师角色的同时,也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重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樹立德育观念,明确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如定期与家长联系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品德情况进行更多的了解,并根据学校要求确立家庭教育任务,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实现家长素质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对社会事物、社会是非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总之,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

(二)班主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学生的配合,高中时期是学生容易最容易发生叛逆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且敏感,自我意识较强,因此,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做好德育工作。

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班主任要因材施教,管理方法也要因人而异。高中生有的不喜欢别人较多的关注,常常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想事情不会转变角度,做事情也不会灵活的变通,对于这种学生,班主任如果采用强制的手段,往往会适得其反,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因而,班主任应该采取感性的措施,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自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主任工作繁重,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落实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实践是检验德育实效性的唯一方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落实德育工作,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只有通过真实

情感体验,学生才能把道德知识、德育观念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班主任自觉的承担其责任,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到学生当中,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相应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全品格的养成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玲.关于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26).

[2]邓建都.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4(31).

[3]朱永祥,轮流“会诊”制: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创新思想,理论教育,2008(06).

[4]施永忠,高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班级主题活动设计,中国德育, 2007(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实效性高中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