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美

2017-12-11黎江燕

关键词:激励生动语文课堂

黎江燕

【摘要】 语文教师素质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尺,也主要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总量、应变智慧、道德修养以及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要让语文课堂语言能有效,可以从语言的生动、幽默、激励和启发性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言 生动 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042-01

0

课堂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汲取。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向鲜活的生活汲取。俄罗斯有句民谚: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把美丽的“阳光”播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讓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快乐成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内部语言”迅速且准确地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外部语言”,就会“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和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不善言辞,讲起课来吞吞吐吐、语无伦次,正像“茶壶倒饺子”一样,那么即使是知识渊博,也很难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

一、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规范是基本要求,还要富有形象性。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要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就相当的通俗易懂了。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就格外的形象和精彩。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二、课堂语言的风趣幽默性

精巧风趣的幽默艺术,将语言点化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引导思维,启迪智慧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重“灌”轻“启”,因而造成学生思维僵化、肤浅。僵化表现为:思维死板呆滞,看事物想问题,只信“自古华山一条路”,不晓“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常常陷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缺乏思维的灵活性。肤浅表现为:思维表面化,看事物想问题,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僵化和肤浅严重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使用幽默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燃起积极思维的烈火。很多教师并不喜欢像魏书生、钱梦龙等当代一些教育家的幽默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像魏书生、钱梦龙的这种上课方法打破了原有的课堂秩序,做游戏一般的教学方式只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语言具有幽默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性,达到健康优美的修养境界。而且,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直接享受上课时的乐趣,充分体验轻松快乐的情绪,从而摆脱苦读的烦恼,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进而达到了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我让他们哈哈大笑,在他们张开嘴巴的时候,我丢进去一些东西让他们咀嚼”的这样一种境界。

三、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他们自尊心很强,但也特别敏感和脆弱。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的心理,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管是评价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讲究语言艺术。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任何时间都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如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又如当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教师应该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重新思考的信心。学生只有在宽松、高兴,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四、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 参 考 文 献 ]

[1]张志红,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语文天地,2010年第0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生动语文课堂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