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彩,职业社区工作者

2017-12-11刘娅兰潘尚

党员生活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者社区工作

刘娅兰++潘尚

编者按:社区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是一门学科,是一类职业,也是一种专业。社区工作者是参与这项社会活动的直接群体,他们置身于社区居民之中开展社区事务。与时俱进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入党25个程序和步骤,你知道吗?”采访西塞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翟,没想到他一个反问把记者给问懵了。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徐部长狡黠一笑,“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现在要把最精干的力量,最专业的人员,最强大的团队配备到基层党建岗位。”

2016年10月,西塞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两个文件——《社区减负增效实施意见》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其中,《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提出:“按照社区工作者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作风优良、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隊伍。到2020年左右,30-45岁工作者达8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达到90%以上,50%以上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1年时间过去了,《意见》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变化?

理念不新“90后”顶上

1991年出生的陈婧是黄思湾社区“两委”成员,尽管是一名“90后”,但她已经读了6年“社会大学”,其中4年做的服务行业,直到做到餐厅经理。和好多女孩一样,因为父母要她回来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陈婧才发现社区工作并不容易。“在餐厅工作,只要请字当头、谢不离口,您好挂嘴边,做好表面文章就行;但是社区工作只有‘走心,深入了解,才能给予居民最好的帮助。”

去年刚来社区工作时,社区安排陈婧负责计生工作,协助残联工作,“繁琐,事杂”是她对社区工作的最初印象。走访中,她发现残疾人不愿接触社会,总是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想法时时蹦入她的脑海:“如果残疾人可以帮助正常人,那该多好。”

今年,区里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申报,社区书记洪青松觉得“陈婧的想法新颖、思路开阔”,值得一试。于是,陈婧和另外一名“90后”被委任为公益创投小组成员,专攻残疾人关爱主题。

社区居民范传芳是陈婧帮助的第一个人。由于车祸,范传芳下肢截肢。离异独身的她,为了养活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家里给居民理发,收取一点人工费。看到范传芳总是戴着假肢,因为站立时间太长而血肉模糊的膝盖,陈婧心里生生地疼。“6月份,我帮她申请到了营业执照,下一步的目标是帮她争取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开一家正正规规的理发店。”

让陈婧开心的是,她的公益创投项目《一助一,心暖心》获得了黄石市优胜奖。谈到个人未来的发展规划,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恶补社区工作专业技能。今年报名参加社工资格证考试没有通过。不过,今年没过明年再考。”

能力不足培训来补

“早起的是社区工作者和捡破烂的拾荒者,晚睡的是社区工作者和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不能按时按点吃饭的是社区工作者和街道讨饭的流浪汉,经常加班加点的是社区工作者和摆地摊的小商贩。”十五冶社区书记袁利华有感而发的一则调侃微信,没想到引起朋友圈点赞,“说得太好了”“最受尊敬的人在社区”。

“虽然大家都叫我‘励志姐,能量满满,其实我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厦门之行,更让我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袁利华提到的“厦门之行”,是4月份由黄石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一次“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研修班”。

“魔鬼般的培训”,袁利华一边开玩笑说,一边从柜子里抱出一叠学习笔记和资料,“‘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化解、‘城市基层党建实践与创新、‘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每天都被这些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晚上还有主题讨论,一直持续到9点。”

袁利华还记得,开班式上,黄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柯补甲语重心长嘱托大家,“要学有所思,增强危机意识;学有所成,紧密联系实际;学有实效,努力推动工作。”

9月21日,西塞山区首届社区园艺节在十五冶开幕。前来参加的居民群众还有领导嘉宾眼前一亮,“社区什么时候有了一个这么气派的文体活动广场?”袁利华称,文体活动广场正是厦门之行现场教学的收获。“年初,社区就向居民承诺建设广场,但是不知道要建成什么样,看了厦门社区‘百姓大舞台,我心里就有底了,当时拍了几百张照片,每天手机电池都不够用。”

西塞山区委组织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提出,“社区主职每人每年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干部不少于5天”,实际远远不止。

同样觉得受益匪浅的还有黄思湾社区书记洪青松。除了厦门研修班,8月8日,他又参加了“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海南、宁夏、湖北、北京四个省市自治区的社区干部190多人,齐聚武汉百步亭学习取经。

“他们的理念确实值得学习,方法值得效仿。”洪青松感慨地说,14年前来到社区,他是最年轻的,现在虽然当了书记,却不能总是靠老经验、照老套路,工作按部就班、平平淡淡,“作为领头羊,要有新观念。”

专业不强第三方进入

1年来,西塞山区通过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出台社区“减负”目录、统筹各项考核检查、规范社区印章管理使用等一系列组合措施,大大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负担,但社区干部还是觉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做得很辛苦,总难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尤其是面对空巢老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特定人群,如何提供专业、精细的社会服务却是无从下手。

“未来,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实现多元共治才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最好选择。”西塞山区民政局局长王九红认为。

西塞山《社区减负增效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将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交由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承担。”今年5月,区委组织部、民政局又联合出台意见,要求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功能布局中,专门留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功能区。目前,西塞山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也比比皆是。

中颐享老服务中心是今年7月入驻牧羊湖社区的一家民营企业,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走进去一看,100多平的空间,布置了棋牌桌、按摩椅、书画室、日间照料室和餐厅。

这个综合体和其他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但服务中心的经理王春宇告诉记者:“在这里,当老人做足底按摩时,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蹲下来帮他们脱鞋子,脱袜子,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中心还给老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近郊远郊旅游以及日托、就餐、助浴、助医、家政等一站式孝心托管服务。

在中心公告栏,记者看到两则手写的通告,一则“象棋比赛通告”和一则“重庆红色旅游通告”。王春宇说,现在的老人都不缺物质,缺的是精神慰藉,“而社区没有精力做、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可以来做。”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者社区工作
关爱工作者之歌
社区大作战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