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润格及其他
2017-12-11魏春雷
○您好!今天想请您谈谈无偿索字的问题。相信一定也有人向您要字吧?
◎嗯,是的。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位书法家以至普通的书法爱好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嗯。那您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会怎样处理呢?
◎这,比较复杂。
○怎么讲?
◎因为索字的人千差万别,动机也不一样。
○这样啊,那,能不能请具体地谈一下?
◎怎么谈?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哈,开玩笑。不过也不完全是玩笑。
先说最理想的情形吧。有一种人,你会绞尽脑汁要为他或她做点儿事情,这种人肯定不会很多,你在乎得不行,如果他或她找你要字,你恨不得写出你的《兰亭序》屁颠屁颠给人家送过去。
○哈,对对对!完全理解!
◎是吧。
○正如您说的,这种人不会很多。那么这种理想的情形自然也很少喽。
◎是啊是啊。还有一种人,这种人也不会很多,但很有杀伤力,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忒拿自己当回事儿,相对的,就忒拿咱不当回事儿。他们如此这般是有他们的理由的:有钱有权有水平有姿色,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所谓的各种“有”都是相对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有”。况且,他们忽略了一点:他们自以为是的钱权水平姿色,跟咱没一毛钱关系。他们要你的字,往往有一种居高临下要你的字是瞧得起你的劲儿,而且有的还有具体指示,诸如“哪天给我写一幅《道德经》吧”等。
○这种人我不陌生,呵呵。您拿他们有什么办法呢?
◎对付这种人,要看心情。心情不错,那必须给足他们面子,满口应承,对对对是是是好好好,配合他们把戏演好,看着他们被糊弄得志得意满,也挺好玩的。要是觉得不爽,那就不必理会他们的心情喽,尽管不屑漠视、视而不见、不以为然明显地敷衍——你猜他们会不会很尴尬失落没有成就感?当然,不管哪种心情,都是逢场作戏,完事儿就拉倒,你懂的。
○哈,有意思。
◎嗨,理解万岁哇!
○那,还有呢?
◎还有,就介乎二者之间罗,程度有别。感情有厚薄,关系有远近,事实如此。人心隔肚皮,其实我们很难真正搞清楚索字的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也没那工夫琢磨这些,但,起码表面上得有礼貌吧?有些本来关系不错的朋友,开口要字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让你感觉到他们的不郑重甚至随便,总之让你感觉他们对你的艺术或者说劳动缺乏起码的尊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就看具体情况了。
○怎么说?
◎毕竟是朋友嘛,难得糊涂。不过之后有机会甚至当时,我会把我的“不舒服”让他知道。
○刚刚我们说的,应该都没涉及润笔吧。
◎是的。正因为没涉及钱,所以,谈的是感情。
○那么,关于给付润笔您是怎么看的?
◎这,也挺复杂。
○哦?
◎一般谈到润笔,都会讲到尊重艺术劳动,会把书法作品和商店的商品、工厂的产品作类比,这样虽然不无道理,但还不够全面。较真儿地说,你与老板不是陌生人的话,人家可能会请您喝饮料,当然不会收钱;你偶尔用到工厂的产品或材料,小小不言的东西人家也可能直接送给你(免费或打折的程度还是得看“感情”)。当然,这样有些抬杠的意思了。我只是说,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想一刀切是办不到的。比如大家熟悉的那个很无聊的问题——母亲和媳妇都掉水里你先救誰——这根本是一个有问题的问题:母亲、媳妇、“我”以及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都抛开了,问题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确实。
◎正如我们可能有机会无偿饮用商店的饮料、无偿取用工厂的材料产品,我们有时也会把自己的作品(也是产品、商品)无偿地送给朋友,而这种“无偿”其实不是真正的“无偿”,之所以不谈钱,是因为有感情。只是,“不谈钱”的钱是万八千还是块八角会很具体,这就无需解释了。
○那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有润格,未必到处都用,否则就教条了。我们讲“学雷锋做好事”、讲奉献,其实做好事作奉献方式多多,扶老奶奶过马路是做好事,义务劳动是奉献,我们捐赠作品也是做好事、作奉献。我们用礼物表达祝愿和谢意,烟酒糖茶是礼物,我们自己的书法也是礼物。
○有机会得到您的礼物的朋友多吗?
◎不少。不过,我对自己拿出去的字是很谨慎的。我认为作品是作者的形象,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久或很久以后在其他场合看到自己的字,尽管很可能不够满意,但它起码要能基本上代表当时的水准,才不至于脸红。有一种说法,叫“群众鼓掌,专家点头”,“群众”和“专家”再具体些,可以对应“外行”和“内行”,就我而言,更在乎后者。尽管自己水平有限,但毕竟是以“书法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而外行负责的是“喜欢不喜欢”,内行负责的是“对不对好不好”——喜欢不喜欢是他们的事儿,对不对好不好是我的事儿。
○嗯,这样看来,在作品的质和量上还是要费一些脑筋的。
◎可不是嘛。由于对质的看重,量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我不是处女座,但性格上确有不少处女座的特征,尽管知道自己的分量,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追求完美。有时候为了拿出满意的作品,耽搁的时间久了一些,还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很无奈,甘苦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人讲,“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其实说的是时间的问题——“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的确,时间是公平的。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做不了,同时又有很多事情做得了,但能做和做是两码事。毕竟时间有限,需要善加珍惜,好钢用到刀刃上。
为了较好的处理作品的质和量的矛盾,我一般用两种方式:一是写自己拿手的内容,二是临帖。自己拿手的内容,往往写过无数遍,说千锤百炼也不过分,功夫在平日下足了,成功率就比较高,作品质量就相对容易得到保证。临帖,即便多花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亦学亦用,一举两得。至于对幅制、规格、书体、风格、文字内容有具体要求的,除非万不得已(如匾额),我会尽量说服他们做出“让步”,让实际操作接近上述两种方式。
○有道理。那关于润格,您还有哪些见解?
◎润格本身确实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有人根据自己作品的拍卖纪录(假设是真实的)来定润格,这是没道理的——很显然,不是每件作品都能达到拍卖作品的水平的。也有人想当然地把价格定得太高,有价无市就在意料之中了。我认为合适的价位应该综合考虑市场行情以及作者正常发挥的水准来制定,这样既不至于让润格流于一纸空文,操作上又能有一定的灵活性。当然,这都是针对现在的艺术市场现状来考虑的,假以时日,艺术市场规范成熟了,这些问题就用不着艺术家亲自考虑了,其实这些是画廊、经纪人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嗯,谢谢您的解答。关于书法,还有许多问题,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请教您。
◎谢谢您提出这么多我乐意回答的问题,辛苦啦!
(魏春雷,1975年11月生,辽宁兴城人。毕业于锦州市第二师范学校、辽宁大学,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高级研修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学术理论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现为专栏撰稿人、艺术评论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