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建筑需加强保护、修缮和利用
2017-12-11
※背景情况※
优秀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的国际大都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百年以前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上海的历史优秀建筑不仅具有民族特色,更具有世界特色,完全可以从建筑中体现上海的城市魅力。
※问题及分析※
上海市委、市府历来十分重视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保护,尤其是近年来市民的保护意识和媒体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市政协文史委、著名大学的机构和学者积极推动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
1. 对部分优秀历史建筑的认识程度和保护力度不够,误拆、误损情况仍时有发生,俟市民举报或引起媒体监督,则为时已晚。
2. 对部分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老洋房的保护和修缮中问题颇多。一是原本一两家人居住的一栋房子,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已变成“七十二家房客”,居住人数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设计标准,并且滋生了不少违章搭建;二是在几年一次的大修中,拆除或换掉了很多精美的配件;三是在部分已置换出的老建筑的修复中,不加考证,画蛇添足(这在政协文史委的考察中已有显现),或是过度改造,使真文物变成了假文物(上海徐汇区“建业里”、静安区的“愚园坊”的改造就是例子)。
3. 对优秀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的形式相对单一,一般都去掉了原来的民居功能,而改成了以高端餐饮、会所为主要经营模式,如“太原别墅”“思南公馆”等等,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长远的建筑文化的传承来看都是不利的。
※建议※
1. 建议市政府牵头成立有文物、规土、房管及部分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机构,负责对老旧建筑拆、修方案的审核,尤其是对一些存疑的建筑,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结合地方志的记载和相关史料的留存进行反复认真的考证,在决定拆除以前要慎之又慎,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各区应进一步梳理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在本市形成条块结合的网格化保护模式。
2. 在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下,对现有优秀历史老建筑的使用状况进行排摸,在弄清家底的情况下,制定分类保护方案。建议对一些相对完整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3D拍摄,以高科技数字化的方式保留其真实的影像资料,以备考用,避免在某些修缮中“画蛇添足”。尤其是在民居大修理时,要格外注意保护原风貌或原配件,必须换的也应保留作实物档案。对确可拆除的老旧建筑,也要注意保存一些比较完整、有继续使用价值的老建筑的构件,用以修缮优秀历史建筑时替用。
3. 对优秀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应多元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賦予原功能,政府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利用要起管理和引导作用。要鼓励疏散一定人口的情况下,部分原住民的商业化回搬,以保持原建筑群的生态气息。
4. 启动“我与老房子的情怀”的口述历史工作。许多优秀历史建筑的原住民对长期居住的老房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其现在是否居住在原有住房内,都会有着真实的故事和深深的情怀。那些出生和生活在老房子,并能讲出故事的老房子原住民已经年龄偏大,亟须启动相关口述历史工作,记录下这些城市的记忆,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对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或增加上海历史文化的厚度都是很有裨益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