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市场风起云涌
2017-12-11
今年国庆巧遇中秋而凑成的8天“超级黄金周”让老百姓有了更多度假方式的选择,也带动交通、景区、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市场消费异常火爆。与此同时,“超级黄金周”也催生了消费金融市场的繁荣。消费人群、出游地、出行方式等因素的转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消费额度,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借钱消费这一方式。
曾经,“借钱去消费”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如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经悄然变成一种时尚。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境内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高达49312.86亿元,同比增长20.3%,较2010年余额增长了4倍多。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金融蓝海,传统银行、电商巨头、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涌入,凭借各自的优势吸引客户,切分巨额利益蛋糕。
消费金融市场跨越式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消费金融类专业分期公司已达到200家;据“网贷之家”统计,2017年4月底,涉及消费金融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300家。众多机构与平台涉足消费金融业务,为广大居民假日消费提供了便捷。
有统计显示,近年消费信贷呈上升趋势,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贷款达1.28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833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1.54倍。消费金融品种日益丰富,包括信用卡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取得重要进展,去年各类消费信贷类ABS产品发行数量攀升至51只,总额度达到936.32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消费金融,消费金融模式日益多元化,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网络借贷平台等格局初具雏形,截至2017年9月,共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互联网消费金融异军突起,2013年到2016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元猛增到4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7.5%。消费金融场景越来越多样化,线上线下互动对接。
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升级,年轻群体借贷消费的意愿明显加强,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助推,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被快速释放。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预计到2020年消费金融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每年获客增长率超过20%。
有媒体做过调查,目前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种类众多,除了商业银行以及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电商、分期购物平台、第三方支付公司等,这些公司虽然未获得正式的牌照,但实质上从事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同质的业务。这些企业在资质、客户基础、资金成本、风控成本、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分别活跃在各自的优势细分领域,形成一种错位竞争的局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认为,在消费升级及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消费金融业务将日益成为金融机构新的盈利与增长点,消费金融行业也将日臻成熟,牌照的价值将日益凸显。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风控挑战犹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达约6万亿元,预计未来3年平均增速为20%,2020年消费信贷规模有望超过12万亿元。与此同时,美国2016年消费信贷渗透率(剔除按揭贷款的居民消费信贷余额)达到68%,而我国目前仅为23%。不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看,消费金融都有着“远大前程”。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一市场“喜忧参半”。
2017年9月1日,北京银监局网站发布公告称,因贷款和同业业务等违规行为,对某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实施900万元的处罚,同时对该公司两名高管分别实施12年银行禁业和取消10年高管任职资格及两年禁业的处罚。
“消费金融目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阴影是重复借贷和过度授信问题,即‘共贷率比较高。有些客户容易出现借新还旧、拆东补西的现象,这些贷款会引发社会问题,也会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部主任沈一飞认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表示,风险管理仍然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消费金融也是金融的属性,必须要关注风险防控,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要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的覆盖和控制,要建立全渠道的资产质量管理机制。然而,目前这部分的风控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且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不足以支撑消费金融审批及风险防控。
“马上消费”金融助理首席风控官杨明表示,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对风控的认识存在误区,把大数据或者大数据模型等同于风控。风控不仅是大数据模型,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大数据模型对于风控管理非常重要,但它只是其中一环。
得风控者得未来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9月20日召开的2017中国消费金融年会上表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机构的根本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必须考虑如何体现金融回归本源,特别是在发展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在消费需求提高的情况下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升级,消费金融的热潮席卷而来,各类机构跑马圈地,银行业更以开放、协作的姿态深度布局。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未来,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在年会上达成共识:风控必将成为左右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石。
现阶段对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满足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的特点,是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全面风险管理是整个消费金融公司管理的核心。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消费金融本质上还是贷款,贷款就必须要坚持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中银消费金融互联网事业部高级总监伍纯刚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业利用自身风控优势,一直在积极探索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这其中,金融科技的应用释放了巨大能量。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户经营部总经理何成兴表示,做金融一定要对风险有敬畏,所以消费金融的竞争,背后实际上就是风控能力的打造,核心是对客户的识别。因为有金融科技的应用,如今我们在速度、准确度、饱和度方面都对消费金融体系做了很大的优化。
发挥传统优势至关重要。“银行在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方面应发挥客户转化、资金稳定的优势。”李虹认为,一方面,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存量客户多,而且可以方便地从银行原有客户中导入,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于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来源稳定、资金成本低。银行可以通过这两个方面弥补自身在场景构建、客户体验方面的短板,扩大银行既有优势。
另外,业内专家表示,银行可充分汲取各互联网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的经验,例如学习京东白条等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模式,即主要依托于自身的互联网平台,面向自营商品及开放电商平台商户的商品,提供分期购物及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经验,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流程和分期授信方式,改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