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届天津国际直博会重点展品一览

2017-12-11黄国志

现代兵器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装直升机

黄国志

近日,历时4天的第四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空港经济区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03家企业参展,98架真机参加静动态展示。展会期间,举行了6场飞行表演,举办了超过200场洽谈会,现场签订和意向销售直升机153架,共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7万人到场观展。

在本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加装毫米波雷达的改进型直-19武装侦察直升机首次公开亮相,而直-11WB轻型武装直升机和AC352新型6吨级通用直升机首次进行了飞行表演。此外,国内航空企业还展出了与各型直升机配套的各种机载设备,比如1600千瓦涡轴发动机、涡轴-16发动机、自适应变载吸能座椅等。中航工业还展出了直-19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出口型直-19E,以及直-10武装直升机的出口型直-10ME。

中国陆军此次属于首次以军种的身份作为主办方参展。除了派出“风雷”飞行表演队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外,中国陆军还用展板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有代表性的现役地面主战装备。

直-19武装直升机

直-19武装直升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专用武装直升机。虽然该机被赋予了全新的编号,但是严格意义上讲,从发展脉络来看,直-19武装直升机事实上应当属于直-9家族中武装型的衍生型号。因此,直-19武装直升机也可以说是直-9家族中的一员。

直-9最初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按法国许可证制造的SA365N/N1“海豚”双发单旋翼轻型通用直升机,后根据我国自身的需要不断改进发展,成为一个型别众多的直升机系列。从军用角度来讲,直-9的用途非常广,包括海上巡逻、搜潜反潜、侦察校射、通信中继、反坦克、火力支援等多种任务。其中,执行反坦克和火力支援任务的,就是直-9的武装型。

直-9家族的第一代武装型就是直-9W,原编号为直-9B。首架直-9W于1988年10月31日首飞,1995年12月15日通过设计定型审查,1996年5月批准设计定型并转入批量生产,同年交付陆军航空兵使用。该型机是我国陆军航空兵的第一代多用途武装直升机,主要用于昼间在战场前沿实施反坦克作战,并可遂行压制地面火力、突击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执行运输、兵力机动、通信联络、医疗救护等任务。该机的主要攻击武器是“红箭”-8反坦克导弹,也可使用火箭弹、航炮和机枪等武器,具有在平飞、俯冲和悬停状态实施攻击的能力。

之后,陆军航空兵又于1998年提出在现役直-9基本型的基础上加装无控武器,改装为攻击型直升机,使之可用于火力支援,这就是直-9G。首架直-9G于1998年8月4日首飞,同年10月14日交付陆军航空兵使用,1999年1月19日通过技术鉴定。该型机与直-9W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驾驶舱上方左侧未装瞄准具。

进入2000年以后,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根据部队需求,研发了第二代直-9武装型,这就是直-9WZ/WA。直-9WZ为武装侦察型,机头下方装有光电/红外传感器及转塔,主要用于实施对地战术侦察,引导武装直升机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直-9WA为武装攻击型,机头下方同样装有光电/红外传感器及转塔,机身两侧各有1个弯梁,用于外挂各种武器,对坦克和装甲集群目标实施打击。

直-19则属于第三代直-9武装型,该机沿用了直-9WZ/ WA的中后机身以及动力-传动系统,但是重新设计了前机身并加装短翼。该机采用单旋翼带尾桨构型,窄机身串列式驾驶舱、短翼式外挂武器的气动布局,配备小型化和综合化航电系统。该机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力、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良好的人机功效和昼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能够与中型武装直升机形成梯次搭配。直-19武装直升机主要担负攻击地面装甲目标、提供战场火力支援、夺取超低空制空权等任务。

而此次天津直博会上进行静态展示的改进型直-19还加装了先进的毫米波雷达。直-19武装直升机加装毫米波雷达后,可实现在复杂气候环境下全天候远距离目标搜索与跟踪,为武装直升机快速提供战场态势信息,搜索、发现并识别地面战车、防空单元、低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等目标,提供精确定位的目标数据,用于引导武器系统进行攻击。

由于毫米波雷达在目标探测方面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光电观瞄转塔结合使用后,可互补长短。比如,在雨雾等光电观瞄转塔观测目标受限的情况下,毫米波雷达依旧可以发挥作用;反过来,如果毫米波雷达受到强电磁干扰,则光电观瞄转塔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工作。这样,以雷达和光电观瞄转塔相结合的目标探测手段,往往可以比单一的探测手段更能够适应复杂战场环境的苛刻要求。

事实上,直-19武装直升机的出现也与部队的紧迫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中国陆航部队在批量装备直-10后,发现现役的直-9WZ武装侦察直升机在性能上与前者差距太大,无法实现有效的配合作战,于是提出了在后者的基础上研制一款轻型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这才有了直-19的诞生。

事实上,中国陆航从组建开始走的就是一条更接近于西方模式的道路。无论是初期使用的法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直-9/“海豚”通用直升机以及直-8/“超黄蜂”运输直升机等主战装备,还是编制和战术,都有着很强烈的西欧色彩。因此,中国陆航在武装直升机的装备体系以及战术配合上也采用了“攻击直升机+侦察直升机”的模式。

在直-10批量装备之前,中国陆航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组合模式就是直-9WA武装攻击直升机+直-9WZ武装侦察直升机。这两型武装直升机主要机载设备和性能基本相同,但是在战术分配上担负不同的任务:前者主要负责对坦克和装甲集群目标实施攻击,而后者主要实施对地战术侦察,引导前者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西方国家的陆航部队也大多采用这一武装直升机组合模式,比如美国陆军的AH-64“阿帕奇”与OH-58D“基奥瓦勇士”,英国陆军的WAH-64D“阿帕奇”与AW159“野猫”以及法国陆军的“虎”HAC与HAD等。

如今,直-19轻型武装直升机装备毫米波雷达,具备综合运用多种探测手段的侦察能力,能够更好的与直-10配合作战。而且,从直-19原型机的研制情况来看,其桅杆顶部从一开始就预留了加装毫米波雷达的接口。可以说,在此次天津直博会上进行静态展出的,才是完全状态的直-19。如果当初中国陆航提出在直-10的基础上再研制一款多用途侦察型,类似德法联合研制的“虎”式武装直升机的模式。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毫米波雷达很可能就会安装在直-10的桅杆顶部。

但是,中国陆航最终还是提出了在直-9WZ基础上研制轻型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一方面是因为直-9技术成熟、装备量大,无论是在采购价格还是后勤维护保障上,都比全新研制的直-10更有优势。此外,考虑到中航昌飞批量生产直-10的任务已经非常饱满,将生产轻型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任务交给中航哈飞则更为明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武装侦察直升机的设计要求与攻击直升机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直-19主要侧重于侦察而非主攻任务,可以不装备机炮转塔和高等级的装甲防护,起飞重量更小,配备的机载武器也以轻型自卫武器为主等等。事实上,直-19目前所配备的AKD-9空地导弹、AKK-90空空导弹、57毫米航空火箭弹以及12.7毫米航空机枪吊舱等机载武器的攻击能力已经很强了。

装备毫米波雷达后,直-19还可以与直-10实现“A射B导”的作战模式,也就是说后者挂载威力更大的新型毫米波制导空地导弹并接收前者通过高速战术数据链发来的目标信息,之后发射导弹,由前者的毫米波雷达实现目标照射制导。这一战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大多数地面中近程防空武器的射程之外实施精确打击,隐蔽性更强,武装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直-11WB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

此次天津直博会的另一大亮点,当属直-11WB的展示以及飞行表演。虽然此前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直-11WB曾经进行过室内静态展示,但是并没有展示其飞行性能。而此次天津直博会给了直-11WB充足的展示空间和时间,正如其绰号“鵟”一样。鵟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的小型猛禽,飞行速度快,机动灵活,直-11WB的飞行表演也具备相同的特点:其轻巧的机身在空中做出的各种飞行动作非常自如敏捷,加速、跃升、倒转等丝毫不输更大型的直-10和直-19。再加上直-11WB两侧挂架下方挂载的2枚CM-502KG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和4枚TL-2激光制导空地导弹,更彰显了该机如鵟一般凶猛的攻击力。

其实,对于直-11WB的研制,外界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从直-11进入到中国陆航部队服役开始,该机就只作为轻型教练直升机使用,主要用于飞行员培训,而并没有真正进入到作战部队服役。相对于其他大批量装备作战部队的直升机型号来说,仅作为轻型教练直升机的直-11得到的陆航订单毕竟太少,国内民用市场以及国外市场的拓展也不尽如人意。为此,中航直升机所和昌飞公司自筹资金,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市场原则,联合研制了直-11的武装侦察型直-11WA。

该机于2004年1月开始研制,同年12月27日首飞,加装了昼夜观瞄设备和外部武器挂架,能挂载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发射器和机枪吊舱等武器。直-11WA主要用于提供对地火力支援,同时可作为教练直升机,用于培训专用武装直升机/攻击直升机飞行员。

虽然经过一系列努力,直-11WA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国内外市场却依旧很难打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限于原有直-11的设计,使得直-11WA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因此,中航直升机所和昌飞公司决定在直-11的全新大改民用型号——AC311的基础上,研发新一代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这就是直-11WB。该机的前机身进行重新设计,大幅增加了飞行员的视野,光电观瞄转塔的体积更小且安装在机头下方,换装更大功率的新型涡轴发动机,最大武器挂载可以达到500千克左右。

其实,单就战场侦察和攻击能力来讲,直-11WB无论是与直-19,还是与国外同类型号相比,都没有太大的技术优势。为了提高该机的竞争力,中航直升机所和昌飞公司在直-11WB的研制中融入了“信息融合、网络中心战以及空地一体战”等理念,使其不再仅仅只是一种侦察和攻击平台,而是整个高度信息化作战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中航科研人员所设想的这个作战体系主要包括直-11WB、机载无人机、侦察攻击网络设备以及地面站等单元。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直-11WB就展示了挂载和发射机载无人机的能力。而在此次天津直博会上,直-11WB重点展示的则是其出色的飞行性能和攻击能力。

除了中航所展示的直-11WB网络化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笔者认为该机还具备很强的特种作战潜力。目前,中国陆航已经装备了数量可观的直-10和直-19两种专用武装直升机,但是还缺少一种类似于美国AH-6/MH-6“小鸟”那样的轻型特种作战武装直升机。随着中国陆军特种作战力量建设的快速推进,事实上很需要这样一型特战航空装备,而直-11WB担任这一角色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直-11WB采用四座设计,除了必要的飞行员以外,可以搭载3名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这一点是直-10和直-19所无法做到的。直-9系列通用直升机虽然也可以搭载多名特战队员,但是直-11WB的外形尺寸和目标特征更小、机动飞行更加灵活,攻击能力方面也不弱于前者,能够更贴合特种作战的需要。

此外,直-11WB本身所具备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作战能力也能够给予在敌后渗透作战的特战队员们以足够的支持。比如,该机所挂载的无人机就可以让特战队员们更好的掌握战场态势,以便制定最优的作战计划,达成作战目标。

AV500W察打型无人直升机

除了直-10、直-19和直-11WB,此次天津直博会上中航工业直升机所还展出了其研制的一款“无人尖兵”——AV500W察打型无人直升机。该机是在AV500无人直升机平台上加装武器系统改型而成,最大起飞重量450千克,任务载荷120千克,可挂载微小型激光制导导弹和5.8毫米机枪,具有机动性强、隐蔽性好、突袭性强的特点,以及良好的侦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对地面轻型车辆、人员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可广泛用于对地攻击、反恐、缉私缉毒等领域。

目前,美国陆军已经在进行有人驾驶武装直升机与无人机之间配合作战的新模式。那么,随着中航工业在察打型无人直升机方面的进步,实现直-10、直-19、直-11WB与 AV500W之间的组合作战模式,也将会使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先进重型直升机

在此次天津直博会上,还有一个明星机型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中俄两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先进重型直升机。

这款先进重型直升机具有突出的高原、高温环境运载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应急救灾、大型集装/散装货物运输、工程机械吊运、消防灭火、输油管道和高压线塔吊装等任务,将显著提升我国“急、难、险、特”任务的处理能力。

重型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布局,并列雙驾驶布置,采用新一代先进综合化航电和飞控系统,装两台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前三点式起落架,金属和复合材料混合型流线轻质高效宽机身结构,能够满足最新的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具有高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等特点。该机设计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8.2吨,最大舱内有效载荷为10吨,外挂载荷达到15吨,实用升限为6000米,最大航程800千米,巡航速度270千米/时。

中俄两国在2015年启动了联合研制先进重型直升机合同的谈判,至今已经经历17轮协商。作为中俄两国航空工业60年来最大的联合科研项目,先进重型直升机的进展情况也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目前,双方就先进重型直升机合作的技术问题、分工责任和合作模式已经达成一致,只剩下商务领域还有若干问题需要解决。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总经理安德烈·博金斯基近日也向媒体表示,先进重型直升机联合项目的合同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前签署,预计到2030年该机的总产量将约达200架。

UH-12E4轻型直升机

在此次天津直博会上,笔者还惊奇地发现了一架堪称“祖父辈”的“老爷直升机”,这就是由美国罗杰森·希勒公司生产的UH-12E4轻型直升机。说它资格老,是因为其诞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的1948年,主设计师为斯坦莱·希勒。UH-12轻型直升机有着战后第一代直升机所特有的结构简单、载员少(3~4座)、结实可靠以及采用活塞发动机等一切特点。由于其性能出色,很快就被美国陆军和海军看中,采购作为战场多用途直升机使用,主要任务包括侦察校射以及空运救护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UH-12E4也许是本届天津直博会上参展的唯一一种西方军用直升机。

美国陆军和海军采购的第一种UH-12直升机型号为UH-12A,其军用编号为H-23“渡鸦”。之后,罗杰森·希勒公司又改进生产了UH-12B,其军用编号为H-23B,主要作为运输和训练直升机使用。1955年,UH-12B又改进成具有全金属旋翼桨叶及鱼泡式座舱的UH-12C/H-23C。军用改型UH-12D于1956年4月3日首飞,但后来该型被功率更大的UH-12E(美陆军编号为H-23G)取代。该型于1959年6月1日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证。

1960年,罗杰森·希勒公司研制出加长的4座UH-12E4,一部分出售给美国陆军,编号为H-23F。采用涡轴发动机的UH-12ET于1975年 4月10日取得适航证。以上机型已于1983 年停止生产,但在1991年之前,罗杰森·希勒公司仍断断续续少量生产。自1996 年起,编号为UH-12E3和UH-12E3T的2种机型恢复生产。

H-23“渡鸦”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后,参加的第一场实战就是朝鲜战争,其前后服役总数达到了一千余架。后来,随着新一代轻型直升机的出现,H-23“渡鸦”逐渐被原麦道直升机公司的H-6系列直升机所取代。不过,由于性能出色、性价比高,UH-12E系列轻型直升机在美国国内的民用市场上一直备受欢迎。此外,包括美国在内,共有19个国家的陆军和海军装备过H-23“渡鸦”轻型直升机,如英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好。

此次UH-12E4轻型直升机引进国内,主要还是作为农用直升机使用,其展示时就安装了长达9.75米的折叠式喷洒装置和容积530 升的辛普勒4500型单化学药液箱。

PC-12 NG涡桨公务飞机

天津直博会虽然是以直升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主的专业国际展会,但是也出现了少数一些固定翼飞机的身影,比如瑞士飞机公司研制的PC-12 NG涡桨公务飞机。而让人感兴趣的是,同UH-12E4轻型直升机一样,PC-12 NG的背后也隐含着其鲜为人知的军用飞机身份。

PC-12是瑞土派士飞机公司研制的一种单发涡桨增压型通用运输机,可执行客/货运输、公务运输、医疗救护、边境巡逻、情报/监视/偵察、通信中继等多种任务,是目前世界上正在生产的涡桨通用运输机中年销售量最大的机型。而PC-12 NG属于PC-12家族的新一代6~8座涡桨公务飞机,2006年10月5日首飞,2007年年初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自动驾驶仪和航电系统研制试验。2008 年3月,该型机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型号合格证,同年5月开始交付用户。该机的主要改进是:换装功率增大15%的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PT6A-67P涡桨发动机,在高度6400米的巡航速度提高了56千米/时,换装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的Primus Apex驾驶舱航电系统等。

PC-12家族中有3种已经被美国、瑞士、保加利亚等国采用的军用改进型号,分别是PC-12M、PC-12E和U-28A。

PC-12M和PC-12E都是瑞士派士飞机公司在PC-12单发涡桨轻型通用飞机基础上研制的特种飞机,可执行监视、侦察、通信中继等任务。PC-12M加装了新设计的翼梢小翼和重新设计的腹鳍,并在平尾上方加装了垂尾延伸段,使垂尾高度增加了48厘米。该机最初配装带有跟踪器的WF-160DS系统,后来加装了雷声公司的SV-1021合成孔径/逆合成孔径雷达,具有移动目标指示和边跟踪边扫描100个目标的能力。该机的其他改进还包括:加装数字式通信数据链、传输距离达200千米的视频下行链(至地面站)以及传感器管理系统。

PC-12E“幽灵”为美国执法部门装备的多任务型特种飞机,机体改造和任务设备集成由派士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派士飞机公司在美国的一个子公司)完成。原型机于2003年7月首飞,当月27日在美国空中执法协会的会议上首次发布。与PC-12相比,该机保留了翼梢小翼,在后机身的非增压舱下方布置了可收放的传感器及转塔系统,可选择美国前视红外系统公司的AN/AAQ-36或美国L-3通信公司的MX-15系统。该机的传感器工作台有2台监视显示器、视频记录装置和话音通信控制面板(带宽带通信下行链控制功能)。

U-28A则是美国空军装备的特种作战型飞机,目前共有6架配属在驻佛罗里达州赫尔伯特空军基地的第16特种作战联队第139中队。

猜你喜欢

武装直升机
爱红妆更爱武装
迷你小鸟直升机
上淘宝女军迷也能武装自己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米-28N“黑夜猎手”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很热等5则
超轻型单人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