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效果分析

2017-12-11邹海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7期
关键词:突聋特发性病程

邹海波

(威远县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四川 威远 642450)

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效果分析

邹海波

(威远县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四川 威远 642450)

目的:探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威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特发性突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纯音听阈均值(PTA)的变化、治疗的效果,并分析治疗效果与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这些患者接受治疗后的PTA低于其接受治疗前的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3.3%,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均为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不同病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的病程越长,其治疗的有效率越低。结论: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效果显著,但患者若伴有眩晕的症状或病程较长,其用药效果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特发性突聋;地塞米松;纯音听阈均值;复方丹参注射液;甲钴胺

特发性突聋可简称为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及呕吐等。目前,临床上对特发性突聋发病的原因尚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内耳免疫能力降低及发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1]。特发性突聋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因此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也具有多样性。美国生物学家经试验发现,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治愈率可达61%。地塞米松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具有抗过敏、抗毒及抗炎的功能。为探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效果,威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对近几年收治的45例特发性突聋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威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51.2±2.9)岁;其病程为3 h~4个月。其中有13例患者伴有耳鸣眩晕的症状,有21例患者伴有耳鸣的症状。在这些患者中,有9例轻度耳聋患者,有9例中度耳聋患者,有10例中重度耳聋患者,有9例重度耳聋患者,有8例极重度耳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为:患有内耳畸形、中耳炎或其他耳部疾病。

1.2 方法

每天为患者静脉滴注1次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滴注10 mg。每天为患者静脉滴注1次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滴注16 ml。每天为患者肌内注射1次甲钴胺,每次注射500 μg。连续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在500 Hz、1000 Hz、2000 Hz及4000Hz四个频率的纯音听阈均值(PTA)。若患者治疗后的PTA较治疗前下降≥10 dB HL,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有效[2]。分析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其病程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些患者治疗的效果

治疗前,这些患者的PTA为(65.43±24.55)dB HL,治疗后,其PTA为(44.72±26.13)dB HL。这些患者治疗后的PTA低于其治疗前的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72,P=0.00765)。在这些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42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3.3%。治疗效果为无效的3例患者均为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

2.2 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其病程之间的关系

病程<1周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100%(30/30),病程为1~3周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2/13),病程为4周~4个月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0.0%(0/2)。不同病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病程越长,其治疗的有效率越低。详见表1。

表1 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其病程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特发性突聋是指在数分钟至3 d内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目前,临床上对特发性突聋发病的原因尚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内耳的免疫能力降低及感染病毒等因素有关。据调查,部分特发性突聋患者的病情可自愈。但临床医生及患者若因心存侥幸而不进行治疗,可延误患者的病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治疗的难度[3-4]。

目前,临床上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溶栓药物、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剂及进行高压氧治疗等[5]。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对特发性突聋患者进行了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甲钴胺均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特发性突聋的药物。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特发性突聋可取得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及消除耳内动脉微循环障碍等作用。甲钴胺可促进神经细胞轴突和轴索中结构蛋白和卵磷脂的合成,使螺旋器和神经节再生和修复,进而可有效地治疗特发性耳聋。美国生物学家经试验发现,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治愈率可达61%。目前,我国主要使用高压氧疗法、溶栓疗法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特发性突聋,尚未将类固醇激素作为治疗特发性突聋的常规药物。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具有脂溶性,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的方式进入靶细胞。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后,会与胞浆内的受体相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激素-受体复合物会在适宜的温度和钙离子的参与下发生变构,进入细胞核内,在染色质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与核内的受体相结合,启动或抑制该部位DNA的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诱导或减少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其生物效应。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具有抗过敏、抗毒及抗炎的功能。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可缓解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水肿的情况,进而缓解其病情。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有效率为93.3%。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6]。

综上所述,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的效果显著,但患者若伴有眩晕的症状或病程较长,其用药效果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1] 孙红霞.综合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1):109-110.

[2] 赵海源,王元坦.短期连续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突聋[J]中国实用医药,2015,7(26):149-150.

[3] 熬敏,戚星,等.各年龄段全聋型特发性突聋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9(12):117-118.

[4] 戴艳红,佘万东.经鼓室灌注糖皮质激素治疗内耳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15(1):25-27.

[5] 郭思治,王静静.静脉推注碳酸氢钠并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112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15-2416.

[6] 梁鸣.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6):78-79.

R764

B

2095-7629-(2017)17-0157-02

邹海波,男,1976月出生,学历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突聋的诊治

猜你喜欢

突聋特发性病程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特发性腹痛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