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吉单631”耐密性初探

2017-12-11

吉林农业 2017年24期
关键词:梅河口市测产玉米螟

李 君

(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梅河口135000)

玉米新品种“吉单631”耐密性初探

李 君

(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梅河口135000)

适宜密度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每个玉米品种由于受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在同等肥力条件下增加密度必定会对产量有所影响,密度适宜每个玉米品种都有能力发挥最大产量的潜力。为了摸索出“吉单631”不同密度的产量表现,进行了适宜密度试验,对“吉单631”耐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品种;适宜密度;耐密性

为了确保试验取得数据准确可靠,选择地力均匀一致,具有一定代表性地块,探索“吉单631”耐密性及适宜密度,以便确定最佳推广密度,挖掘品种增产潜力。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地块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落实在梅河口市山城镇二龙村闻东海的承包地,地理位置东经125°21′23″,北纬 42°20′9″,共计3亩。属薄层平地白浆土,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层厚度30~60厘米,无土壤障碍因素。地力水平中等,经土壤化验碱解氮含量为157ppm,有效磷含量为11.6ppm,速效钾含量为67ppm。

1.2 适宜密度设计

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3万株/公顷、4.5万株/公顷、6万株/公顷、7.5万株/公顷、9.5万株/公顷。三次重复。每个小区为10行区,行长15米,行距0.6米,小区面积90平方米。随机进行排列。

1.3 施肥量设计

按当地农民习惯用肥量施肥,公顷施肥量为N∶P2O5∶K2O=280∶90∶90公斤/公顷。1/3氮肥及全部磷钾肥做底肥,其余2/3氮肥于7月10日做追肥。

2 试验调查与结果统计

2.1 物候期调查

播种时间,4月28日。出苗时间,5月10日刚出苗,5月15日出齐苗。7月27~29日抽雄吐丝。9月25日成熟,不同处理及重复间差异不大。

2.2 田间管理记录

5月6日,亩施40%莠去津300毫升加50%乙草胺150毫升加水30公斤进行土壤封闭。7月7日和7月12日田间放赤眼蜂二次防治玉米螟,7月10日追肥。所有试验地各项农事活动均在同一天完成,符合试验要求。

2.3 田间测产

9月 29日,对各小区进行测产取样,11月10日,进行室内考种与产量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间长势情况分析

从出苗看吉单631芽较软,拱土能力稍差。不同密度间株高差异不大,9.5万株/公顷密度与3万株/公顷密度相比茎粗差异较大,3万株/公顷、4.5万株/公顷、6万株/公顷均无空秆,7.5万株/公顷及9万株/公顷出现空秆。密度达9.5万株/公顷时,后期出现早衰(脱肥)现象。整体表现低密度双穗率最高,其他处理间双穗率差异不大。

3.2 产量性状分析

“吉单631”密度在9.5万株/公顷,产量902.4公斤/亩,在各处理中表现最高。而密度在6万/公顷及7.5万/公顷时产量分别为860.2公斤/亩和890.7公斤/亩,与最高产量接近。而最高密度9.5万株/公顷处理空杆率最高,其他处理间空杆率差异不大,而且后期出现脱肥早衰现象。百粒重也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见表1。

表1玉米新品种“吉单631”适宜密度试验测产试验名称:适宜密度试验 地点:梅河口市 品种:吉单631

3.3 综合抗性分析

各处理均未出现倒伏现象。该品种大、小斑病发病率中等,由于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因此玉米螟为害较轻。

综上所述,通过本试验初步得出结论:在土壤肥力、耕地地力、施肥水平、气候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吉单631”适宜种植密度7.5万株/公顷,具有较好的耐密性,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高,适合在梅河口市推广。

S143

A

10.14025/j.cnki.jlny.2017.24.025

李君,大专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梅河口市测产玉米螟
梅河口市全力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线上教学耕耘不辍,援长战疫尽显风采
——梅河口市教育人疫情防控工作纪
小麦测产迎丰收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