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12-11王耀燕

职教通讯 2017年30期
关键词:管理学导向高职

王耀燕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耀燕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已成为全球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高职“管理学”课程特点及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提出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材料,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以达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应用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的目的。

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综合素质培养;行动导向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800万。在当前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内经济面临结构调整、转型优化,先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学”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已开始将提高学生管理能力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目标。而管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其复杂的学科属性决定了课程较大的教学难度。对高职学生而言,管理学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突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组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应用于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1998年,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通过并发布“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途径。[2]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3]其要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等实践活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岗位技能,内化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的核心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职责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协调人。

(二)以行动为导向

行动导向的教学处置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转变为以职业情境为前提的尝试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处置,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过程,锻炼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体悟并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协调能力等综合素养。

(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基于职业岗位情境开展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寻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一致性。[4]

二、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管理学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产生的,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对人、财、物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以提高生产力水平。“管理学”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通识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学生的后续专业教育影响重大。近年来,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改进,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升。项目组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教师和授课对象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仍需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一)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在教学主体的思想观念上,教师和学生难免拘泥于传统,很多教师依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讲得多,讲得全才是好教师,期望学生们都能认真听讲,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却屡屡遭受挫败。部分教师尝试将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移,从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学生“听”为主,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教学互动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学生自制力差,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微信朋友圈;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还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程教学资料亟待更新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管理实践中的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资料应尽可能采用当前经济背景下的实际案例(如阿里巴巴的组织文化);另一方面,管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应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学案例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身边的管理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锻炼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当前的课程教学资料仍有一定程度的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因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很难跟上国际“管理学”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相对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建设已明显滞后。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类型的APP、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几年不变地采用教案+PPT的形式,对于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应用较少,教学平台建设停留于单一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阶段。部分精品课程网站甚至存在页面设计过时,教学内容陈旧,网页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教师上课仍难以吸引学生登录网站学习课程内容。

(四)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形成性评价因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且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始逐渐应用于高校课程评价中。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课程为例,学生的课程综合测评成绩权重分配,已由原来的考勤和考试成绩分别占比20%和80%,改为包括考勤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分别占20%、40%和40%。这样的改进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但在实践成绩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上尚缺乏系统性。

三、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组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深度改革。

(一)转变“教”“学”观念

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在观念上,鼓励教师将自身定位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回答学生的疑问;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做相应的改进。

(二)动态更新教学材料

针对教学材料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项目组充分收集近年来的管理学经典案例,如阿里巴巴、小米等,同时,积极关注经济新闻,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料,动态更新案例资源库。针对教学案例与日常生活结合度不高的问题,项目组组织任课教师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管理学案例,如班级管理、校园活动组织、寝室成员之间的沟通等。

针对部分教学资料不适于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问题,鼓励教师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所需的工作技能,编译适用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材料,最大限度做到教学与职业的融合。

(三)开发网络教学平台

笔者认为,相较于强制禁止学生使用手机,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使用现代智能移动设备进行课程学习,让手机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工具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义乌工商职业学院“管理学”课程为例,首先项目组开通了课程学习的微信公众号——学海拾贝之管理学。根据课程教学进度,推送课程学习资料,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师生交流。其次,借助浙江大学出版社立方书网站,开设网络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布教学信息,布置学习任务等,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课程,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最后,在原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在线课程。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管理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环境、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和管理创新等,可以归纳为四部分。(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变;(3)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4)管理过程,即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四项基本职能。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明确“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开展实验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教学。

1.实验导向教学,即通过制订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体验管理理论和方法。如在头脑风暴法学习中,教师给出问题,组织学生模拟头脑风暴法进行决策,检验决策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体验方法的精髓。

2.问题导向教学,即通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质、解决问题和预测实际应用结果,培养管理思维能力。如在组织文化的学习中,针对当前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多元文化融合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或辩论,探讨跨国企业应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3.项目导向教学,即模拟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综合管理能力,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方法。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四大管理职能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次班级活动,每个小组制定书面方案,制作PPT演示文稿,并进行班级汇报交流。教师负责做好事前的任务设计、进度安排和成绩评定标准,事中的指导和控制,以及事后的方案交流和成绩评定。

(五)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不仅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学习效果。[5]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的评价。从实施过程来看,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诊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评价诊断”的循环改进,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和反馈,督促师生对学习过程及时反思,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组通过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权重、评价方式,拟建立以教师、学生和企业导师为主体,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管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

四、结论

“管理学”课程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也是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对学生而言,学习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项职能的基本原理,掌握时间管理、沟通、激励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学生顺利走入职场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项目组通过实践证明,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应用于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并掌握各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1] 王耀燕.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5(5):42-44.

[2]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7-53.

[3] 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J].职教论坛,2008(10):1.

[4] 兰雪霞.行动导向教学国内外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开发,2015(5):150-151.

[5] 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kg2015815);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浙教高教[2017]29号文件)

王耀燕,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30-0017-04

[责任编辑 王继国]

猜你喜欢

管理学导向高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偏向”不是好导向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