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安全防护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7-12-11杜承润
史 衍,杜承润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儿少安全防护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
史 衍,杜承润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1 研究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所面临的灾害种类多、频度大、分布广泛。据统计,2013—2016年期间每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研究表明,具备一定的求生知识、避险经验和技能,可以在灾害初发时期进行有效地自救或互救。然而,当各种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频繁发生时,暴露出我国公民安全防护技能的极度缺乏,其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少年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研究表明这与学生群体缺乏求生能力,无法及时进行正确救护有极大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从学校安全教育角度探讨校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与建议。
2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校重视程度不足
安全素质是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以及社会生活中应当具备的安全方面的知识、技能与意识。对于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缺乏判断力,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儿童少年来说,当面临可能的伤害与危险时,往往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反应,极易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儿童少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系统的全面安全教育,掌握必要的常用避险求生技能就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与任务。
然而,在目前教育考核体制影响下,学校和家长往往重点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部分关注体育或艺术课的成绩,基本忽略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仅学习与升学有关的文化课。即便是设有安全教育课程的中小学校,也会因为教师在教授安全教育课程时仅讲授单纯的安全理论知识,较少涉及安全防护技能或避险求生技能教学与训练,使得学生在遇到灾害或危险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运用已学知识保护自己,导致悲剧发生。反观国外发达国家,如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立法规定从幼儿园开始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并将其设为必修课一直持续到高年级。
2.2 课程体系结构缺失
学校安全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各种自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及反复的实际演练,使学生在紧急危难时刻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自我保护,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他人规避灾难与危险。因此,学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人体验和亲身经历。在学校体育中传授避险求生技能是国际上的共识,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但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情况。
自“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安全教育保障机制不完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零散、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等问题有所好转,但是,目前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中针对避险求生技能学习和训练方面内容设置仍然存在较大缺失。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避险求生的专项教育与训练长期以来处于缺失状态。虽然一些中小学开展了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实操层面教学大纲、教材缺乏,安全培训目标不明确,仅仅依托德育或体育课进行教学,造成授课教师只能直接或间接地收集一些不够详细或是过于零散的资料作为教学文件,致使学生掌握的安全理论知识缺少系统性。
2.3 忽视安全防护技能训练
研究表明,在重大灾害中人们无法预知即将面临的危险情况。因此,灾难或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必须随机应变采取行动,所以在避险求生过程中仅仅具备安全意识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动作技能以及处理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的能力。
动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人体发育的早期,动作的发展是判断人体脑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动作就是在相应的动作程序指令下人体各环节程序化、系统化的操作和执行过程。动作承载着运动素质和技术,并最终决定运动表现力。不仅如此,由于动作的发展持续于个体生命的始终,且重要动作的获得,意味着人体与环境互动关系的改变。
学校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巧。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以“动作”学习为主的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并将避险求生技能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适用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运动功能、学习掌握实用运动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的意志品质,继而提升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3 儿少安全防护技能培训体系的建构
学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是每个公民踏入社会的必经之地,在学校中进行避险求生技能培训是实施安全教育、普及生命知识的重要渠道。将安全防护技能培训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促进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学生面对灾难与危机事件时的处理能力,而且能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然而,任何技能学习和掌握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要经历长期、反复地培养和训练过程,所以这就需要人们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防护技能培训体系的认识与重视。
3.1 关注儿童少年身心发育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在身体素质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或几个增长速度特别快的连续年龄段。儿童与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各项运动素质在不同年龄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发展状态,既存在阶段性的快速增长,也存在长时期的缓慢增长趋势。其中,运动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称为增长敏感期。
儿童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同时也是学习各种动作技能的关键时期。研究证明,动作技能的学习在学龄阶段最容易发展,如果没有参与基本及特殊动作技能的学习,将直接影响成人后的运动能力。其中,所有基础动作都会在5岁之前出现,随后7~12岁儿童进入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与关键期,11岁前男女儿童动作协调能力进入发展的共同敏感期,女童12岁后进入发展的关键期,男童的关键期在13岁后出现。由此可知,儿童少年的动作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提示我们在义务教育时期要重视对儿童少年动作的培养。因此,儿童少年活动重点不仅在于发展体能,而且在于基本及特殊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培育良好的个性。
3.2 联合不同单位协同攻关
安全教育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刚刚进入初级阶段,如果仅从学校角度开展教育活动授课材料与教学资源将非常有限。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关键是要联合公安、消防、安保等单位,从学生人身安全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目前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安全隐患种类及数量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有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议。其次,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的教学目标,开设相应课程,完成资料搜集整理,编撰相应教材,并建立配套的避险演习基地,定期组织校内外的防灾演习,提升学生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3.3 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内容与实施
3.3.1 健全组织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学校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工作的组织保证。图1所示,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机构应包括4个层面人员,即校级领导班子、职能部门、技能培训组、学生。其中,职能部门包括教务科、体育教研室、学生科,三方共同制订安全教育教学计划、大纲,组建培训组的教学工作。培训组由班主任、体育教师、德育教师组成,其工作分工为:班主任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体育教师负责制订安全防护技能实践课内容的培训计划并组织教学活动;德育教师负责制订安全教育理论课内容的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学活动。
3.3.2 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安全教育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学校必须以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避险求生实际需要来设计和调整其教学内容,遵循儿童少年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开展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才能实现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内容设计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因素:(1)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设置培训内容。儿童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和器官功能以及心理状态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安全防护技能培训中,教师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年龄变化,设计3个不同层次的动作类别:①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蹲、跳、攀、爬、抛、接、推、拉、举、砸等;②中级动作,包括:跨越、躲避动作、仿生动作等;③高级动作,包括:翻滚、旋转动作、单侧肢体支撑动作、非稳定支撑动作等。(2)根据地域分布设置培训内容。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分布形成的必要条件,影响不同地域分布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因素组成的系统。因此,根据地理环境的变化,设计出6种不同环境的动作类别:①狭窄空间类;②地表崎岖类;③远距跨
图1 学校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机构图
越类;④垂直升降类;⑤感官障碍类;⑥突发反应类。
3.3.3 制订安全防护技能培训计划与教材 学校安全防护技能课程的设置必须在深入分析本地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多发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教学计划,并且要对安全防护技能课程的教学、考核做出全面的说明。除了编撰培训大纲和计划外,还应明确规定培训的目标、内容、课时、要求和方法等,作为开展培训活动的依据。
目前中小学培训教材多是按学科自身学术体系构建的,往往忽视了技能的训练与实践。因此,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材必须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大纲和计划制定突出实用性、综合性的通俗易懂、文字简洁的培训教材或讲义。要根据儿童少年的思想状况和当前安全教育工作的实际,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形式论述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特征与危害,同时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增加观察防范方面的有关内容,设计课后思考题,强化教学效果,向社会和家庭进行辐射。
4 结论与建议
安全教育是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的措施之一,学校的安全工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应该是中小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安全防护技能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增加避险求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对实行全民安全防护知识的普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刘应,苗亚坤.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逃生技能教育的必要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6):589-591.
[2]周定平.关于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2):24-25.
[3]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133-140.
[4]郭世彬.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及体育锻炼[J].人人健康,2000(9):18-19.
[5]张铁明.试论少儿在敏感期内的运动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2(6).
G807
A
1674-151X(2017)11-040-03
投稿日期:2017-09-15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
史衍(1980~),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