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游戏小组活动案例十一游戏综合化与运动智力提升
2017-12-11陈少青秦士新
陈少青,秦士新
(1.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048;2.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北京 100085)
幼儿体育游戏小组活动案例十一游戏综合化与运动智力提升
陈少青1,秦士新2
(1.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048;2.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北京 100085)
一 准备部分(约15 min)
找图形
【游戏意义】促使儿童身心并用,在运动中完成对各种常规图形的识别,提高领会能力和规则意识,达到身体和智力协同发展的多维目标,起到热身效果。
【游戏准备】提前布置场地,在平整的塑胶场地上分散画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星形、五角星、三角形等,大小不等,最大的图形可容纳所有成人双脚站立,最小的图形能够让所有幼儿单脚站立。
图1 识 图
图2 慢 跑
图3 找 图
【游戏组织】(1) 情境导入,找图形做朋友,先分别带领幼儿识别各种图形(图1),简单讲解图形特征,教学组织按照“认图形—慢跑—唱歌—发令—寻找”进行。(2) 慢跑中一起唱:“我们都是小精灵,我们都会认图形,老师老师告诉我,这次我们认什么?”(图2),教师回应:公鸡走到圆形!跑步到正方形!单脚跳三角形!双脚跳梯形!小马跳菱形!得到指令后幼儿快速采用对应方式找到图形(图3)。(3)进一步增加认知难度,幼儿重复上述口号,教师回应:三角形站3个,五角星4个!则应有3名幼儿跑向三角形,4名幼儿跑向五角星,按指令做对的幼儿家长抱起祝贺、鼓励(图4)。
图4 鼓 励
【游戏建议】(1) 此游戏适合在宽阔、平整的场地进行,保证运动量的前提下进行图形识别。(2)如果是亲子形式,家长适宜放慢速度,伴随幼儿去找图形,不要充当领队跑向目标。(3)对于大班幼儿,可继续增加认知难度,如五角星的5个角各站3位同学,梯形的上底6位、下底10位等。
二 基本部分(约60 min)
1 保龄球
【游戏意义】练习直线滚球,在游戏中领会加法概念。
【游戏准备】废弃的矿泉水瓶6~10个,软排球1个,一根粉笔用于画起点线和苹果得分。
【游戏组织】(1) 练习后由亲子形式开始,家长的起点线稍远,两人分别滚球碰撞矿泉水瓶(图5),记住各自的得分。所有亲子组做完后,让幼儿计算自己和爸爸或妈妈总共击倒了几只瓶子,并到图6处找到对应的苹果个数。(2) 亲子滚球后,由幼儿自己比赛(图7),每名幼儿连续两次掷保龄球,所有幼儿完成后找到对应的苹果数。
【游戏建议】(1) 小班幼儿做此游戏时,首轮可由家长引导建立加法概念,认知水平较低的幼儿,采用直接感知、手口一致、按数取物、一一对应等方法帮助幼儿。(2) 中班以上幼儿,已清楚加法概念,可增加有游戏难度,如让幼儿画出与得分相等的圆圈。也可以剩余保龄球的个数让他们建立减法的概念。
2 爬行兽
【游戏意义】锻炼幼儿多样爬行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方向感,体会爬行中运动方式随运动方向变化的规律。
【游戏准备】平整的场地,一根长约10m的绳子折成正方形。
图5 亲子合作
图6 相加得分
图7 幼儿滚球
【游戏组织】(1) 情境导入,爬行兽沿着路线爬行,每一次转弯都要变一种方式,之后教师沿线示范爬行动作。(2) 幼儿逐个在教师指导下,开始练习“前爬—横爬—后爬—横爬”(图8、图9),始终使绳子处于身体的下方。(3) 家长和幼儿一起练习四方爬行(图10)。
【游戏建议】(1) 这种四肢支撑、不断变换的爬行方式对幼儿体力消耗较大,距离设计不宜过长,轮次不宜过多,如果想要锻炼幼儿的爬行能力,可采用分组比赛、换项穿插的方式进行。(2)也可将前爬、后爬或左横爬、右横爬设计为其他游戏的一个环节,减少爬行负荷,增加练习趣味性。
图8 前 爬
图9 后 爬
图10 横 爬
3 聚宝盆
【游戏意义】锻炼幼儿的急起、急停和快速奔跑能力,增加运动中的判断和选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一根长绳上拴着一个塑料盆,盆子里放着沙包、粉笔、圆珠笔、书本、跳绳、墨汁、镇尺、树叶、玻璃球等各种文具、玩具或废弃物品。
【游戏组织】(1) 情境导入,在聚宝盆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宝贝,聚宝盆被绳子拉着越来越远,直到离开场地。幼儿要以最快的速度不断将盆子中的宝贝取出,每次只能取一件宝贝,任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图11、图12),放回自己的垫子上。(2) 在聚宝盆离开场地之前,幼儿通过往返跑取出所有的宝贝,在休息时分别展示自己的宝贝,之后每人根据自己拿到的宝贝简单介绍名称、用处、形状、颜色、喜欢原因等,鼓励幼儿讲述故事,故事中包括所有自己抢到的宝贝(图13)。
图11 出 发
图12 选宝贝
图13 讲故事
【游戏建议】(1) 聚宝盆移动的距离和速度教师灵活掌控,以聚宝盆即将离开场地时所有宝贝取完为宜,时间在3分钟左右,适当控制幼儿的运动量,可以休息后再做,但不宜每轮跑动时间过长。(2) 盆中投放的宝贝越丰富越好,提前让幼儿看到盆中宝贝,跑动中有选择的目的性。在语言表达环节,对表述能力差的幼儿,教师适当提示、引导。
4 过绳桥
【游戏意义】锻炼幼儿的平衡、悬垂和攀爬能力,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提高运动认知水平。
【游戏准备】平整的塑料场地,拔河绳一根对折,帆布一张。
【游戏组织】(1) 单向过桥。讲解幼儿要按教师要求通过各种形状的绳桥,之后将绳子对折,中间宽度约保留10 cm,幼儿保持平衡,不能踩到绳子上,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图14)。之后在绳桥上随意放几个篮球,幼儿同方向逐个跨过或跳过障碍通过绳桥(图15)。
(2) 迎面过桥。将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从绳桥的两端向中间行进,在中间障碍处相遇后协作通过(图16)。幼儿通过试验发现,在障碍处相遇时通过绳桥难度较大,会想法避开障碍处,可能会选择在障碍前一方等待一方通过,之后再协作通过(图17),也可能会选择其他方式,答案不是唯一的,所有发散思维的可行性方法都应该给予鼓励。
图14 过宽桥
图15 过障碍桥
图16 协作过桥1
图17 协作过桥2
图18 闭眼过桥
图19 通过窄桥
(3)闭眼过桥与过窄桥。绳桥宽度不变,仍保持直线,幼儿走一段后,闭上眼睛伸开双臂,靠脚对绳子的感觉保持方向,完成剩下的路线(图18)。将绳桥的宽度继续变窄,幼儿打开双臂,从绳桥上通过,不能踩到绳桥外的地上(图19),此时绳桥的形状也从直线型变为弯弯曲曲的“S”形。
(4) 拖拽过桥。幼儿仰躺或侧躺在帆布垫子上,双手紧紧抓住绳子,双腿缠住绳子(图20),教师在帆布垫另一端拉动绳子,将幼儿拖拽过桥。幼儿逐个体会后,幼儿全部躺在帆布上拉住绳子,拖拽过桥(图21)。当第一名幼儿过桥后,马上起身跑回起点躺下拉住绳子,如此循环2~3轮。
图20 拖拽过桥1
图21 拖拽过桥2
(5) 爬绳过桥。将绳子两端系在树上或由两位家长各执绳子一端拉紧,高度以幼儿平躺攀住绳子时身体刚刚触地为宜。幼儿双手抓住绳子,双脚夹住绳子,以爬树的动作前进(图22)。所有幼儿体会后,开始排队练习提高,中间间隔约0.5 m,依次爬绳过桥(图23),之后起身跑回起点继续,循环2~3轮。
(6) 将绳子系在两棵树上,两绳子之间的高度约1.2 m,下面的绳子离地约30 cm,幼儿熟练后增加离地高度,幼儿排队从一侧攀沿绳子到另一侧(图24)。对于上下肢力量较好的幼儿可尝试悬垂过桥(图25),一般幼儿体会如图的悬垂方式即可。
图22 爬绳过桥1
图23 爬绳过桥2
图24 攀沿过桥
图25 悬垂过桥
【游戏建议】(1) 以绳子为器材可设计的游戏较多,应充分发挥绳子的变形、连接特点和牵引、拖拽、悬挂等功能,和身体素质练习充分结合,使游戏综合化、趣味化。(2) 爬绳过桥有一定难度,对协调性和上下肢力量都是很好的锻炼,较为安全,提倡幼儿多练。悬垂过桥对四肢、腰腹力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不要勉强幼儿练习,可从适应平行悬垂开始练起,向幼儿强调没有力量时,先松开脚,直立后再松开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冲出亚马逊
【游戏意义】设置情景障碍与目标,发散幼儿思维,体会团队概念,鼓励幼儿进行领导与决策,培养幼儿面对困难的机智、果敢与团结协作品质。
【游戏准备】帆布垫1块,呼啦圈3~5个以人数而定,泡沫垫2~3块,废弃的平衡木2个,场地布置如图26。
图26 撑过沼泽
【游戏组织】(1) 布置场地后,向幼儿讲述亚马逊原始森林的概况,情景创为由于草丛中有蛇、蜥蜴等危险动物,大家只有走在自己铺设的道路上才是安全的,呼啦圈和泡沫垫都是铺设道路用的,是可以移动的,鼓励大家想方设法通过危险区域,冲出亚马逊。(2) 在沼泽地,幼儿采用仰撑的方式通过(图26),然后分别跳过雷区(图27),跳到泡沫垫上,以呼啦圈和泡沫垫向前铺设道路(图28、图29),最后到达险桥,攀爬上去(图30、图31),从险桥终点跳下视为冲出森林,到达安全区域。
【游戏建议】(1) 冲出亚马逊是对幼儿身体和智力的综合考验,游戏过程中可直观看到幼儿在团队里的角色与表现,决策、领导、协作、指挥等得到锻炼与提高,适合年龄相近的幼儿,对于混龄的游戏小组,则存在认知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不太适合。(2) 幼儿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时,应把握语言提示的时机和程度,尽可能给出开放性建议,鼓励幼儿发散思维,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图27 跳过雷区
图28 铺设道路1
图29 铺设道路2
图30 攀过险桥
图31 冲出亚马逊
三 结束部分(约10 min)
走迷宫
【游戏意义】锻炼幼儿耐心和整体观,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和细节辨识能力。
【游戏准备】平整场地,若干跳绳、呼啦圈、垫子等组成如下图的迷宫。
【游戏组织】(1) 向幼儿指出目标,讲解规则,只能在绳子组成的小路上行走(图 32)。(2) 幼儿逐个体验后,计时比赛,看哪位幼儿的路线最优化,用时最少(图33)。
【游戏建议】(1) 首轮逐个体验时,没轮到的幼儿可在另一个场地做别的游戏,避免照搬或模仿他人。(2) 器材丰富时教师可设置更为复杂的迷宫,多设计靠近目标的死胡同。缺少器材时也可用粉笔在地上划线。
四 活动总结
1 场地与器材
本次游戏拔河绳是从大学的体育部借来的,平衡木是废弃在操场边的体操器材,所用的其他器材大都是以往使用过的,活动费用为零。
2 效果评价
着眼于运动智力水平提升的游戏设计,理论基础有几个方面,大脑的可塑造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等,美国儿童感知—运动专家Jill A. Johnstone和Molly Ramon在大量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于2011年出版专著阐述了他们的儿童感知—运动观点,感知—运动游戏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如同伴合作互助等。也有研究发现,感知—运动发育对于儿童左—右脑通路的搭建起关键作用,3~6岁是这种通路形成的关键期。
图32 迷宫布置
图33 走向小屋
而从来没有体验过合适的运动形式(如跑、跳、投掷和够东西)的儿童,认知上一般也有问题,因为脑内相应的通路没有形成。本期游戏设计的初衷就是使儿童具有较好的动作协调能力、身体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运动智商高,做事有较强的自信心。使他们悟性好、学东西快、理解能力强、手眼协调、身心并用。
那么,如何设计这种综合、益智类游戏呢?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身体运动基础、儿童的生活经验、心理偏好和兴趣点等,以确定 戏的难度设置。以本期活动为例,在没有丰富、新颖器材的情况下使幼儿得到全面的锻炼,幼儿需要在身体练习的同时,对游戏的目标、规则、要求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保持思路清晰。找图形还可以将颜色、水果、日常用品等设计到游戏里,让幼儿一边运动一边识别物体。爬行兽爬行难度提高的同时趣味性也在增强,聚宝盆则考虑了幼儿的偏好、选择、组合等,最后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冲出亚马逊锻炼了幼儿的思维、领导和判断等,每一个游戏的目标都是多维的,从实际效果来看,幼儿接受挑战的欲望很强,这也是综合类、益智类游戏的魅力所在。
编者按
幼儿阶段是人类各种基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通过体育游戏对幼儿进行动作能力的培养和快乐童年的营造,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快乐的种子,将对个体的终身体育和生活观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不仅存在“种智轻体”“过度保护”等错误观念,也存在教师性别比失调、体育素养低下、专业教材匮乏的现实尴尬,还出现了律动、舞蹈等代替体育教学,以及运动项目竞技化、展示化的不良趋势。动作发展本身渐行渐远……
非正规教育是解决幼儿运动不足的思路之一。为此,本刊特邀专业教师开辟幼儿专栏,以案例形式直观呈现游戏小组的活动详情。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希望这种分享能为一线教师和年轻家长提供幼儿体育的思路和素材。
2017-10-15
陈少青(1980~),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青少年性别角色与体质健康,幼儿动作教育。
栏目负责人简介:陈少青(1980~),男,博士,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师大青年燕京学者培养对象,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北京市大体协青年体育教师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青少年性别角色与体质健康,幼儿动作教育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