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者的明天会更好

2017-12-11策划本刊编辑部

中国工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人代表时代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新时代劳动者的明天会更好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10月19日上午,来自基层一线的三位职工代表巨晓林(右)、荀笑红(中)、崔光日亮相“党代表通道”并接受采访。韩靖/摄

金秋的北京,吸引着整个世界关注的目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号角,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这一时刻,亿万工人阶级关注的目光都汇聚到“北京时间”。

这一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每一位劳动者看到了辉煌的未来。

新时代凝聚新共识。

新征程期待新作为。

新使命呼唤新气象。

奋进逐梦的大幕已经庄重拉开,美丽中国的璀璨图景需要汗水和智慧去创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天的神州大地,中国工人阶级正在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蓝图绘就,振奋人心

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用3万多字空前篇幅的报告,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为这个新时代描绘蓝图,制定方略,做出战略安排。

中国道路的空前信心,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空前成就。

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一线工人代表们注意到,刚刚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有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历史性的论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35年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壮丽图景?

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又将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盛世?

“作为一线工人,我亲眼见证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成为‘中国名片’的历史跨越。对于新的奋斗目标,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一局五公司高级测量师白芝勇代表说。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奋斗十五年”,为亿万劳动者描绘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明天,让每一位出席盛会的一线工人代表都心潮澎湃。

依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用“两个十五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第一个“十五年”是2020年到2035年,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这一阶段,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十五年”是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目标是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的蓝图,让广大劳动者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判断,更让大家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信心。

“十九大报告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过去的日子相比,我现在的生活幸福多了。”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康龙出租车公司司机王华君说。

上世纪90年代,王华君兜里揣着父母给的10元钱从农村走进城市,就是希望一年能挣上几千元钱,过年回家的时候,能给家里买件家用电器,再给父母儿女添几身新衣服。如今,在他身边,许多进城务工人员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在城市里成了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在出席党的十九大的王华君等一线工人代表看来,中国的发展蓝图规划更加具体,目标更加明确,表述更加精准,堪称全景恢宏、细部精微的新时代《千里江山图》长卷。

“气清更觉山川近,意远从知宇宙宽。”

站在新时代的地平线上,一幅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盛世图景正在呈现,一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绚烂红日正在升腾。

使命在肩,砥砺前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的发展理念,更需要包括亿万职工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邢春宁说,十九大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广大职工再接再厉再进取吹响了号角。

事实上,党的十九大代表名单公布后,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比例增加的明显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共有771名,占33.7%,比十八大增加79名、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包括火箭数控铣工韩利萍、带电作业工王进、高铁焊工李万君、石油工人肉孜麦麦提·巴克、汽车维修能手吕义聪在内,一批新时期产业工人中的杰出代表联袂亮相,可谓群星璀璨。

与此同时,众多进入工会领导机构担任兼职副主席的一线职工,也通过各地选举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除了担任全总兼职副主席的郭明义、巨晓林以外,还有分别担任全国产业工会兼职副主席和省级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的教师何桂琴、钳工薛莹、电气技术工人邓建军、环卫工徐文华、焊工李万君、数控技工李斌、电力检修工许启金、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农民工康厚明、车工耿家盛等。

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王晓峰表示,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重视和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有利于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崇高理念。

在人民大会堂,一线工人代表热议新的奋斗目标。大家表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亿万职工要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

在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现场,作为首批潜航员驾驶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唐嘉陵代表,站到潜水器模型前当起了讲解员。更多的一线工人代表在“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模型前合影留念,立志要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实现国家进步和民族发展的新目标。

上海市代表团女代表合影。 韩靖/摄

一线工人代表肉孜麦麦提·巴克在十九大会场。 韩靖/摄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十九大报告里的这一段话,成为鼓舞亿万劳动者砥砺前行的动力。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中铁一局高级技师白芝勇说:“这是一个大变革、大跨越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没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迎来复兴的曙光。

使命在肩,为伟大时代贡献力量,为伟大目标贡献智慧,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共同心声。

“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有责任有义务也有信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岳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城南清扫保洁管理所职工邓伟说。

来自大庆1205钻井队的李新民,这次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专门从伊拉克哈法油田赶回北京。开幕大会上,听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句话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新民连续10多年率领钻井队伍海外征战,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苦、难、险”感受深切。“船的理想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多打井、打好井,多找油、找好油,续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今天,在祖国各地生产一线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劳动者都在十九大精神中寻找着自己的前进动力和方向。

在鞍钢股份炼钢总厂,53岁的电气专业点检员林学斌有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34年奋斗,他从一名设备检修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鞍钢工人。他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业工人迎来了创新发展、活力迸发的新时代。我相信,劳动者未来的机会会更多,成长的空间会更大。”

在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43岁的“王海班”班长孙建辉和工友们关注着十九大传递出的每一条信息。“国家兴,则企业兴。党的十九大关乎国家发展,也跟我们产业工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企业就是通过加快供给侧的调整,甩掉了4年巨额亏损的帽子,成为盈利大户,也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液蜡生产基地。”

有目标就有担当,有方向就有力量。

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亿万劳动者正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凝心聚力跟党走,不忘初心再出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继续奋斗、再立新功。

创新提素,实现梦想

盛会落幕,未来起航。

出席党的十九大一线工人代表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分享给身边的工友,传递信心,传递力量。

11月1日,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10多位年轻的工人围坐在党的十九大代表、发动机维修工张永忠的身边,听他用朴实、亲切的言语宣讲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不但是对我们的号召,更事关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和切身利益!我们搞技术的人,一定会越来越有前途!”张永忠话音刚落,几位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在工厂里,张永忠被誉为汽车发动机的“神医”,也是整个企业最高等级的工人(一级技能师)。他对机器多看一眼,就能发现少没少零部件;感受一下汽车尾气的温度和气味,就能对运转是否正常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听一听发动机的轰鸣声,就能判断有什么问题。

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张永忠总是这样告诉身边的工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强调弘扬工匠精神,为我们技术工人指明了发展方向。打造高技能的人才队伍,都离不开技术人才的传承和教育。我要把几十年的经验和积累倾囊相授,你们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能比我还厉害。”

在张永忠看来,尽管工厂里的机器人越来越多,却最终抢不走技术工人的“饭碗”,因为“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创造性”。特别是在发现问题、流程再造等方面,技术工人的优势不可替代。新的时代,产业工人必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优化创造,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学习钻研,这样才能不用惧怕机器换人时代的冲击和挑战。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十九大报告中的这48字表述,意味着每一位产业工人都要把创新提素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

党的十九大代表、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国际航空部件厂铆工薛莹认为,当前有越来越多具备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涌现出来,但要将创新思路进一步转化为生产成果,还需要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重要作用,从管理层、技术层和技能层同时发力,帮助劳模工作室催生出创新成果。

世界关注十九大。 韩靖/摄

党的十九大代表、吉利集团技术质量员吕义聪是企业赫赫有名的“技能大师”,梦想就是用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强国梦”。他说,要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目标,就需要在管理、科技、创新上持续取得突破,而再好的创意和设计,也离不开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工匠精神的蓝领把产品制造出来。

党的十九代表、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的笔记本上,写着“劳模精神、工匠精神”8个字,这是他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特意记下来的。他说:“工匠精神就是坚持和精益求精。要落实好报告精神,作为普通职工,就要增强职业荣誉感,熟练掌握一项技能,切实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技能是工人的本钱,好好干,行行能出状元。”党的十九大代表、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操作技术员杨普是80后纺织女工,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的目标,让她感到自己的前途更加光明了。她说,全面深化改革让基层工人得到了实惠,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要有新的责任和担当,要立足本职岗位精研技术,不断创新,为助推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贡献。

新的时代,技术工人大有可为。相比以往,十九大报告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有了提档升级。这意味着技术工人不再仅仅是出大力、流大汗就足够了,而是一定要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多的智慧,才能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匹配,才能与国家的需要合拍,才能真正地挺起国家的脊梁。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立足于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之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新的历史方位,亿万劳动者肩负着光荣使命,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他们将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以最好的自己投身最好的时代!

猜你喜欢

工人代表时代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