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理想当仪式
2017-12-11痕量Brant
◎ 痕量Brant
别把理想当仪式
◎ 痕量Brant
我认识一群阿姨,她们热衷于和我这种“别人家的孩子”交流。我自认不是“阿姨杀手”,也不认为自己说话多风趣,只是很多人觉得我能读到博士一定很厉害。
这些阿姨的最大共同点是,都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孩子,她们向我咨询的问题往往从择校、选文理科甚至到大学专业的抉择。前段时间高考录取结果出来,这些阿姨们居然开始叮嘱孩子“上了大学一定要加油,本科学校不好不要怕,我们考研考到一个好学校去就行!”她们一味地鼓励,以为高考没发挥好没关系,之后把握住考研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这种想法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本科前三年半不努力的最大原因了。
有理想和目标不是坏事,但要十分警惕,它可能会让你的懈怠精神和拖延症更加明显。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理想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病原体了。
可能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考研,或是没有在考研后的就业市场磕磕碰碰过。很多准大学生连本科学什么都不清楚,专业去向有哪些也不明白,就四处说我要努力考研。其实考研不只是笔试得分那么简单,也并不是背背数学、政治、英语和专业课就万事大吉了。且不说复试的时候,本科时的课外经历以及个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要一并考察,在一个学习氛围不浓重的环境里,考研更被视作异类,难上加难。
大家都认可高考,说高考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战。我却想说,考研可能是命运的另一个转折点,也可能是一种堕落生活的开始。别把考研等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的目标当理想,这种理想其实是一类病原体。很多人在把理想昭告天下时,就以为自己完成了一小半,然后会不自觉地陷入自我满足中,开始懈怠、拖延甚至倒退。
人人都想减肥,练出腹肌或瘦出马甲线。前阵子有一天,我读本科时的女同学欣然,开始在朋友圈疯狂打卡。“早晨五点半起床运动、早餐全麦面包与脱脂牛奶、午餐水煮西兰花与鸡胸肉、晚上健康无糖杂粮粥……”一连打了十几天。
欣然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扔进人群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打卡是因为那段时间,一个学生创业团体组织了一个“挑战马甲线”的活动,打出的口号是“掌握不了自己的身材,凭什么掌握自己的人生”。打卡参与晨练健身课程,可以打6折优惠。另外,健身团打出了“养成习惯只要21天”的口号,所以课程也就只设置了21天。21天过去了,欣然怎么样了?是的,她没过多久就删除了所有打卡的朋友圈,闭口不提健身这件事了。
我知道其中缘由,所以并不惊讶这样的结果。五点半起床健身,回到宿舍不到8点,但又累又困的欣然睡个回笼觉就到了中午,上午的课程就这样翘掉了。没有任何健身基础的她,跟不上课程的所有内容,哪怕动作变形或是偷懒,学生“教练”也不管不问,当然看不到马甲线。而且时间只有21天,21天没那么容易养成一个习惯,就像高中的我们,每天都被迫早起,也没养成早起的好习惯。
有目标、有理想是一件好事,可以和乐于监督、鼓励你的朋友提起,但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一种仪式,每每宣誓后,心里被满足感充斥,身体却迈不开步子。当你把理想当成炫耀自我上进、勤奋的标志时,就意味着潜伏期也快过去了。
一个合适并且有益的理想,是基于当下的自我状况评估的。如果你每天睡到上午11点,起床就点外卖吃午饭,下午宅宿舍,晚上追剧到两三点,你说要干一番大事,恐怕没人会相信。如果你在临近作业上交,别人都慌忙抄袭和补救时早早地完成,在别人还没睡醒你就已经悄悄去图书馆安静地自习,那么即便最后你考不上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也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
希望你把理想揣在心里,从现在开始用行动把理想一点点消化,变成现实,而不是经历一段长时间碌碌无为的潜伏期,最后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