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保温杯危机”
2017-12-10
飞越“保温杯危机”
最近“保温杯”火了。缘起是,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提到,曾经的摇滚青年、黑豹乐队鼓手张明义中年发福,“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黑豹曾是一代人青春的图腾,如今却是颓然光景。有人拿黑豹《无地自容》来调侃:“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保温杯里泡着枸杞。”
枸杞和保温杯,与谢顶、发福、油腻一样,指向那个让人焦虑的状态:中年危机。留意一下公众号上那些动辄“10万+”的文章,体会一下这样的标题:《你是如何从优秀的 19 岁年轻人,变成了平庸的 40 岁中年人?》《你和“中年危机”之间,就差一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了》……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情绪。经历了青春期的爆发和奔腾,一种疲惫、钝感、焦虑杂糅的状态袭来。年初时,某知名企业传出“裁掉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说,34岁以上中层员工被优化只是冰山一角,整个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都进入自己的中年期。这些公司从无到有,至今不过30余年。联想注册于1984年,华为成立于1987年,而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也正在或即将迈过30岁的中年槛。
如何度过企业的“中年危机”?我们本期的封面有一些观察和建议。从战略层面,当企业遭遇中年危机,有三个转型战略可以借鉴:横向业务组合拓展,通过现有业务的重新定位和创新,开拓新业务领域;纵向价值链扩充,即向上下游拓展;跨界发展,即跨产业、跨区域、跨国界拓展业务。
然而,正如度过中年危机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而非强身健体一样,企业的中年危机来临时,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等可见内容固然必要,但核心依然是改变组织的心态——在这个语境下,心态相当于企业文化。当企业成长到中年期,长期固化下来的层级观念、官僚作风等等,就像中年人逐渐变得固执、保守、疲惫的心态一样,是导致组织老态的罪魁祸首。在本期封面,我们以富士、微软为例,去洞悉这些“廉颇不老”的行业巨头是如何重新焕发青春的。我们发现,企业文化的更新居其首位。
微软的纳德拉在危机中上任之后,并没有大张旗鼓地重塑各条业务线,而是率先发动了一场“文化革命”,改变开会方式、激活工程师文化、重塑考核模式,重新激发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终于在“云服务”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富士胶片在数码危机之后,利用核心技术探索其他创新业务大获成功,当有人说,“富士胶片”这个名字已经过时,建议公司更名时,富士的全球总裁古森重隆反对。他认为,“富士胶片”这个名字凝聚了公司的文化与魅力,即便现有业务营收中,胶片只占大约1%的份额,但文化必须传承。
调整心态,勇猛转型,一起飞越“保温杯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