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7-12-09戴朝霞
戴朝霞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的成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要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我县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著照搬教材的实验方案,甚至于出现教师“播”实验和“讲”实验,学生“看”实验和“写”实验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实验教学不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一、 实验教学未能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
1. 生物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实验要素要求较高。在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难:①取材难,如草履虫不容易获得,培养周期又较长;有的植物如天竺葵在我们本地不易获得等等;②实验周期长,如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③操作过程麻烦,如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探究蚂蚁的通讯、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些原因导致了实验教学开课率大大下降。
2. 教师主观能动性有欠缺。在教学时间紧张、学生存在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虽然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但是大部分教师一味地照搬课本。主要原因有:①缺少创新精神。在实验过程中,照搬教材中的步骤,从未适当调整实验的形式,不能根据当地资源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普遍存在讲实验、看实验的现象;②缺乏优化的教学模式。如验证性实验要么启发性不强,学生兴趣不高;要么有过度探究的现象。如《练习使用显微镜》是一个技能性实验,教学目的主要让学生能规范使用,并能观察到清晰的图像,部分教师安排学生探究显微镜结构的功能,这明显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时间也不允许,最终导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而探究性实验缺乏指导,出现照搬课本的机械化探究或放羊式探究;③缺少科学精神。在实验中看到的实验数据、现象及结论与教材不同时,不敢说“不”,唯教材是论;④缺乏开发当地实验资源的热情。未能有效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进行实验教学。
二、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学生需分组的实验共有27个,其中探究性实验有14个。探究性实验操作繁杂且实验时间长,如何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关心的焦点,更是我们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们工作室主要把研究重点放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反复研讨,为了解决实验时间长且操作繁杂,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不到位等问题,提出采用“微课”辅助教学,使课前和课堂有机结合,构建起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鼓励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能更全面地完善探究方案,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逐步营造“爱学、乐学”的氛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全体名师首先通过学习、讨论尝试提出模式,然后通过课堂展示和研讨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并形成比较成熟的实验教学模式——“课前:微课+部分实验,课堂:完成实验+讨论”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三、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包含微视频、学习任务和进阶练习三部分,主要特点有:在线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容量小,内容少,时间短(一般为5~8分钟)。下面,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例进行解读:
(1) 教师课前准备。
A. 录制微课: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微课内容,并制作幻灯片。如将本节课主要内容以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①复习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方案;②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视频;③设计讨论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寻找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④设计微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并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完成淀粉鉴定之前的实验步骤。
B. 公布微视频:在网上通过邮箱、QQ公布录制的“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按照微课中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2) 学生课前准备。
A. 观看微视频,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微视频中问题。
B. 设计并完成部分实验:学生按照布置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动手实验,完成指定的实验过程。
(3) 课堂教学。课堂45分钟内能更全面地完善探究方案,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逐步营造“爱学、乐学”的氛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活动:①完成实验:各小组在实验室继续未完成的实验,利用碘液鉴定是否有淀粉生成;②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③初步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师生活动:①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和结论;②利用展台展示该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修改、完善探究方案,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③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通过实践活动,除了促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以外,还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亲自尝试实验,通过使用仪器、准备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实验等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表达等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又能促进教师实验技能的提高,加强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研究意识,敢于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实验的兴趣,加强在教学中的管理和指导作用,提升教师实验操作水平。
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设计延伸到课外的开放性实验,加强课外实验的管理和实验器材开发和改进,不断优化观察类实验的教学模式,努力挖掘本地的实验素材,让实验活动更易操作、更低成本、成功率更高,切实推动实验教学活动取得较好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