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祖国的下一代

2017-12-09周艳

中国扶贫 2017年23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贫困地区

周艳

教育工作,是一个民族的奠基工程。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作为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年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用“造血”代替“输血”,多渠道开展教育扶贫,为贫困学子改变命运、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竭诚竭智、四处奔走、成效显著。

七千万点亮贫困学子就业梦

2007年4月14日,由协会和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共同组织筹办的“北方七千万捐资助学计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及启动仪式。该计划共投入7000万元,其中6000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扶贫计划,用以救助贫困地区初中学历以上青年学习汽车修理技术。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协会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协会领导可谓呕心沥血。与北方汽车专修学校派出12个组共500名志愿者走访了全国10个省份、583个乡镇、869个村庄的1201户贫困家庭,深入当地考察实际情况,为贫困学子送上入学通知书的同时也送上了自己的爱心——上学的路费。此期间做的大量社会调查,对各地人口构成、贫困状况、经济来源等进行的分类统计,为协会的教育扶贫积累了大量一手材料。

随着贫困生的顺利入校,学费解决了,生活费却又成了问题。为了让每个贫困学员在免除学费的基础上看得起病、吃得上饭,学校设立了“贫困学生医疗生活基金”。学校有170名藏族贫困学生,很多人是第一次出家门。学校不仅将孩子们的食宿、医疗费用全免,还与一些企业合作,多方为贫困生提供历练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环境的改变,投入到全新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去。

在北方汽车教育集团,集团将最前沿的汽车知识毫无保留地授予那些贫困的有志青年,不但授人一技之长,而且保证他们毕业之后的安排就业,实现了“培训一人,安置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当无数的青年、无数的家庭、无数的乡村摆脱了贫困、获得新生之时,协会的殷殷期望便得到了实现。

如今,4000多名来自山西、贵州、四川、广西和西藏等共计14个省(自治区)的有志青年,通过协会和北方汽车教育集团的免费培训摆脱了贫困。该工程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北方七千万捐资助学计划,也成为协会与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全面开展教育扶贫行动的开端,更是教育扶贫创新中“授之以渔”的扶贫典范。

携手民办院校做贡献

中国民办教育机构发展迅速,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利用这支力量参与消除与缓解贫困的行动,符合中央领导要求和协会开展社会扶贫的指导思想。

2005年12月16日,协会联手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在京务工农民工代表免费捐赠《农民务工读本》。50个社团组织、民营企业及有关领导有效交流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并探讨协会在这项工作中与社会各机构的合作途径。此外,举办了三期专题培训班,培训扶贫系统干部300余名,借此推动了扶贫培训工作,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使扶贫干部培训和农民技能培训取得较好的成效。

2006年4月10日,协会首个劳务培训基地在陕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随后,陆续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劳务培训基地和劳务派遣中心,搭建平台使招生、培训、维权形成一体化运作机制健康有序地发展。

2006年9月28日上午,“中国民办院校教育扶贫工程”启动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该工程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等单位发起,在全国100多所民办院校中,为贫困学生提供2万个学费全免和半免名额,范围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涉及免费金额达4亿元人民币。

这一切,离不开协会的“默默耕耘”。2006年年底,时任协会会长的胡富国带队到河南、河北、山西3省的7市、县,分别深入贫困乡村和一些民办院校进行考察和调研。此次深入调研,让协会又有了更多的“付出”:在捐赠院校减免学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捐赠院校减免住宿费用和进行伙食补贴,降低贫困学生学习期间的开支,为其家庭进一步减负;动员捐助院校采取借记的运作模式,减缓学生就学的资金压力;协调建立捐赠院校与贫困地区的绿色通道,使捐赠院校能方便地联系到受助贫困生,也使受助贫困生能及时找到想去的捐赠院校;进一步加大对工程的宣传力度,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宣传推广,使之为社会各界,尤其是贫困家庭知晓。

动员百所高校树品牌

实施百所高校扶贫工程,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10年来的又一品牌工程。动员更多的高校资源,助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7月21日,协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启动了教育扶贫合作项目——“贸大高远在线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扶贫培训计划”。首次对来自陕西榆林和云南勐腊贫困地区的51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并通过贸大高远在线系统为他们免费提供了为期一年的远程继续教育在线培训。这样的培训,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共培训来自陕西和云南贫困地区初中英语教师150多名。

这次合作,是协会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把高等教育资源分享到贫困地区的一次实践活动,更是协会与重点高校合作开展教育扶贫的一种创新之举。这让协会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高校作为扶贫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崛起,带动和引领更多高校参与扶贫工作大有可为。为此,协会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酝酿,在协会建立高校参与教育扶贫的平台,让更多高校参与到教育扶贫中来。

2016年1月7日,经过专题汇报,教育部同意并支持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成立高校教育扶贫委员会。教育部的肯定与支持,为协会组织动员高校参与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1月22日,由协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的“高校参与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教育扶贫翻开新的一页。同日,协会向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呈报了《关于召开高校参与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的匯报》,刘延东副总理对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批示:“教育系统要主动在扶贫脱贫中发挥积极作用。”endprint

2016年6月26日,协会高校教育扶贫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6个高校(团体)作为首批理事单位,参加了会议。至此,在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由协会和对外经贸大学发起、54所高校倡议、106所高校参与的一项重点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貼心资助彰大爱

2006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以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情意,以对贫困大学生的一片爱心,与山西省教育厅、长治市人民政府、左权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协议”,资助太行老区考取大学的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

受助者均为太行老区范围内符合特困条件的贫困学生,受助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每年可领取5000元资助。根据实地调查、走访,经逐级严格审核,最后对符合资助条件的95人进行张榜公示,全程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

在资助方式上,协会与各大院校“默契”地采取了很贴心的办法:没有人为地给受助学生戴上“贫困生”的帽子,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自尊;不利用贫困生刻意去做社会宣传来扩大院校的社会影响;想方设法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管理教育,积极开展“比学习、比思想、比节俭”的活动,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尽快回报社会;严格核准贫困学生的条件,牢牢坚守受助学生的核定标准,使有限的扶贫资源,能用来帮助那些真正的贫困学生。

学生们也用自己的勤奋和质朴,努力以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的答卷,感恩社会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曾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的张亚波就是受助学生中的一员,他在致协会的信中写道:我是一名被你们无私资助的大学生,当我正在为惨淡的家境和巨额的大学费用发愁时,是你们雪中送炭,大爱资助让我有机会圆了大学梦,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党和国家,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程思思也在信中写道:是你们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指明了道路,将来我也会把这份博大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昔日受助,他日助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输血”工程,让无数贫困地区孩子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通过教育成就了人生,通过就业脱了贫致了富,这也正是协会开展教育扶贫的目标——一切,为了贫困地区孩子们那最灿烂的笑脸。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