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爱成为智慧的人文关怀
2017-12-09郑国栋
郑国栋
摘 要:班主任在学校当中作为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负责人,他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身体情况、生活状况等事物,特别的繁琐复杂。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别人都要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品德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班主任给予孩子的各种关怀往往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并且这些源自于体育锻炼、特长爱好充分体现出了班主任對他们的爱,他们能够深切感受得到。
关键词:尊重;宽容;激励
这样的“师爱”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三层内涵:
一、 尊重,为学生创设自我约束的条件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尊重是最基本、最朴实的爱的方式,既然爱学生,那我就先从尊重学生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对学生纯粹的爱。以前我们总觉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板着一副严肃的脸、处处要求严厉才能让学生产生敬畏、听话。现在不行了,我们应当拉近学生与我们的距离,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我们、尊重我们、服从我们。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信、互爱的桥梁,做到沟通无障碍,才能保持良好的交流。
班上小余同学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约束力较差,接班后我先摸底,知道他在班上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于是我和他互表决心,签订下自我约束的条件。例如:小余定下了“多个不做”,即不带头捣乱课堂、不欺负弱者、不拿别人的东西、不打架……;我坚持“六个不批评”,即:办公室里有其他老师不批评、反映情况时不批评、当着家长的面不批评、做错题不批评、提问和回答问题不批评……这样做是为了创设自我约束的条件教育他,让他在班上为同学们树立一个榜样。
二、 宽容,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空间
小学生由于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或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在他们知错后,十分渴望老师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此时,教师要宽容地给他们提供自我教育的空间。这里的宽容并不等同于纵容或包庇,该纠正的错误我们必须予以指正,只是在方式方法上更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缺点和问题。我们应该多看看他身上的闪光点,以其之长补其之短。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绽放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切不可以因为暂时的枝杈就否定了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更不能因为白纸上的一滴墨就否定了纸的白。
去年接手六(5)班时,我就遇上了年级中“大名鼎鼎”的“四人帮”(陈政波、李慧锋、叶俊威、黄家乐),他们不仅纪律差、成绩差,他们的恶作剧小动作不胜枚举:课堂上往女生后背上面贴字条、在走廊里横冲直撞吓唬低年级同学、集体不上早操、把同学的两只脚上的鞋带给系到一起等等,“先进事迹”隔三差五的上演,进政教处、校长室乃兵家常事,他们甚至说喜欢校长请他们喝茶。面对他们冥顽不化、屡教不改、态度傲慢,我万般无奈,这样的学生让我如何去爱,爱不起啊!一开始我自认为把他们分坐四个角落,拉开距离、少点接触会好点,反而常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都要求把他们调走,我只好把他们放在讲台前,静观其变。后来,经过观察了解,我发现陈政波是他们的头儿,其他人均看他眼色行事。小波四年级随父亲部队转业转入五小,逆反心强,批评表扬都不接受,早在四五年级已臭名远播。打架被批评后,他公然挑衅,上语文课双脚抬到课桌上,躺着听,我置之不理。接着他敲打桌子、大声讲话,我淡淡地瞥了一眼说:“有话下课再说,谢谢合作!”话刚落,平台电脑“啪”一声黑屏了,罪魁祸首站在开关前冲我笑,我气得火冒三丈,真想一巴掌掴过去,好不容易忍着叫他好好反省,他却转眼爬上门前护栏,躺了上去。此时,他抵触、对抗情绪已彻底爆发,不及时处理,后果会相当严重。课后虽然在校长的协助下与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但是我的一颗心始终放不下,到底应该怎样挽救这位暴力教育与过分溺宠下的产物呢?
后来,为了转化他,我试着宽容地接近他,谈他喜欢的东西,先让他放下防御心理包袱,对他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硬碰硬,要等待机会。一天,课堂上做综合作业,他不做,其他几个也跟着不做,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手受伤写不了,我没点破他伤的是左手。我不动声色地请另外三位同学帮忙拖教室(他们虽然不爱学习,但对于这些好玩又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事,还是很乐意做的)。此刻他坐立不安,但又拉不开脸跟我说,接着我再请那三位同学帮我批改同学们的听写作业,这时他哪还坐得住,一再申请让他来,我轻描淡写道:“你手痛,做不来。”“老师,对不起,我是骗你的,我只是不想做作业。”听到他诚恳的道歉,我冲他一笑:“行!你们翻到词语盘点,对着词语一个一个勾,同学写错的,你们要圈出来,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并且字要工整,能做到吗?”“能!保证完成任务!”多么同心协力啊!就这样,我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从轻处理,时不时请他们帮帮忙,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老师心里有我们,慢慢地,他变勤了,作业也有交了(虽然不是全做抄写),班里也变得干净整洁,他的变化也拉动了整个班风的好转。我的宽容给了他自我教育的空间,期末统考他们几个摆脱了低分率,小波与小威竟走出了红灯区,考到了六十多分,多么了不起啊!
三、 激励,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我们决不能再固守陈规的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同时还肩负着“激励”和“唤醒”的使命,拥有激励的师爱——才是最真挚的!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
我们班级有一名同学叫秦羽,他的数学成绩总是徘徊在60分以下,经常是58、59、57、56分的,及格似乎对于他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一座山峰。上次单元小考的时候,核总分时他考了59分,这真成了他的魔咒吗?片刻犹豫后我在他的卷子上写上了“69分”。发下卷子后我特意在班级大声宣布:秦羽同学打破了魔咒,以前冲不过这关是因为他不够勤奋、马马虎虎,他是很聪明的。大家都向他表示祝贺,可是秦羽却低着头,我心里清楚,他内心是高兴的。
下课后秦羽走到我面前,低声说:“老师,您把我的成绩多加了10分,我的分数是59分,没及格!我虽然很想及格,但也不想骗老师和同学们。”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轻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这10分是我先借给你的,下次考试开始,你必须还我,好不好?”“行,下次考试开始我一定还您。”他郑重地回答道。果然第二次考试他就高高兴兴的找我来还分了。我鼓励他:良好的开端已经有了,你会发现困扰你的魔咒是最害怕认真和努力的,只要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你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好。从那以后他的成绩果然稳步提高。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没有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大,娇生惯养使他们多任性、自我。这一时期就像一棵小树还没有抵抗外界风雨的能力,环境对它们的影响比较大。模仿是他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旦定型将影响其一生。所以我更重视的是给他们立规矩。我们班的张明娇同学,家境比较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可以,但是有不好的习惯,上课爱说话。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用于听课,长时间下去一定会影响她的成绩,同时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针对她的情况,我和家长交换意见,最初家长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小爱说爱动是正常的事情,当我多次陈诉利害后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我在班级开展评选“遵守纪律小模范”活动,奖项设置的时候单独设立进步最快奖,然后找张明娇谈心,在她心里先树立起一定能得到奖的信念,然后告诉她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信念。并让她周围的同学帮助她。最后获得了奖项,我鼓励她保持这样的好习惯样样都能做得最好。慢慢的她上课说话的坏习惯就改掉了。
事实证明,“智慧的人文关怀”就像一缕春风,一夜喜雨,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唤醒人、打动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的互动教育境境界。
参考文献:
[1]王裕珍.《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