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融入学生
2017-12-09黎媛君
黎媛君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才能注重启发并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思考独立性、探索主动性、合作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让不同学生不同需求在数学中找到自己适合的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學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课每册教材中都有,教材内容与实际联系,进行知识理解与巩固、应用与拓展。实施时,一些数学活动无法很好实现,归结主要有下列的因素:
1. 学生喜爱度不够。根据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现有水平与将要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当数学知识内容和活动形式已经是学生已有经验,或者学生很难通过努力完成甚至很难有进步时,学生信心受到影响,从而失去兴趣。另外,一些数学活动的设置单一重复,容易造成学生厌倦。
2. 教师重视度不足。由于数学活动前期准备多,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没有练习检验学习情况,考试中也不出现,教师会感到可有可无。
3. 过程引导度不易。一节课时间短,数学活动容易受到时空限制,常常无法很好引导。另外,教师的能力有差异,学生的各种活动情况比较多,有效的引导对教师的活动控制能力要求高,增加了引导的难度。
4. 效果检验度不畅。经验积累是内化的过程,通过表面的方式有时不容易进行很好的衡量和检验。学习的效果没有完善的方法进行检验,容易出现优生替代或是教师替代的现象,小组活动的效果在个人身上难以得到体现。
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在思考中巩固,在操作中提升,内化数学活动经验,优化思维品质。数学活动在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相互融合对接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促进巩固。针对数学知识,开展可以巩固数学知识的数学活动。例如乘除法教学时,开展24点挑战,课堂上教师出题学生答,课后学生互相出题回答,既巩固加减法知识也巩固了乘法口诀的应用,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2. 激发热情。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的手眼心都动起来,激发学习热情。数学绘本、数学视频、宫格游戏、数学谜语,学生在书本知识以外,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3. 培养习惯。听清操作要求,读懂操作过程,能进行独立的操作,善于发现问题,学会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乐于解决数学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孩子可以在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操作探究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 提升思维。力图让学生的活动内容具有品质,学生的思维提升才能有品质。鼓励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勇敢创新,提出不同的方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交流完善,指导学生用日记、小论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做中学,逐步积累,不断进步。采用有效的方式,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潜力:
一、 课本为基,有效开展
立足于教材本身,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开展数学活动。认识分数教学,第一层次各种图形的分类,涂满的一类,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各一类,体会整体和部分。第二层次将平均分的继续分类,不同类图形里,按照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分类,从而体会不同图形只要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几分之一。第三层次联系生活中的平均分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第四层次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创造四分之一,体会分数的意义。
二、 创新为钥,鼓励思考
鼓励学生尝试与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正方形周长教学,先让学生理清周长的本质概念,并通过不同图形对比体会周长相等。再通过摆4根、6根、8根小棒,学生理解并分类,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自主探索。然后学生自主探索拼的情况,计算寻找周长最短的情况。最后用移边法让学生猜想、测量、验证巧算周长方法。不局限思维,帮助学生层层递进,不断思考创新。
三、 合作为桨,交流促进
自主学习并合作讨论,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课堂上,学生了解到称重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重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课堂外,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运用千克和克的情况,各种称重的方式,自主记录并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发现单位“斤”,1千克=2斤,掂一掂估重量,称一称测数值,主动学习,从而在生活中发现领略数学。
立足教材,放眼生活,架构良好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让数学融入学生之中,收获更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2] 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