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养与业务能力研究
2017-12-09陶然��
陶然��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情感发展的引导者;同时辅导员也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必然琐碎繁杂。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将从角色定位、专业素质、工作标准及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从宏观角度把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基本素养;业务能力
现在高校大学生大都是90后青年,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尤其突出,比较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对辅导员角色的合理定位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第一步,应该将“励志、修德、勤学、创新”的精神和理念贯穿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从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去关心学生,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挥官”、生活的“管理员”、心理发展的“引导者”。而在复杂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浮躁不安,既存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基本问题,又有渴望投身社会实践锻炼的强烈意识,这种矛盾的心理充斥在学生的求学生涯当中,必然会产生系列问题,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等等。
一、 辅导员角色定位:管理者与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角色错位现象非常普遍,沦为“宿管员、消防员、办事员、勤杂工、保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被忽视,更多强调的是它的管理职能,只要与学生沾边的工作都需要辅导员严抓严管。然而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辅导员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究其原因是工作职责不明晰导致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其一是帮助大学生建立崇高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二是做好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如贫困生资助工作、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等等,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其三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导致新晋辅导员难以适应这种工作要求,因此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问题成为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非常重要的力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领路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培养要注意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必须德才兼备,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作风,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高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任务分配时,很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同时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分团委书记等相关工作,承担思政课、就业指导、教育培训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师生配备本身就超额的情况下,同时兼任数项工作任务,可想而知,哪一项工作都是疲于应付,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 辅导员专业素质要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材”就是我们的万千大学生,他们性格各异、能力参差不齐,一方面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却是团体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部分学生极度敏感甚至因此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鉴于这些情况就必然给我们的“施教”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和挑战,这也给我们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成为学生可信、可亲、可敬的教务老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否则无从谈起。综合素质主要包含着三个方面:其一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要力求成为学生们的典范,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感染学生,达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二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专业知识扎实。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辅导员虽然不参与教学工作,但是也必须储备最新最全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学会开阔眼界,走出去吸纳更多先进的学问和知识,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其三是辅导员需要有健康积极的工作心态。在面对琐碎繁杂的学生工作,面对个性鲜明的学生难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因此,辅导员也要学会调节情绪和释放压力,面对各种突发情况要以平静的心态去处理,用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
三、 辅导员工作的高标准:“用心”
辅导员应当把爱学生当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核心,如此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首先要注意探索和总结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方法,要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生,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比如思想上偏激的学生、心理上脆弱的学生、经济上困难的学生、学业上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就是众多学生中的特殊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次,要善于开展各种文体、科技类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在素质和能力。在工作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发展的后劲以及社会的责任感。辅导员要多动脑,多想办法,做工作要有激情,组织学生活动尽量考虑学生特殊情况,搞好活动策划工作,要研究那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更容易带动学生和感染学生。最后,辅导员要“用心”对待学生。学生入学时就让每名学生写下自己大学四年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学生明确大学生的职责和任务,不至于荒废时间,能真正学到东西。辅导员工作就是要“用心”,只要肯为学生的教育和发展用心,学生也自然会受到鼓舞和激励,能够创造学生自己的蓝天。
四、 辅导员的工作态度:以生为本,服务于人
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工作的出发点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人认为对待大学生就是严肃管理和管制,有的人认为对待大学生就是要亲如朋友,这两种认识都是比较极端的想法,对待大学生我们既要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去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又要给学生充分合理的空间去发展,因此这个度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学生排斥和偏激的想法及做法,因而我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凡事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同时也要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约束,不能给予所谓的“绝对自由”。进入高校正是大学生开始树立人生信心的重要时段,因此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时以鼓励、表扬为主,当然有问题时也不能回避。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需要掌握实情后作出客观判断,采取适度方式进行教育。有些心理素质好而又非常调皮的学生,辅导员可以直接帮助他认识错误,分析利弊,帮助其改正,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是也有部分原本就胆小、自卑且敏感多疑的学生,如果不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很容易适得其反,学生一旦对辅导员产生排斥、逆反心理就很难再取得其信任,继续开展工作。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也要宽严相济,多多给予支持和鼓励是十分必要的。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搞好学生工作必须讲究工作艺术和工作方法,如此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首先是作为辅导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同时积累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和反思,提高工作能力。其次是辅导员不但要有组织活动的能力,还要有写作的本领,要善于总结和推广。就是辅导员要会说、会做、会写、会生活。辅导员要成为演讲家,要有鼓动力和号召力。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会做学生工作。要能够把所思、所想、所做写成文章,传播推广。因此,辅导员要努力当好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完成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党团建设与事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以优异的表现完成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的成功转换是当前工作应有之义。辅导员基层队伍建设是高校谋求长远发展的立足点,专业化、职业化是辅导员培养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只有找到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才能真正从敬业走向爱业,实现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邹积英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9(1).
[2]何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6,4(15).
[3]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蒋碧玉.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传承,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