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婚第六年,丈夫变成了“沉默的羔羊”

2017-12-09王俊华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艾琳丈夫妈妈

王俊华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为你、为这个家倾情付出,你却不把我的话当回事甚至沉默以对?”为什么一起携手这么多年,女人会越来越陷入自说自话、无人应答的尴尬境地?你想过吗?问题可能不只是出在男人身上……

总是沉默以对的丈夫

咨询室里,艾琳一开始进入正题就变成了霜打的茄子:“我百分百地相信自己是个好人。善良、踏实,家庭和事业上都尽心尽力。就奇了怪了,我这样的人为什么就不受人待见?为什么身边没有什么好朋友?”她说完这句话后,神情更加凝重了,因为艾琳更大的烦恼,是和老公郭凯斌变得越来越没话说。

夫妻俩同在一个屋檐下,大眼瞪小眼的谁也不说话,这日子过得真的挺没劲的。

于是我和艾琳商定,把问题聚焦在她和丈夫的关系上,看看能不能对她和其他人的相处有些启发?

艾琳今年31岁,用她自己的话说,在一家收入“勉强能养活自己”的公司里做会计。丈夫郭凯斌大她两岁,在一所普通初中当老师。两人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的小城,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7年前,经人介绍相识相恋,一起攒钱买房,慢慢攒够了在北京立足的资本。今年是他们进入婚姻的第六个年头,女儿刚满4岁。

艾琳说,其实两人曾经也是无话不谈,但自从生下女儿后,也就是自她妈妈来到北京后,丈夫就开始变得寡言少语了。当时她有所察觉,但因为妈妈在,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一年前,女儿上了幼儿园,艾琳的妈妈回了老家,从那之后半年多里,除非艾琳实在忍受不了,和丈夫大吵大闹,否则他都不怎么理她。他有什么事儿,总是先跟女儿说,然后让女儿当传声筒。

在艾琳看来,夫妻两人无话可说的主要原因在丈夫,是他先不说话、不回应、不理睬的。我让她描述一下,她和丈夫的沟通交流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艾琳说:“谈恋爱的时候,我说,他也说,但我的话多一些;结婚后,我基本不变,他的话明显减少,我为此狠狠地和他吵过几次架,我一发火他就有所改善;现在我绝望了,妈妈回家了,我们也不必没话找话了……”她说,本来这次咨询,她想让丈夫一起来,但他只是抬头瞥了她一眼,什么都没说。只是在她的质问下,他才不耐烦地说:“你先去试试吧,有效果的话,我再去。”

那么,在建议丈夫和她一起来接受咨询这件事上,夫妻俩的沟通过程是怎样的?艾琳这样跟我描述:周五的晚上,孩子已经睡觉了,家里也收拾妥当,她正式对他说:“你总是这样不搭理我,谁受得了?你一个大男人,也不主动想想解决办法,难道你一点儿都不在意婚姻吗?我好不容易打听到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你自己想不出办法,还不听听人家咨询师的?”然后,丈夫瞥了她一眼,轻轻地摇了摇头,还下意识地撇撇嘴……“他,就是这个德性!”艾琳说。

“然后呢?”我问。艾琳说:“然后我特别生气啊,大声质问:‘我这不是想解决问题吗?难道你没有看到我为孩子、为你、为我们的婚姻做出的努力吗?……去还是不去?说一句话你有那么难吗(我本来想说的是,你会死吗)?”也许,他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就说让她先来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第二天,等两个人都平静下来,艾琳再问他关于去做咨询这件事的看法,他说:“我知道你人不坏,也不容易,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跟你交流……”

我问艾琳,一开始谈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有情绪了吧?她想了想,说:“没有啊,我确实是急于解决问题。”

我在艾琳面前放了一把椅子,假设这就是当时的场景:丈夫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我请艾琳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然后再让她坐在丈夫的椅子上,发挥想象力体验丈夫的内在。我把艾琳刚才的话,以她的口气复述了一遍,问“丈夫”听到了什么?“丈夫”说:“我听到的是妻子对我的批评、指责和抱怨,是她积压了很久的不满。”我问“丈夫”:“你听到她是在邀请你去做咨询吗?”“丈夫”摇头:“没有。”

艾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问:“你觉得刚才体验到的有可能是丈夫当时的感觉吗?”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又补充说,她好像体会到了丈夫说的那种“不知道怎么交流”的感觉,也突然明白自己真是“说话就能噎死人”。

总是以批评和抱怨的方式表达需求的妻子

我问艾琳:“这是你的模式吗?用一种批评、抱怨的方式表达你的需求?”她先是睁大眼睛,然后沮丧地点头,说:“好像是这样。”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就连自己想让丈夫亲密的时候,也是这种口气。“你怎么从来不会主动和我亲密?”“我對你就那么没有吸引力吗,你都不主动碰我?!”……我笑着问,这是撒娇还是抱怨?艾琳说抱怨更多。他真的“从来”不主动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当然不是。”

“就是说这两件事,你本来可以直接说:‘我想和你一起去做心理咨询‘我想和你亲密,但你却用批评、抱怨的方式,绕了一个大弯儿?”艾琳承认是这样,还补充道,和家人、朋友和同事交流,她好像也有这样的倾向。

接下来我们探讨如何温和、直接地表达需求。我只是让她先觉察自己,不带情绪,想清楚要表达的真正目的,把肚子里的那一堆绕弯儿的话,都简化成一句简单的话:“我想要什么……”在咨询室里做了两个练习:“我想让你刷碗”“我想让你抱抱我”。

我让艾琳回去在生活中随时练习。果然一个星期后,丈夫和艾琳一起来了。原来,艾琳回去跟丈夫说了自己接受咨询的过程,他觉得被理解,好像也突然理解了妻子。艾琳让他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练习好好说话,他也意识到了批评和抱怨的表达方式,妻子其实也愧疚自责。所以从那以后,他主动和妻子说了很多话。

带着丈夫来到咨询室后,我试着探索根源:艾琳为什么用一种批评、抱怨的方式表达需求?艾琳说,她的妈妈也这样,她一直很不喜欢这种方式,但现在看来“学”得很好。艾琳9岁的某一天,爸爸妈妈吵架,爸爸早已不吭声儿了,但妈妈还在不停唠叨、抱怨,到最后,艾琳突然冲着妈妈大声哭喊:“抱怨抱怨!你除了抱怨还会啥?你要嫌弃我爸,和他离婚好了!天天听你抱怨,烦都烦死了!”只是,她还没来得及体验发泄的畅快,就遭到了妈妈的一顿毒打。

我让艾琳回到内心,找到一个或几个抱怨时的画面,觉察当时内心的体验。她闭上眼睛,流着眼泪说:“委屈、生气、绝望……但最多的是委屈。”我问她:“这种委屈伴随你很久了吗?”她点头。所以,现在这个成天抱怨的“怨妇”,就是那个满腹委屈的小女孩的未来。

艾琳的父母一直关系紧张,一心想要儿子的父亲选择超生,但生下的儿子却有先天智力障碍。当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大弟弟3岁的艾琳就变成了“小妈妈”的角色。弟弟比普通小孩难带,磕着碰着了,艾琳轻则挨训,重则挨打;父母吵架,她会变成妈妈的出气筒;她和弟弟发生任何争执,没有理由,都是她的错……艾琳永远记得,有一次她和弟弟争夺一个玩具,妈妈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还恶狠狠地说了一句让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为什么有问题的是你弟弟,不是你?”

回忆童年往事,艾琳泣不成声。丈夫拿过纸巾给她擦泪,也顺势挪动椅子,把她搂进了怀里。

看她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我说:“来,发挥你的想象力,让那个委屈的小艾琳来到你的面前,你能看到她具体的模样吗?她的衣着、头发、表情……能接触到她内心的委屈吗?”然后我让她提醒自己,现在自己是一个31岁的成年人,还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我让现在的她和过去的小艾琳对话,告诉小艾琳对她的理解,去安慰、倾听她,也可以和她拉拉手、把她抱入怀里,就像平时安慰、陪伴女儿一样。我把一个很可爱的抱枕递给艾琳,让她把抱枕想象成儿时的自己。她把抱枕搂在怀里抚摸着,好长时间后才抬起头,然后长出一口气,说:“平静、踏实了很多!”

为什么我们不能说好听的话

艾琳承认,这种委屈的感觉确实一直影响她,所以,无论是丈夫还是其他人,他们非常正常的回答也都会让她委屈万分。比如小学时,有一次她向妈妈要5元钱,妈妈问她要钱干什么,艾琳很不耐烦地说:“要钱肯定是有用,问那么多干吗?”当时她很委屈,心想着自己从不乱花钱,妈妈还追根刨底的很讨厌。妈妈最后给了她5元钱,但更生气了,说:“又没说不给你,给你钱连问都不能问啊?”

我提醒艾琳,以后每当感到委屈的时候,或想起以前类似的画面时,就用这样的方式来疏解自己积压多年的委屈,邀请那个小女孩不断地在内心长大。

处理了和父母之间的纠葛,艾琳联结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情感,理解了妈妈的局限,她终于认识到,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原生家庭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但是回头再看,那些痛苦同时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艾琳有机会改变自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丈夫一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咨询结束的时候,他主动拥抱妻子,柔声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当然,艾琳还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不会说好听的话?” 比如赞美一个人、欣赏一个人,并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对她来说几乎说不出口。这既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沟通,也等于不能肯定丈夫的付出,让他感觉“好像做什么都理所当然”,这也影响她和朋友、同事的关系。

我让艾琳找出丈夫的某一个优点,艾琳马上说:“他心很细、很会关心人,比如晚上关窗和关门、夏天插电蚊香、出远门关水和煤气的总闸这些事儿,都是他来做的,但我从没有表达过欣赏和感谢。”我让她体会一下,是什么阻挡了她用语言去表达?艾琳琢磨了半天,说主要是一些想法:一家人还要说这些,太见外了吧?更重要的阻碍在于,她觉得这样说很虚伪,不真诚,爱在心里就够了嘛!

我问艾琳,这样的观点从哪里来?艾琳说她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她有一个邻居阿姨,特別能夸赞人。比如每次见到她,就会变着花样夸她:懂事听话、成绩优异、衣服漂亮、小辫儿扎得好、照顾弟弟……但艾琳奶奶特别不喜欢这个邻居,说她是一只“巧嘴的八哥”,艾琳从奶奶的语气里解读出的是,这个邻居阿姨虚伪、夸张,后来慢慢反感她,每天上学明明从她家门口走更近,她却非要绕远儿躲开。

一家人要表达欣赏吗?艾琳的丈夫说:“你不说,我就不知道你具体怎么想,是你看不见我的付出,还是认为一个男人这么细心不是优点?”听他这么说,艾琳点了点头,说:“也是啊!”

我建议他们面对面站着,让艾琳去找到心中的那份欣赏和感谢,尝试着真诚地向丈夫表达一次感谢。从笑场到中断,她尝试了好几次,最后终于可以看着丈夫的眼睛,温和地说:“这么多年,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都是你来做,挺不容易的,你弥补了我粗心大意的缺点,让孩子少挨了很多次蚊子叮咬,少得了很多次感冒,我们家多亏了你,真的很谢谢你!”尽管两人都表示不太习惯,但是当艾琳表达完后,他们的感觉都很好,重要的是,艾琳并没有感觉自己这么做很虚伪夸张。

好好听人说话,多向对方说好听的话。当我们学会用心去倾听、沟通和接纳时,爱,当然也就成了理所当然和最美好的事情!

猜你喜欢

艾琳丈夫妈妈
五只小猴子烤生日蛋糕(上)
驯服“火山”
傍晚
安慰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