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的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2017-12-09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安徽安徽省

张 敏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供给侧改革下的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张 敏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基于供给侧改革,通过分析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具体说明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以及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现状、优劣势、问题以及对策。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相关汽车人才和核心技术是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人才开发战略、科研能力和掌握核心技术是必然的出路。通过建立模型来具体分析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旨在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科技研发能力的增强、汽车产业投资的增加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安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改革;安徽;汽车产业;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改革不仅仅要从需求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开始从供给方面着手,传统意义上的 “三驾马车”,已经无法再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所以,从供给、生产方面入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另外,东部沿海地区顺应经济调整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汽车产业作为工业中的“领头羊”,对工业产值贡献率相对较高,自然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不可避免的会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所以,安徽汽车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求各大汽车企业抓住这次转型的机会,在做好承接汽车产业转移的准备的同时,学会抵御风险,利用好这次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原有的汽车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安徽汽车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汽车产品的附加值。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位居前列,以合肥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芜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安徽汽车企业正把安徽汽车产业发展拉到一个新阶段。因此,研究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与安徽汽车产业的相关概述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在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基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势在必行。强调结构性改革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实现以人为本,保障老百姓生活。仅仅依靠扩大总需求,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小于投资和出口,这样就要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进行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目的是调整结构。促进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淘汰和改造低产能、低效率、高能耗产业,这些都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我国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较大。比如,某些地区缺乏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失调严重,而有的地区享有地方政策特权,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从这个角度看,为了解决产能过剩和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因此,供给侧改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二)安徽汽车产业与供给侧改革的联系。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供给侧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供给侧改革对结构调整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安徽汽车产业自然也会对供给侧改革做出相应的反应。进一步确定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首先,就是要确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次,淘汰低产能、高能耗产业;最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要抓住时机,促成质的变化。积极调整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汽车技术人才,掌握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如,发动机的研制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用创新来提升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活力,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提高安徽汽车产业的利润率。有数据显示,上海大众和通用每销售一辆车的利润是20,000元,而安徽自主品牌奇瑞每销售一辆车的利润是500元。所以,要在优化汽车产业结构的前提下,增加科技创新投入,这是增加汽车产业的附加值和提高安徽汽车产业利润率的大好时机。对于安徽汽车产业而言,安徽汽车企业在此过程中要主动出击,搭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风车,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潮流和利用好这次机遇,积极促成安徽汽车产业质的飞跃。

二、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安徽汽车业发展的成果。汽车产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安徽省支柱性产业,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2—2015年,安徽省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590.1亿元增加到2259.6亿元,2012—2015年的增长率分别是13.8%、10.5%、13.4%;2014年安徽省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高达2113.7亿元;利润高达102.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6.5%;工业增加值分别达398.97亿元、441.48亿元、468.94亿元和548.8亿元,其中2015年较上一年增长13.6%,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平均只有8%,增速高于上一年6.6个百分点,说明安徽省汽车行业的产值不断增长,并且增加速度越来越快。另外,2015年安徽省整车总产量达125.8万辆,同比增长31.4%。销量达122.8万辆,同比增长24.3%。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省汽车行业有着不错的发展现状,拥有一定的汽车工业发展基础。

整理相关数据可知,2012—2015年,安徽省汽车制造业企业数目从685个增加到815个,增长率分别为7.6%、8.8%、1.6%,平均年增长率为6%。据安徽汽车行业统计,安徽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配件加工企业总共已经超过1000家。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安徽汽车产业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二)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足和危机。

1.汽车产能不足。2011—2014年,安徽省汽车产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平均每年下降幅度大约5.92%,在全国汽车产量平均年增长率大约为6.8%的情况下,安徽省却在一直下降,下降幅度较大,并且产量的绝对数量偏小,占全国的比例较小,大约只有5%。这说明安徽省汽车产能不足,严重制约着安徽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有数据显示,长三角汽车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20%左右。对比发现,安徽汽车产业在产量方面还要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地区。

2.汽车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2015年安徽汽车总销量大约120万辆。其中,奇瑞汽车总销量为55.01万量,江淮汽车总销量为35.19万辆,全国汽车销量总销量2459.76万辆,即使是安徽省汽车龙头企业的奇瑞的市场份额只有2.24%左右,江淮汽车只有1.43%,而上汽这样的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在10%以上,所以这样的市场占有率是不足以和上汽、一汽等大企业竞争的。

(三)具体措施和做法。

1.建立汽车产业承接产业示范区——加快汽车产业集聚。2010年,国家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对安徽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汽车产业转移有着重要意义,给安徽汽车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安徽的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淘汰一部分低产能汽车企业,带来新的汽车制造和研发技术。安徽省正在积极打造以芜湖奇瑞汽车、合肥江淮汽车为主的国家级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入驻。并且已经确定了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到目前为止,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已经集聚了汽车企业大约150家,形成了以芜湖奇瑞、合肥江淮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巨一自动化、国轩高科等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产业集聚,并逐步形成“集群效应”。

2.东接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促成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2016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大力度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因此增加研发与技术创新的投入,积极生产满足欧美市场技术标准及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出口呈现良好增长势头。第一季度,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在奇瑞汽车、芜湖中鼎实业、大陆汽车电子(芜湖)、安徽昊方机电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积极发展上下线,车辆用车架、发动机、发动机零件、密封圈等安徽省重点汽车零部件产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极打造皖江汽配产业园,承接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形成零部件专业化生产。

3.打造合芜马汽车工业走廊——增强区域汽车产业联动性。安徽积极响应打造“合芜马汽车工业走廊”,加强合肥江淮、芜湖奇瑞、马鞍山华菱之间的汽车产业的联系,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薄弱的,只有三者之间加强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才能将安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才能增强在承接长三角汽车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的主动性。由于比邻长三角,继而加强与南京汽车集团、上汽集团、浙江吉利汽车等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多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互动。

三、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汽车产业发展成本较低。安徽的人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上三角地区,尤其是低于上海,几乎只有上海的1/2,虽然只是绝对数上的比较,但是也可以说明一定问题,同样汽车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也要低于长三角地区。据官方统计,如果将全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设为1的话,那么通过换算可以得到,安徽省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大约为0.903,上海市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大约为1.779,江苏省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大约为1.08,浙江省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大约为1.092。所以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安徽省劳动力成本优势深深地吸引了东部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汽车产业转入和投资设厂。同样,土地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上海、苏南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租非常高,有一个数据显示,上海的平均土地价格是安徽的2—3倍。综上,这样的成本优势对国内外汽车企业投资设厂有着极大地吸引力。

2.安徽省经济增长较快,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整理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近几年安徽省的GDP都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通过计算得出,2010—2014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4.5%、13.5%、7.7%、10.4%和9.2%。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这对于安徽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说明安徽的经济在汽车产业发展上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有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不断发展的工业作为保障,安徽汽车产业能够顺利地突破本省的发展瓶颈。所以,安徽省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3.拥有着一定的汽车消费市场。查阅近几年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2013年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5,154.31元和10,544.09元,2014年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6,795.52元和11,726.99元。安徽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都有着大幅度增长,保持着每年大约10个百分点的增长态势,这充分说明了安徽省居民购买力的增强,随着汽车走近平常老百姓的家庭,人们对汽车消费的大幅增加。所以,安徽省汽车消费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市场,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这对东部地区的汽车产业转移到安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进一步说明了安徽汽车产业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二)劣势分析。

1.汽车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不高。安徽主要汽车企业的业绩状况,总体并不乐观,即使是安徽汽车龙头企业江淮汽车也是如此,江淮汽车不仅仅是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单车利润的绝对数量远远小于上汽集团,而且其利润率仅仅为1.85%左右,只相当于上汽利润率的1/3。由于安徽主要汽车企业大多生产的都是中低端汽车产品,所以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就拿奇瑞汽车来说,之前的QQ、A3、东方之子等等都是中低端车,利润率极低,据汽车行业官方统计,奇瑞汽车平均单车利润为500—1000元,而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平均单车利润将近20,000元,这样奇瑞汽车在产品附加值上无法和上海大众相提并论的。

2.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虽然说安徽汽车企业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基于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汽车核心部件研发和制造,安徽还是要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地区更不用说和国际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地区相比。即使是安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奇瑞、江淮,坚持自主创新,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达到合资汽车企业的技术水平。那么,所谓的“封闭式创新”也不可能适应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样的创新体系根本无法赶上国际水准,这样必然会导致汽车技术发展滞后。长三角人才众多,科研机构密集,然而安徽则是农业大省,人才缺乏也是汽车企业科技创新的致命短板,尤其是在发动机研发、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尖端技术方面。

四、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估计。为了反映近几年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研究汽车产业发展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的影响因素有:(1)安徽省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反映了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市场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2)供给侧改革注重调整供给的结构,财政支出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政府财政支持也是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3)供给侧改革下,投资结构直接做出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汽车产业发展,增加对汽车产业的投资,会加速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选择安徽省汽车制造工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记为Y,来衡量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选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解释变量,分别记为X1、X2、X3。

1.作Y与X1、X2、X3的线性图。为了初步分析汽车制造工业总产值(Y)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X1)、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X2)、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之间的关系。利用EViews软件,建立二维坐标图,可以得到X1、X2、X3的关系(见图1)。

图 1 Y 与 X1、X2、X3的线性图

从线性图可以看出安徽安徽汽车工业总产值及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明显,其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设其一般形式为:

2.参数估计。用OLS法估计参数。回归结果为:该模型R2=0.99252=0.9694,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 43.25081,比较显著,X3不显著,而且X1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下表:

表1 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

由上表可知,X1、X2、X3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都高于0.96,平均大约为0.98,无限接近于1,表明确实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

(二)多重共线性分析。将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可以得到:

利用 EViews软件,对 Y、X1、X2、X3分别取对数,生成lnY、lnX1、lnX2、lnX3数据,采用 OLS 方法估计模型参数,估计模型结果为:

(三)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对系数的解释如下: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则汽车工业生产总值增加0.16%;如果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每增加1%,则汽车工业总产值增加0.1%;如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则汽车工业总产值增加0.36%。这与预期的经济意义相符,即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汽车工业总产值正相关。由此可知,不仅仅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安徽汽车产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对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就要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研发能力,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对汽车产业的投资。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主要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下的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优劣势、问题与对策,得出相关结论:第一,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各个产业都会从供给面进行结构性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必定是一个整合资源,进行企业重组的一个过程。所以,对于安徽汽车产业,这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二,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就现阶段来说还是存在相当的不足和危机。根据背景和现状分析,可以得出: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在未来一定是优势和劣势互补,并且是在优势的引导下前进。第三,根据实证分析和发展的问题研究,具体研究和供给侧有关的几个影响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指标。可以得出:安徽汽车产业当下的发展一定要顺应供给侧改革的趋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外,安徽汽车产业要提高在全国汽车产业中地位,就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和国际汽车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

(二)对策建议。首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了提升汽车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焕发活力的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不落后于其他企业,屹立于众多的汽车企业之中,不被淘汰。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和长三角进行汽车产业对接,增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汽车产业的联动性。其次,坚持人才开发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汽车技术人才。发展知识经济、用高新技术研发改造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改善内部管理、开展技术研发、塑造产品品牌,与长三角汽车产业转型形成良好的互动。比如,浙江省人事厅,作了“浙江省暨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同样安徽汽车产业可以学习这种经验,通过对汽车产业的研究,与长三角进行人才合作和汽车产业链整合,达到汽车产业共赢的目的。最后,积极引入长三角的拥有一定实力的汽车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配套产业。引入南京、上海等地的优势汽车配套产业,如,汽车金融业、汽车美容、汽车售后服务等,这样可以纵向延长安徽汽车产业链,形成纵向一体化,提高汽车产品的附加值,顺利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1]周洁.长三角产业转型与人才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孙浩进.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效应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3]童海华,王路航.安徽与全国同频共振——皖江城市带热点话题解读[N].中国经济导报,2010-01-23.

[4]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新金融,2015(12):16-18.

[5]高珍伟,朱卫东.安徽省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8(1):59-61.

[6]吴华清,刘志迎.安徽汽车产业东接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351-352.

[7]戴思茂.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12):110-112.

[8]徐佩,乐真如.安徽省汽车产业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98-99.

[9]郑兴,蒋伟.新形势下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集体经济,2010(19):34-35.

[10]赵敏.安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96-599.

[11]王炜炜.安徽省汽车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2014(10):103-104.

[12]沈惊宏,孟德友,陈玉麒.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45-5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under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Zhang Mi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233030)

Based o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we put forward specific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statu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problems and measures.Innovation 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the lack of relevant automotive talent and the core technology is the main bottleneck of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adhering to the strategy of talent development,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mastering the core technology are inevitable way out for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l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aims to further play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 the increase in investment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income level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automotive industry.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Anhui;automobile industry;development

F407

A

2095-0438(2017)12-0006-05

2017-07-11

张敏(1994-),男,安徽芜湖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

[责任编辑 王占峰]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