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员在网络空间治理环境中的责任研究

2017-12-09杨文杰

社科纵横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共青团员团员网络空间

杨文杰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高校共青团员在网络空间治理环境中的责任研究

杨文杰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网络空间的治理有赖于国家的新思维和大智慧,但网络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在共享有互联网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履行好维护网络空间良好发展的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青团员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的积极作用,对共青团积极参与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针对“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这一主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参与网络空间治理。高校青年团员是有知识的先进青年群体,团员的身份就是一种责任,应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空间 高校共青团员 治理责任

近年来,清朗网络空间是国家规范和治理互联网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下,以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空间治理正在逐步展开,网络空间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网络空间环境日渐清朗。然而,网络空间的“雾霾”并未完全散去。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环境是否清朗,会直接影响着每一位网民的身心。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折射,从长远发展来看,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网民的有序参与。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高校青年团员作为网络使用主体中的优秀青年,应当对网络空间治理具有责任担当,对此,下文将作具体分析。

本文采用调查为主的实证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访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实地访谈采用个别访谈法,接受访谈对象主要为部分优秀共青团员。调查问卷采用自编问卷形式,抽样对象为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团员,共发放调查问卷780份(分13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发放60份,每个年级优秀团支部发放15份),收回有效问卷780份,有效率为100%。若无特殊说明,本文的实证数据均来自课题组的调研活动。

一、高校青年团员承担网络空间治理责任的性质

(一)从责任发生的领域看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空间,虽表现在虚拟空间,但来源于现实世界。从知识传播和价值观养成的角度来讲,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影响青年发展的“第一空间”。青年网民占网络使用主体的大多数,清朗网络空间符合青年的现实利益,在从虚拟空间享受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现实的治理责任。如果忽略了网络使用主体在网络空间中应有的社会责任,网络空间很有可能变成与社会价值准则相违背的,充斥着谣言和欺诈的社会垃圾的收纳场。

(二)从责任产生的前提来看

高校共青团员在网络空间中的治理责任不是违反治理义务的法律后果,高校共青年团员作为网络使用主体,有权使用网络获取知识信息、进行人际交流,有权共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网民在网络空间中行使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好维护网络空间良好发展的治理义务,可以说,权利是义务的来源,而治理责任以违反治理义务为前提,它是治理义务不履行所产生的社会责任。在这次访谈过程中得知,绝大多数共青团员在面对网络信息中的不良言论,一直都是以“旁观”者的态度面对。对团员是否关注网络空间治理这一热点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表1)显示,仅有23.8%的团员经常关注网络空间治理这一议题,而70.6%的团员只是偶尔关注。

表1 团员关注网络空间治理这一热点议题情况

对网络空间治理议题的关注程度越低,履行治理义务的期待可能性也随之降低。据此,笔者认为,高校共青团员作为网络使用的主体,并没有很好地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的义务。

(三)从责任主体看

从利益层面来看,国家比其他行为主体有网络空间治理的优先责任。[1]但是,“互联网治理方式与由政府主导的传统治理方式不同,强调多利益相关方治理。”[2]也就是说,网络空间治理不能单靠政府的决策,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大学生经常是走在网络潮流最前端的群体,是网络参与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高校共青团员作为青年群体中的先进青年,其共青团员的身份就是一种责任,理应具备清朗网络空间的责任担当。而在这次谈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团员都认为“共青团员”绝不仅仅是一种所谓的身份标签,而应该是一种责任,一种动力源,共青团员的特殊身份决定其必然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体。

二、高校共青团员承担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的积极作用。国家的未来在青年,网络的未来也在青年。网络的发展和创新、网络的治理和清朗,都要依靠青年的力量。“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荣传统,高校共青团员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是网络空间治理的生力军,应当积极把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清朗网络空间建设中,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坚定践行网络文明。在对共青团员是否应将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网络空间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图1),有94.9%以上共青团员认为是有必要的,仅有5.1%的团员认为不应当。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共青团员要充分的将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网络空间治理中,不仅需要高校共青团提供切实的组织保障,而且需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主流的价值观念做引导。

图1 共青力员的先进性和担当精神是否应当延长到网络上的调查情况

(二)可行性

1.高校共青团员具备承担网络空间治理责任的能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网民共计6.88亿,其中20—29周岁网民占比29.9%。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公布的全国团员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8821.9万共青年团员。由这两个数据可知,高校共青年团员占网络使用群体的一大部分。高校共青团员是既活跃又有知识的青年网民,往往能以独特的思维视角和专业的分析能力对待和处理事情,而且,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推进,高校青年团员能快速熟悉网络环境,准确掌握网络语言技巧,同时提升互联网使用技能,青年团员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发展潜力是不言而喻的。此外,高校共青团员具有广阔的朋友圈,如果将这些卓越的品质折射到网络空间领域,高校青年团员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将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力。由此来看,高校青年团员具备一定的承担网络空间治理责任的能力。

2.高校青年团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强

互联网已经成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阵地,[3]在这次访谈过程中,有近70%的团员赞同这一说法,并且认为,高校共青团员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守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并且有81%的团员认为有必要建设一支正面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队伍。高校青年学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弘扬者,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就应该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在大学生群体中,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青年团员作为党的后备军和助手,是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发展的主体,[5]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者和传播者。调查结果显示,65.5%的团员认为自己了解并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有67.3%的共青团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的价值观基本一致。通过调查结果分析,高校共青团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较强。

3.高校青年团员责任认知比较准确

民居是不同时期与一定地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工创造物。它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类型,也是建造量最大的建筑类型[1]。国内对其研究始于1930年代,通过系统的研究,众多学者对不同地点的建筑分别进行考察,记录建筑的基本情况,并对建筑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近年来,针对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的讨论较多,认为可以采用人文、方言、自然条件相组合的方法进行研究[2],并可以从建筑层面、村落层面、文化区层面着手,从相同或相异的文化特质之间,归纳出彼此互动与沟通的过程[3],进而挖掘民居形式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自2015年以来,共青团为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宣传引导活动(阳光跟贴行动、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青年好声音等)。调查中,对于“共青团开展网络宣传活动参与情况”一问,94%以上的团员都表示参与过一项或者多项共青员开展的网络宣传活动,仅有5.6%的团员表示从未来参与过。超过90%的团员表示曾参与过网络文明志愿活动。高校共青团员通过参与网络宣传活动,能有效提高对团员责任的认知。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共青团员有了网络空间治理的责任(对自身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应承担的责任)认知,才能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对“高校共青团员是否应当参与网络空间治理”一问,有81.8%的团员表示赞同,仅有4.2%的团员明确表示不赞同。而在网络空间治理角色选择上,87.6%团员认为应该承担积极治理者的角色。另外,通过单独访谈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大多数青年团员表示比较认同各级团学组织微博、微信中的内容,并且会积极转发团学组织发布的一些主流价值内容。

三、高校共青团员在网络空间治理中承担责任的形式

(一)高校共青团员唱响网络舆论的主旋律

2016年3月发生的“失效疫苗事件”,从3月11号案情首度被披露到21号舆论被引爆,整整十天。当网络舆论在互联网空间聚集后,愤怒、焦虑、谩骂一时间涌进了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直到李克强总理对疫苗事件做出批示,舆论争吵才逐渐归于正常。通过“失效疫苗事件”我们必须反思,如何让及时、理性的言论主导舆论战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成了舆论战争的主战场。要想积极唱响网络舆论的主旋律,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就必有一支敢担责,积极同网络舆论做斗争的队伍。在2015年发生的“网络微博侮辱邱少云烈士言论”事件中,共青团员积极引领网络舆论,抨击网络错误思潮,用行动抑制了歪风邪气,弘扬了正能量。在此次调查中,62.2%的团员(见表2)认为,参与网络舆论斗争是共青团员的职责所在,对于网络上的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等各种不良言论(见图2),67.6%的团员表示,坚决抵制,做网络舆论战士,仅有8.3%的人认为,事不关己。对于在面对网络谣言共青团员是否发表过驳斥的网络文章或者论坛帖子(见图3),超过90%以上的团员发表过驳斥的网络文章或者论坛帖子,其中63.7%的团员发表过一到三篇驳斥的网络文章或者论坛帖子。

表2 共青团员是否认同参与网络舆论斗争是团员青年的职责所调查情况

图2 共青团员对于网络上的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等各种不良言论的态度

图3 共青团员针对网络谣言所发表过驳斥的网络文章或者论坛帖子情况

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独立思考型参与者和就是论事型参与者,[6]前者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在介入网络舆论后能因其独到的见解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后者往往只针对某一具体的网络舆论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恰恰多数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属于后者。但是,当网络舆论斗争被激化时,就事论事型的参与者也可能转化为网络舆论斗争的主要力量。由表2和图2、3分析可知,高校共青团员是主流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他们思维活跃,积极发表意见,很容易通过强大的人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网络舆论的风向标。[7]因此,高校共青团员可将“积极参与网络舆论斗争”作为其承担网络空间治理的责任形式。

(二)高校共青团员网络舆论形成的主要阶段

1.网络舆论议题的来源

表3 共青团员上网主要关注的事件情况

2.网络舆论领袖的产生

在惯常情况下,高校青年团员在网络舆论聚集地发布消息或参与讨论的往往是对相关舆论热点比较了解(在对优秀团员的个别访谈过程中,这一惯常情况也得以进一步证实),通过对网络舆论事件的了解,从事件的表象信息分析到更深层次的价值内涵和意义,并且依靠自身的素养和专业知识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提出独到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进行公开传播和表达。通常在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影响到其他网络成员的见解时,成为“网络舆论领袖。”在此次调查中得知有49.1%的团员表示,在网络舆论中,并非简单转载原始媒体信息,而是积极参与讨论后才转载传播。但也有34.4%的团员表示,简单转载并不发表意见。

3.网络舆论的扩散和形成

高校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当社会舆论事件成为青年网民关注的热点时,网络“舆论领袖”的观点和看法就会在高校范围内迅速传播,随着每个传播个体与他人的社会联系,参与网民增多,各种评论和意见也会不断在这里汇集,而此时的观点和看法已不再是单纯的网络舆论领袖的个人见解,而是社会人群所形成的大众观点。当网络舆论意见达到主流舆论的程度,就很容易孤立不良舆论,自然也就能引起相当大规模的网民对其进行认同,进而形成相对一致的网络舆论观点,这样,一个以净化网络环境的网络舆论阵地就形成了。

四、结语

虽然高校共青团员正处于受教育阶段,对社会事务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分析能力,但是毕竟受社会阅历、经验和信息不对称所限,难免激情超越理性之上,导致凭个人喜好和直观感受做出粗浅的判断,网络舆论往往情绪化。高校共青团员是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青年,对这一群体的引导必须考虑其本质属性和自身特点,方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的成效。

[1]蔡翠红.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责任担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6-13.

[2]http://www.cac.gov.cn/2015-07/01/c_1115777634.htm.

[3]王伟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向网络新媒体转移[N].人民日报,2014-4-17.

[4]刘海涛,肖祥,唐丽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5]陈宗章.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领导权与价值秩序的建构[J].理论与改革,2015(2).

[6]朱东来.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特征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1):31.

[7]薛可,陈晞.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大学文化建设新样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8-16.

(责任编辑:丁芳琴)

D297

A

1007-9106(2017)12-0099-04

* 本文为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立项课题编号:2015LX270)。

杨文杰(1988—),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共青团员团员网络空间
香格里拉栽树的女共青团员(外一首)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五百〇五人)
追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15人)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