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王润龙:铺茶香黄金路 致富湘西茶农
2017-12-09马爱平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王润龙:铺茶香黄金路 致富湘西茶农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保靖县有一个黄金村,居住着苗族和土家族人民,全村有4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158户768人,贫困人口约400人,经济十分落后,但这里有古朴幽深的石地基、木屋梁、青瓦房的苗族民居,有苗家祈福的仙山——吕洞圣山,更有400多年的黄金古茶树和2057棵黄金茶古茶园。这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三区人才王润龙到黄金村的第一印象。
“这是好地方呀,我一定要利用好当地黄金茶特色资源,开发出一座‘绿色金矿’,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面对此情此景,王润龙由衷地感叹道。于是,“喝我黄金茶,圆你黄金梦”的开发思路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虽然保靖黄金茶氨基酸含量极高,产品“香、绿、爽、醇”,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然而,这个养在深山人不识的黄金茶茶园面积不到2000亩。作为一名茶叶专家及三区人才,王润龙深刻意识到黄金茶规模太小,难以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也引进不来外面的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调查走访,王润龙发现黄金茶之所以规模小,其原因是黄金村山多地少,没有用于扦插的黄心土,也没有大规模繁育黄金茶苗的扦插技术。因此,茶苗成了扩大黄金茶规模的瓶颈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润龙一头扎进了试验地,一干就是3个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研究出了“黄金茶稻田无心土扦插育苗新技术”,打破了黄金茶大规模扦插成活率低的瓶颈,每年指导保靖县繁育黄金苗3000万株以上,使黄金茶基地规模迅速扩大至目前的6万多亩,产值2亿多元,黄金茶原产地黄金村里每户年收入最少的都有3万元,曾经的贫困村已成为“小康示范村”。
科技示范、技术指导是三区人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调研,三区人才王润龙发现,以往的种植的黄金茶园行距达2米多宽,土地有效利用率低,且茶树不修剪,造成茶树顶端优势明显、侧枝生长少,封园慢、产量低。
于是,王润龙提出要对茶树苗进行修剪。他告诉茶农,在茶苗移栽后,将15公分以上的部分全部剪掉。然而,看着长势不错茶树苗,茶农非常不理解:长得好好的茶树苗,非要把它剪掉干嘛。
因此,大部分茶农无动于衷,只有一名叫戴林旺的茶农愿意试一试,但遭到他妻子的强烈反对,还与他吵了一架。没办法,三区人才王润龙开始挨个动员,给他们讲修剪的好处,并在黄金、夯沙、水田三个村各建了20余亩的科技示范万元田,进行标准化种植、科学修剪示范,做给茶农看,到第二年的春天,王润龙修剪过的茶园和其它茶园有了鲜明的对比,修剪过的茶树,枝叶茂盛,开始向四周辐射生长,很快就要封园了,没有修剪的茶树,一根独枝向上生长,测枝很少,树冠覆盖面小。
看到这,茶农终于服了,不相信科学是不行的。王润龙说:“我们给他讲道理,然后通过科技示范做给他们看,通过修剪与不修剪的对比,老百姓逐渐明白了,修剪对于茶树提高产量的重要性。现在,他们知道,不但幼龄的茶园要修剪,而且成龄的茶园也要修剪”。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黄金茶规模逐渐扩大、产量也提高了。但要铺茶香黄金路,致富湘西十万茶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润龙知道,要干好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到的。
于是,他采取了三靠的办法。一是靠团队,“有困难,找娘家,省市县各级科技部门、派出单位是我的娘家”,这是三区人才王润龙经常说的一句话。派出一名三区人才,带来一支专家团队,依靠派出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的大力支持,投资200万元成立了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建立了“政府+科研院所+三区人才+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为保靖黄金茶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二是靠项目,王润龙积极向各主管部门汇报,获得了省农科院、财政厅、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获得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星火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院科技创新等项目的支持,开展了黄金茶新品种选育、无心土扦插试验、花香黄金红茶研制、茶叶常温保鲜等研究与示范推广,创建了黄金茶国家级三区人才创业链。三是靠平台,依托派出单位的品种资源圃、实验茶场、天牌公司、检测中心等系列平台,开展了技术培训,组织产品检测、市场销售等工作。
为了黄金茶产业健康发展,三区人才王润龙还推广了“好茶是种出来的、好茶是制出来的、好茶自己会说话”等科技理念。他指出今后黄金茶科技创新的三个方向是“更好喝,更方便,更便宜”,要用夏秋季节成熟的鲜叶原料,用高档茶的加工理念,进行六大茶类加工技术融合,生产高附加值的黄金茶产品。
正是三区人才创业的天地,为王润龙开辟了驰骋的天空,他将继续用神秘湘西的黄金茶,在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