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探究
2017-12-09石文娟
石文娟
大数据时代下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探究
石文娟
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大数据的内涵入手,从审计模式、审计职能和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分析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国家审计在大数据时代更好的发挥国家治理的作用。
大数据;国家审计;国家治理
·引言·
国家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工作,依法对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履行公共责任情况进行监督、评判并出具书面报告的监督活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规模空前强大,国家审计传统的的思维方式、组织模式、技术方法均难于应对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因此,在新的挑战下,国家审计要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改革创新,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的履行其参与国家治理的监督、评价、防御的功能。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大数据(big data),最早于 1980年由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2012年美国宣布了其“大数据研究和开发计划”之后,“大数据”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也意味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的定义并不统一,主要从数据体量、数据复杂性、数据价值三种角度定义。根据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文件,大数据被定义为“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大数据主要呈现“4V”特征:一是大量性(Volume),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二是多样性(Variety),有图片、地理位置信息、视频、网络日志等多种形式;三是快速性(Velocity),大数据处理应该在秒级时间范围内得出分析结果;四是价值性(Value),单一数据的价值并不大,但将相关数据聚集在一起,就会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大数据时代,多信息源并发、交流互动实时、时空障碍打破,不同领域之间数据相互关联,不仅改变了人们在采集、处理和使用数据时思维的转变,更是社会革新与升级的助力器。
二、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电子标签(RFID)、云计算、物联网、语义网等技术或理念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既改变了国家审计的外部坏境,也给国家审计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国家审计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与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保持着错综复杂的关联,而且国家审计开展审计活动必然要依靠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国家审计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其组织模式、职能、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国家审计组织模式面临的挑战
国家审计部门一般设立财政审计、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金融审计等不同处(科)室,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对口单位和职能,各部门以“单兵作战”的方式对审计项目开展审计。传统的“一对一”审计模式难于整合共享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数据信息,不仅严重产生了信息孤岛问题,而且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大数据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国家审计的项目规模不断变大,内容综合性、复杂性逐步变高等新趋势,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国家审计组织模式应逐步向协同式审计、扁平化审计等方式转变。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将审计数据都存放在云数据中心,各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授权取得相关数据的访问权,对被审数据库中的大数据进行建模、关联和分析,获得疑点后再分散查证。协同式审计是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各审计机关力量,加强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管理的一种优化选择;各审计机关在开展大规模审计时,也可以由局领导牵头,抽调各部门有关骨干人员成立审计组,根据审计人员的优势和特长确立分工,实现不同部门共享审计资源,从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二)国家审计职能面临的挑战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主要行使监督职能,通过对国家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开展有效监督以推进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在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复杂的风险,甚至涉及国家安全。而审计机关可以搜集到的数据能够覆盖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必要时可以对相关数据和系统进行连续监控,利用数据挖掘、A/B测试、关联规则挖掘、分类、数据融合和集成等分析技术挖掘和分析相关数据,在数据异常时发出预警信息,也可以预测事物发展趋势。如在国土审计中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制作的叠加监测信息及有关要素后所形成的专题影像图片,对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测,根据变化图斑监管是否存在违规改变土地用途问题;在社保基金审计中,从社保、税务、人社、民政等部门采集相关数据,根据不同的参保人员特征类型确立分析模型,以此推算多年以后参保人员的构成及比例,预测社保基金未来的压力,从而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不仅发挥监督职能,而且要挖掘出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强化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预测和决策的职能。
(三)国家审计技术方法面临的挑战
传统审计方法下,由于受审计方法和时间的限制,审计机关主要面对“小数据”,通常对审计单位内部数据进行抽样检查、分析和复核,既难于获取外部数据,也难于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具有效率低、风险高的弊端。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机关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审计对象,需要盘活审计对象的历史数据、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外部相关数据等,数据体量巨大且存在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法已无法适应审计需求。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使用新的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目前审计数据存储分析主要基于关系型数据库(SQL),无法满足动态的数据模式,也无法存储图片、文档、音频等格式,未来国家审计需要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时效性增强,需要进行实时处理。实时分析数据一般是采用流处理技术,即新数据一流入立刻处理并返回所需的结果,无需先存储再处理,常见的流处理技术有Twitter的Storm、Yahoo的S4等;在数据分析和使用方面,可以借助诸如 Big Table、云计算、可视化技术等技术进行审计大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展示。
三、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应对措施
传统的国家审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受到了挑战,同时大数据也为国家审计的变革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要认清现有的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着眼未来,从技术、人才和制度体制等方面做好大数据技术研发以及审计人员的培养工作,积极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进程,更好发挥国家治理的作用。
(一)构建国家审计大数据平台
当前经济环境下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难于整合不同经济运行体的数据,导致审计数据采集困难,也造成了大量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搭建数据平台是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国家审计的重要基础。随着云计算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以及我国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力推进,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充分利用金审工程已有成果,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大数据平台通过借助电子政务系统搭建的信息全覆盖网络,实现国家审计署和省、市、区审计机关以及同级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不但具有审计功能,而且能对数据实时监控从而具有预警功能。大数据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被审单位以及相关外部数据的实时采集,并用不同行业、范围等关键字分类存放,方便审计人员查找分析。为避免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而导致数据丢失,需要定时集中备份重要数据。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逐步完善大数据审计平台,以南京市审计局为例,该局自2012年启动了数字化审计平台和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将包括财政、社保、公积金、地税等部门的数据纳入审计数据中心,全市市级主要国有企业数据、政府投资项目数据及其他相关行业数据也将陆续纳入审计平台,逐步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的全覆盖。该局借助数字化审计平台,近年来将全市 100多家预算单位纳入了部门预算审计,推进了财政审计全覆盖。未来待时机成熟后,审计署可以搭建国家级大数据审计平台,从而形成全国审计数据共享。
(二)完善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依法审计。目前,我国大数据审计制度和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计算机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存在制度盲区。为规范大数据审计行为,我国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要加强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电子政务等方面立法,确定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和保管要求,明确违反法律的处理与惩罚方式,为大数据审计提供法律依据;在法规层面,审计署要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的审计准则,明确审计程序、审计标准、审计方法等要素,如制定大数据审计评价准则、技术标准准则等,为大数据审计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导;在部门规章层面,地方审计机关可以根据自身平台特色或项目要求,发布大数据审计具体操作指南,方便审计人员理解,为其具体操作提供帮助。
(三)提升国家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技术的挑战,实质是对审计人员的挑战,单纯掌握会计审计知识的审计人员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大数据人才培养,提升国家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审计人员要转换审计理念,深刻认识到大数据审计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主动学习意识,优化知识结构,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审计技能;其次,审计机关通过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审计署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中级人才,各地审计机关可以组织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审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打造具有采集加工数据、构建数据模型分析数据以及排除常见软硬件故障等能力的审计数据分析团队,培养一批高端的审计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最后,审计机关要加强与高校、审计软件开发机构等科研部门的合作,必要时建立大数据审计人才库,开展大数据审计时可以临时聘请专业人员,借用“外脑”推进大数据审计的发展。
[1]刘佳黎.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审计变革研究[J].财政监督,2016,(11):64-66.
[2]陈伟,SMIELAUSKAS WALLY.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1):8-13.
[3]刘娜.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变革动因与策略[J].财会通讯,2017,(10):75-77.
[4]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23-28.
(作者单位:南京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