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之管见
2017-12-08刘丽华
刘丽华
自OECD率先提出“核心素养”结构模型,美国、日本等国也都在做类似的探索,这说明核心素养已成为一种世界发展趋势。自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就预示着核心素养将引领中国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今后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核心素养亦将成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该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呢?
一、明确核心素养内涵,
把握好核心素养与各学科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主要由三方面六大素养构成。因为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而建立的,而非基于学科知识体系而建立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不能仅依靠某一学科,或只关注某一学科的素养,应该让学生学会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把握好核心素养在某一学科的体现,再找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合互通。
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课涉及到的核心素养有珍爱生命、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本课的教学首先要立足本学科: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史实及历史意义,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之后可将语文学科《金色的鱼钩》《七律·长征》等课文“借”到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还可以把音乐学科《长征组歌》播放给学生听。通过聆听故事、品读诗歌、欣赏歌曲让学生感悟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多学科的融合教育,会促使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使学生的个人国家认同感,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等各方面素养均得到提升。
二、转变教学观念,
由知识点为核心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过去,教师关注的是“教什么”,品德与社会课堂还停留在以“知识点为核心”上,但学生揣着“死知识”很难适应复杂变化的社会。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更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如何应用”,其关注点不是知识,而是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再将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珍惜时间》时,不能只停留于学习时间的知识层面,应在懂得珍惜时间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安排利用好时间,能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课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放学后,想玩一会,但又要写作业、看电视、吃饭……时间总是不够用,甚至作业都写不完”等问题,先让学生把自己想做的事都说出来,然后在小组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尝试制订“课余时间安排表”,合理规划时间,再让学生回家实践检验。一周后,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将时间表进行调整,以达到短时高效、管理好自己时间的目的。整个过程由原有的以“知识点为核心”,转向以“发现问题、实践运用、问题解决、自我管理”为要点的健康生活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合理运用时间的好处,提高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存技能。
三、改变教学策略,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
素养不是教师直接教出来的,是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培育出来的。“核心素养着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问题场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素养。
例如,在教学《学会自救——火灾逃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逃生方法后引导学生想象出现的“火灾”险情,创设好生活情境后进行现场逃生演练,试着运用“捂住口鼻、贴墙躬行、快速有序”等逃生技能。只有实际演练才能保证事件突发时,学生会运用逃生技能逃出火海,这也是核心素养中“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合理解决方案”和“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的具体体现。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终身发展积蓄能量
核心素养提出要讓学生“逐步形成能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要想发展就要学习,要想终身发展就必须要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基本形式就是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还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为终身学习积蓄能量。
例如,三年级的《交通规则》主要介绍城市的交通标志,农村小学的学生却在平时看不到书中说的信号灯、斑马线,他们眼中是无人管制的交通秩序,这种交通规则就需要他们自己总结学习。鉴于此,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上学路上有哪些交通安全问题?”,学生们纷纷提出“学校东边十字路口车辆特别乱”“校门口家长车辆拥挤,我们没法站排走”……问题既尖锐又现实,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小组内自己探究学习,不仅要找到问题的原因,还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学生研究起来,有的在教室里模拟十字路口场景,寻找安全过马路的方法,有的聚在一起尝试制订校门口安全公约,有的拿出卡纸制作安全警示标志……经过研究、交流、实践、运用,学生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自主学习的作用,它能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索,在主动面对生活问题时,能自发地分析、思考、实践,从而调整个人的思想行为,达到自主解决生活疑难问题的目的。自主学习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对生活的帮助,从而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要抓住其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在本学科的框架内明确定位,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合互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有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的能力等素养,从而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