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7-12-08陈惠健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1期
关键词:身体力行辩论课本

陈惠健

小学阶段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学生品格的特殊阶段。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质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课标精神,以及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模式,即“课前体验,初步感知—课中交流,深化感悟—课后实践,身体力行”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学为例,介绍具体做法。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知

所谓“课前体验,初步感知”,就是在学习目标确定之后,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根据教材给出的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学校周边体验生活,并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获得初步印象,用已有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观察和参观访问体验、感知学习内容,获得社会经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体验,为后期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如在开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的教学之前,笔者首先认真钻研教材,给学生拟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你真切地感受过哪些快乐?你是否发现过别人的快乐?你有没有经历过别人主动邀请你分享他的快乐,你当时是什么态度、有哪些真实的想法?你有没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你有没有过因为帮助别人而获得快乐?你有没有发现,在你的生活视野里,有的人因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有没有从烦恼转为快乐的经历?有人说,富裕的人和不富裕的人,他们的快乐与烦恼几乎没有差别,通过调查,你的答案是怎样的?课本中的李萌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你有什么看法?你有过自己化解烦恼的成功经历吗?爸爸妈妈吵架了,这可是一件烦恼的事情,你有没有帮助他们成功化解矛盾的经历?调查你周边的成功人士,他们是否遭遇过困苦和挫折,这些对他们的人生有何影响?在采访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有怎样的感受?你是否遇到过挫折,你是怎样对待的?……

然后把问题单发给学生,让他们对照课本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并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但是对每个问题都要做认真思考,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些活动去践行,要求留有第一手资料,一周后在课堂上交流。

二、课中交流,深化感悟

所谓“课中交流,深化感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叉教学,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让模糊的认知更加明朗化。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的内容,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情境的认知并不能一步到位,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辨析道德行为的能力,加强道德体验,升华道德感情,通过生活现象感悟道德本质。在学生统一思想,初步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之后,教师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和周边环境中的实例进行更深层次的辨析、认知、评判和反思,使学生的道德水准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升华,获得更深切的体会。

虽然课前项目繁多,但总有一两项适合自己,所以每个学生都会做,也乐意去做这样的活动。一周后的课堂上,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让他们交流一周来的收获,学生们的发言精彩纷呈,见解各异。有的分享快乐,有的介绍排解烦恼的经验,有的讲述周围的人乐于公益事业的动人事迹……通过小组交流后,小组推荐一部分讲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然后结合课本上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内化感悟到的行为标准,以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知。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内容,再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例如,對课本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许多学生不理解,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鉴于此,就可采取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解,让认同该观点的学生站在一边作为正方,不认同该观点的学生站在另一边作为反方,再展开辩论,让学生们通过辩论能够以正确的方法、辩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生活中的不同境遇,知道在面对艰难的时候,不仅会失去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也会收获一些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让那些生活在比较优越家庭的孩子,特别是那些“无忧无虑”的独生子女,意识到舒适的生活确实美好,但是也需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这样才能经得起风雨。当然,这种辩论的目的,也不是要判断谁对谁错,只是让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想法。这对那些面临生活反差比较大的学生有所帮助,使其不会因为家庭的变化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热情。

三、课后实践,身体力行

所谓“课后实践,身体力行”,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已经达成共识的道德标准,应用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并用此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事物,作为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尺度。学生在不断地身体力行中逐步深化自己的道德认知,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周围的人群,让自己以及他人向着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转化。课后实践,是强化学生已有的道德情感认识,巩固已有的道德标准,是课本中的认知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等周边环境必不可少的进一步体验,是学以致用的良好途径。这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进一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并将其写在“快乐卡片”上,或者画成反映自己快乐心情的画,然后把这种快乐分门别类地在教室学习栏中展示,以期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效果。此外,根据课本提示,帮助学生自制一张一周心路历程卡,以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写明原因,加上表情符号。定期以小组为单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快乐分享给他们,以排解忧愁和烦恼。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笔者还请学生们自编自演心情剧,讲名人故事和发生在身边的心情故事,用不同的方式,巩固、加强学生们的道德品质意识。

思想品德教育是持续性的,不会只靠一两堂课就能解决问题。在此所说的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学生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再经过课堂上思想火花的碰撞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但这种良好的品质还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进一步地实践,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品质。这就需要开展持久性的活动,如心情日记快乐成长册等,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跟踪指导。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身体力行辩论课本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身体力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同影子辩论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落实“爱的教育”
人人都来弯弯腰
健身秀:囧并时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