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

2017-12-08廖小兵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区资源共享立体

廖小兵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于享有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产生了更高的追求。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每个学生都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的需求;在这个注重综合素养、期望全人教育的时代,人们又产生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的资源需要。为了能够满足这些教育需求,广東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广州市第三中学牵头,由17所中小学组成的立体学区,通过整合与盘活学区的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

一、享有教育后的多元需求

作为广东省的教育强区,越秀区虽然已基本实现了让每一个适龄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均等受教育的机会,但由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增长的,所以会形成一些新的教育供求矛盾。

一是对优质校和名校的追求。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优质学校或名校读书,这是对教育质量均等的需要。大家在对“好”学校的追求中,一方面希望有不同特点的学校可供选择;另一方面是对以学业出口为导向的优质学校产生更大需求。这两方面均无法得到满足,就形成了“好”学校供求无法对接的矛盾。

二是对名优教师的渴求。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由名优教师来教,但名师一般不会集中于同一所学校,且名教也有学科的不同、教学名师与班主任名师的不同等,故无法享有区域内所有名师的教育,形成了名师分布与名师教导供求不对位的矛盾。

三是对特长发展的寻求。在追求差异化的现代社会,家长对子女特长的培养极为重视,但在不同学段的学校,会因为教师队伍、场地硬件等原因,在培养学生不同的特长时,常常出现特长生在进入高一学段后找不到对应培养学校的情况,形成了特长发展供求不对称的矛盾。

四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各学校都会有创新实验室、智慧课堂,而区域内不同学校专用场室内的设备又是不一样的。正因各个场室各有优点,区域内又想避免重复投资,而学生与教师总希望自己的设备功能、种类尽量齐全,这就形成了学生发展与教师培养愿望跟设备分布不对应的矛盾。

二、以合理配置资源求教育新均衡

立体学区有四大特点。一是学段立体。越秀区目前有10所小学、5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二是资源立体。包括17所学校的场室硬件、师资人力等多种资源。三是配置方式立体。采取立体学区内的师资流动、课程联排等资源配置方式。四是培养一体。构建生命教育、学法指导等代表学区特征的品牌课程,以形成不同学段的具体内容、目标与教学方式。通过构建立体学区管理模式,以学区内资源共享及交流合作为途径,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1.立体学区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立体学区以打造具有“创新、协同、融合、共赢”的学区文化,促进学区内的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发展共进;以成员校特色鲜明和学区品牌内涵丰富的立体学区为总体目标;以“以强促弱、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突出特色”的方式,打破学段割裂现状,探索纵向立体学区管理模式,达到学区建设目标。

学区建设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渐进性原则。为了实现学区内各校的资源共享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应先试行,后规范;先实施个别项目,后全方位铺开,循序渐进。二是共赢性原则。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三是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确保立体学区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四是特色性原则。通过各项机制的组建,形成立体学区特色,把立体学区建设与打造每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五是操作性原则。无论设备资源共享,还是学校间的交流,均要以可操作性为原则。

2.立体学区建立的运作机制

(1)资源协同机制。该机制由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和软件资源共享机制组成。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含各校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室的申请、安排机制。软件资源共享机制包含紧缺教师走校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采用学区内教学协作平台,推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学区内设机构开展有关管理方面的专题沙龙,形成学区协同管理特色的经验分享机制。学区购置与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学区事务开展申报、统计、评估等工作,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育人的服务功能。

(2)课题共研机制。组建课题共研管理中心,合理调配研究成员,推进课题研究。通过学区内优质课题吸纳学区内新成员加入,实现课题共研;学区内教研人员共同申报、立项省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实施联合教研制度,通过制订学区教研计划,统筹开展学区内各学科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3)课程共建机制。组建学区课程共建中心,形成学区一体化课程开发机制,共同建设体现学区特色的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学区课程的实施、评价机制,建立具有学区共享、社会需要、适合学区内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将微课、教学设计等学科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也将安全、综合实践活动等公共课程资源进行共享。

(4)人才共培机制。为促进学区内各校师资的均衡,加快干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了学区内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专任教师有序流动、交流的培养模式,实现不同水平层次教师的多元交流,保障校与校和跨学段之间的双向流动。通过学区内师徒结对,名师送课、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着力扩大学区内骨干教师群。通过干部轮岗、挂职锻炼等途径,实现理念的渗透和经验的碰撞,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学区内学校管理水平的均衡发展。

(5)生源衔接机制。制订学区内小升初排位升学机制。学区内学生自愿报名中学设立的直升实验班,开展学区内直升实验,实现一体化课程教育的可延续性。

三、立体学区建设的主要作用

立体学区运作的五项机制使学生的成长获益,以学区一体化课程为牵引的立体学区也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教育服务产品体系。一是使进入学区的学生,能享受一体化课程在不同学段的生涯发展指导和学习方式指导。二是教师的交流与名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实现了直接或间接享受学区内所有优质教师资源,同时网络微课也实现了共享。三是学段衔接与特长培养衔接、跨校训练使学区内学生的特长发展有了充分保障。四是各校更加鲜明的特色,给予了学区内学生更多的学校文化类型的选择。五是各校利用学区内各种硬件资源,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潜能发展。这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立体学区建设中获得提高与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区资源共享立体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