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区域活动有感注:本文获槐荫区学前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17-12-08宁爱萍��
宁爱萍��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为此,近几年来,我园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活动区教育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区域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為每一名幼儿提供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轻松、自由地游戏,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其在体、智、德、美等诸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为幼儿后续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区域;个别化
我们安排幼儿区域活动的时间为每周一次,每周的这一次区域活动我们都会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进行的。同时,还允许孩子自由进区活动。例如:入园后和离园前,及一切自由活动时间。为孩子提供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们自由玩耍的需要。获得了点滴的经验和体会,与同行老师们共勉。
一、 提高教育理念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幼儿的发展是积极主动的,其发展具有能动性。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获得的。幼儿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幼儿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创设区域环境、组织区域活动时,把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自由发展作为重点。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实验,我们明显感觉到幼儿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幼儿愿意来园了,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发展。
1. 区域活动尊重幼儿的意愿,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性和独立性。
区域活动满足了幼儿学习、交往及个性发展的需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选区玩或换区玩,平等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体验自我决定、自我表现的乐趣,由此对所选活动区愈发兴趣浓厚,精力集中,他们心情愉快,能够产生良好的情感。
2. 区域活动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很难有机会针对每个幼儿实施教育,但区域活动中,教育能够发现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细致观察每名幼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促使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例如我班的宸宸小朋友,聪明但敏感、羞怯,不敢与其他幼儿交往,日常活动中从来也不主动,只是害羞。我们就会先让他观察、熟悉区域是怎样进行的,待其产生想玩的冲动后,再邀请他加入区域中,我们老师会以同伴身份帮助他提高与伙伴相互合作、交往。慢慢的,他熟悉后就能够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与伙伴交往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慢慢的显得自信、快乐起来。
二、 为幼儿创设感兴趣的活动区域
实验证明,只有教师设置的区域符合幼儿的兴趣味,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区域活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们是遵循下列原则设置活动区域的:
1. 我们首先根据幼儿兴趣浓厚程度设置区域并决定规模大小。
例如:美工区是孩子比较受欢迎的区域,我们就多多地为幼儿提供不同形式的材料及作品欣赏,以满足幼儿兴趣的需要。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情有独钟,我们就将“娃娃家”做大,材料的投放上让它更有家的感觉,让孩子们看到它就舍不得离开,从而发挥它们的作用。有些区域幼儿不喜欢,我们就根据幼儿的特点想办法让其喜欢。例如:安静的阅读区,一般幼儿很少有人去,我们就在其中投放了指偶,还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与大家分享,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等,这样该区的幼儿还真多起来了,互相之间谈论得津津有味,幼儿兴趣浓厚,培养了幼儿看书的良好习惯。
2.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使他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感亲切和珍惜,从而也很自然地达到了接受其中教育影响的目的。以前我们布置墙面时,基本上都是以教师的主观愿望和审美情趣为出发点,由教师设计好主题,找好材料画、剪、贴而成,注重形式,强调观赏性、装饰性,幼儿参与的部分很少,甚至没有,只作为被动的欣赏者。这学期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注意到真正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就应该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创设的环境就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发展需要,他们的兴趣,他们的方便。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结合教师节,请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纸袋做个礼物送给老师。一起动手制作并发动家长帮忙。很快,“送给老师的祝福”就完成了,孩子们做的礼物五花八门,所用的材料几乎全部是废旧物品,大大小小的纸盒、包装纸、旧挂历,都是布置的好材料,看着我们共同创作的这一大幅墙面,孩子们兴奋起来。
三、 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区域中的物质环境丰富了,幼儿可自由选择玩的区域。但是谁来管理?怎样管理?班内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无需他们整理,教师不是指挥者,也不是维持纪律、保证安全的协调者,而是幼儿活动时适时地参与者、引导者。活动时,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各区观察、了解、发现,巧妙地引导和参与。如美术课折纸后,美工区投放了纸张,幼儿把老师教得折会后,就不再光顾该区了,我们采取了“提高要求,教师介入”的做法,即把教师事先备好的精致范例设放该区,幼儿看见了,主动问老师是怎样做的,这时老师再次介入进行指导,引导幼儿学习看步骤图,使孩子学会自己看图示操作的技能。另外一些幼儿看到该区幼儿的作品后羡慕不已,纷纷来该区学习,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合作能力将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以上,是我在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些想法和感受,通过实践,我认为,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设置合理活动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幼儿主体地位,每一环节同等重要,同样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去用心探索、实践。我们坚信,区域活动会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