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2017-12-08潘恒��

考试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预设优化课堂

潘恒��

摘要:有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生成,在教师一定的预设指引下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是一种积极的,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预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体现了生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前的预设,顺学而导,促进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生成”需要“预设”来促进,“预设”需要“生成”来完成目标,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有效;优化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这就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深入课堂,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那种充满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智慧型课堂,在课堂中更加重视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构建。有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生成,在教师一定的预设指引下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是一种积极的,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预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体现了生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前的预设,顺学而导,促进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生成”需要“预设”来促进,“预设”需要“生成”来完成目标,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接下来就谈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一些想法。

一、 预设生成,领悟本质

一些教师对“主观预设的教案”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产生了怀疑,就怕预设的教案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制约了课堂的生成,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预设”和“生成”变得“势不两立”。还有一些人认为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的,就像一个晃动的天平,主观预设多一些,动态生成就少一些;动态生成多一些,主观预设就没了用处。因而,正确认识“预设”和“生成”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在备课或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引导,通过创设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景,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会生成哪些新的资源,引起哪些新的变化。我认为的“预设”就是,一节课作为教师打算怎样来上。在课堂上除了教师预设好的情况,还会出现新的变化,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根据新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生成是指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交流的课堂中,通过自身积极的思考,形成对问题的思考、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我理解的“生成”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当前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层面的研究,在关注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习态度、情感、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学过程的预设是十分重要的,预设不够充分,设想不到位,更多的新资源就不可能生成,也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激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被抹灭。因此,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预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生成更多的资源,灵动的课堂便会呈现。

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情况。”我们教师预设再充分,但学生是不同的,所处的环境也不同,还有一些其他无法确定的变化因素影响,因此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设定的,也不是都能猜想到的。当然教学需要预设,但是预设不等于教学的全部,如果预设引导的痕迹多了,突发生成的亮点就会少,我们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让它们在矛盾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教学的生命力和价值体现在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它不是教师传递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更是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的过程。

二、 用心预设,有效生成

一堂好课,其因素不仅仅在生成,还在于教师的用心预设,没有精心预设教案的准备,想要动态生成的课堂必然是虚无缥缈的。教学前用心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独具匠心,通过用心预设去促进有效生成,通过生成来完成预设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

课堂上的预设和生成要注意相互补充,有了用心的预设,学生的生成才能在交流中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一一列举这课时,教师提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可以先猜猜看有几种围法,然后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试一试。通过教师的预设,学生先猜结果,在合作交流中逐步验证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多种生成,有的摆牙签,有的画图,有的填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学生都能说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次提问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你有什么发现?思维再一次碰撞,生成出激烈的火花。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周长求出长和宽的和,有的学生说长和宽的和是不变的,更有的学生说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差越大,面积越小,这样的生成已经突破了教师的预设,生成了更深层次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出问题的答案,生成了不同层次的内容,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能,让学生在交流时产生冲突、引发争辩,逐步完善对方法多样化的认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不停的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这样的课堂也更有效。

只有在用心的预设下,才能运筹帷幄,有效生成,这也证明了成功的教学得益于教师用心的预设。没有用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课堂生成,用心预设中体现了教师的颇具匠心。

三、 灵活预设,优化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生成,没有生成的预设是低效的,这样的预设将是死板的,缺乏可塑性。优化生成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知、体验与创造在课堂上绽放光彩。教师能灵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百以内的数》一课时,提问怎么表示出54来呢,我们能不能用小棒摆一摆?预设的意图是摆54根小棒,数量比较多,让学生合作交流,摆五个十根为一捆再加上四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没想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孩子报告说她的同桌不愿合作,小棒就拿了9根,迟迟不肯再拿出自己的小棒与同桌一起摆。此时教师并不强行干预,而是倾听那位小朋友说出缘由。原来,这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用红色的5根小棒代表50,用绿色的4根小棒代表4,合在一起就是54。这种表示方法是预设中没有想到的,但这样的生成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蕴含了以后要涉及的代数思想,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发挥,生成得到了优化。endprint

只有在灵活的预设下优化生成,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精彩的,能按照预设按部就班的课,算是成功的;但是能通过灵活预设不断产生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教师在用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程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在灵活的预设中优化生成。

四、 突破预设,精彩生成

课堂教学应是未知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突破预设,从容应对,因势利导,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引领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面对动态生成、不断变化的课堂资源,积极地创造出富有灵气的精彩生成。

以前听过“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课,老师让学生思考举例说出生活中三种线的例子,有一个学生说出“知识是直线”这一出乎意料的信息时,教师就突破了预设,造就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对话:“孩子们,你们是怎么想的?”有学生说:“不,知识是射线,因为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在这个起点的基础上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还有学生说:“不,知识是线段,我们的学习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定要珍惜!”还有学生说:“知识就是直线,学习永无止境,就像直线无限延长。”借势教师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棒,对于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全人类来说,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多学一些知识,为整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美好的未来。”此时,意外的生成却谱写了精彩的乐章。

在教學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成,教师不要逃避,说不定就是精彩的开始,要面对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及时地点拨深化,这样既巧妙地挽回了出现问题的尴尬局面,又为学生营造了愉悦、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适时地进行了思想熏陶,突破了原先的预设,课堂教学也由此精彩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总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二者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教师要善于将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深入领悟预设与生成的本质,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因预设而充实饱满,因生成而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0.

[2]寿多涓.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设优化课堂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