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设想
2017-12-08马力存��
马力存��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
一、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整体提高
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意识,改革教学方法。我主张分层教学,因为不同类别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而且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又各自不同,因此,需要我们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法,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来。为此,我们需要把握好三个要素:
1. 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层次——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本人爱好、发展意向等等。——可稳妥摸透学生。
2. 客观准确地把握知识梯度——牢固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内涵、综合应用等。——可称吃透教材。
3. 科学有序地制定教学方案——即教学研讨、精讲点拨、反馈矫正及个别补救。
不管采用哪种教法,总的目标应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整体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学生个体实现了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4. 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產生和发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怎样选择教学方法呢?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取得了共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其功能都是有限的,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视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优选几种教法,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 要处理好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应为教学内容服务,应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 要处理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求实效,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要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3) 要处理好教法和学法的关系。要在教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和欲望
素质教育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则需要自发的求知动力。学好数学首先要有一个乐学的心理,主动的兴趣爱好才能激发自觉的求知动力。
1. 设法创设情境(数学趣闻、知识悬念)导入新课,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爱学的兴趣。
2. 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渗透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增强学好小学数学的信心。
三、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育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出发,符合教学规律的。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到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三是从只研究教法,转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重视研究教学的规律。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启发式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使其富有启发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要在于启发”,这是广大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习惯了的东西,做起来不需要费大力,自然而然就完成了。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的好: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儿童时期的可塑性大,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和提高素质的重要的时期。我国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育为主,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知识的,这就需要教与学的统一,这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我是教学中一直培养学生“看”和“听”的习惯,并以此作为辅助教学的有力手段,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
1. 看。学生能否听教师的讲授、提问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习惯要从“看”开始训练,要求学生课堂上一定要看着讲课人,只有“看”才能保证“听”。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学生的眼睛,看他们的眼睛是否随你动而动。如果发现某一学生没有看老师,就要想办法提醒他。如,停下讲课,用教室的静提醒他,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接受问题的快慢是有差别的,但在课堂上“听”是可以一致的,学生到底听没听,可以用“看”来检查。当然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讲课要生动有趣,条理分明,并充分使用教具、图片等。在一节课中要让学生有丰富的看的内容,而不是只干巴巴看着老师这个人,这种“看”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不断在兴趣中形成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和学生之间是要用眼互递信息的。哪个学生还不十分了解,他们都会用眼睛向你反映。因此我们的眼睛更不能放松,必须随时环视全体学生,寻找他们的眼睛,接收反馈信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许多知识的获得,不是由教师讲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观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看着老师听课外,还要看着老师在讲课中出示的图片、幻灯片及教具的演示,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2. 听。“听”的习惯是由看养成的。但“听”不仅是听老师的讲述、提问,还要让他们养成听同学回答问题的习惯。平时我总这样要求学生:当老师提问时,大家都做准备,老师让某一同学回答,其他同学不能只是听,还应随着默默回答,既要听同学回答的内容,又要随时准备补充和评价。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有时让某学生回答,不等其回答完整,又立即让另一个学生接着回答,并要求回答问题时思维一定要严密。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很有好处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大面积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并不可怕,好学多了。尤其是对那些纪律较差的学生,由于经过了用“看”保证“听”的训练,所以他们就能适应各种情况坚持学习。endprint
总之,通过“看”“听”的习惯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牢固,运用知识的能力会更灵活。
五、 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加強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形成计算技能在心理上要实现两个转化:把计算法则转变成自己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再将这些计算法则付诸实践,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衡量小学生计算技能的指标是看到一个四则运算的题目,能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计算出来。
1. 明确目的要求,加强基本练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明确了目的要求也就形成了完成练习的内部动因,会自觉地对待练习。因此每次练习都要向学生讲明练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并提供有关知识,激起学生的求和欲望,使其自觉地进行练习。如,在学习乘数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法时,要求学生按照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要注意用零乘这一步可以省略,特别强调用乘数的哪一位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学生明确了这一目的要求,计算时特别注意,计算准确无误。进而使学生明白交换因数的位置有时使计算简便,如205乘182可以变换成182乘205,用零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使计算简便。
2. 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机械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而采用口算、笔算、竞赛、游戏等练习方式,使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练习活动上,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之后,对学生进行1. 口算;2. 直接说出结果;3. 笔算等训练。使学生灵活、正确地计算,提高练习效率。
3.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几乎涉及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所有的计算法则,学生在任何一个计算环节上的缺陷都会影响整个题目的计算,因此讲课或设计练习题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非常重要的。如学习小数除法时,小数点的处理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针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做了小数点处理的专门练习:(1) 把下面小数变成整数,小数点如何移动?0.5——5;21.4——214;0.008——8;(2)把小数除法变成整数除法,如:25除以75;0.03除以62.2等,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小数除法中的小数点,使计算正确、迅速。
4. 反馈要及时。
每次练习之后,让学生自己先检查,及时修正解题失误,然后交给老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知识由同化阶段发展到内化阶段;同时老师也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并抓住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错误,及时纠正,做到有的放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