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的构思决定精准扶贫的精彩结果
2017-12-08
小康 2017年34期
德村志成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同样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改善或解决贫困地区的生活与生存问题。因此,扶貧两个字绝对不是哪个国家所独有的字眼,但把扶贫当作一项计划,并逐步实施并获得相当成果的,则非中国莫属。1986年国务院成立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领导小组以来,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展开“扶贫开发”。该计划是集国家之力,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从方方面面汇集了所有可能的力量,所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计划。
根据一般的说法,所谓的扶贫,其实就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提高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从上述所阐述的意义来说,这是一项既有保护同时又兼具社会责任的计划,是辅助弱势群体取得合法权益的同时,极力协助其摆脱长期贫困生活所实施的计划。
多年来,中国政府有条理、有节奏、有计划地展开扶贫,从经历阶段、政策调整、标准制定、标准变化、方式突破、脱贫措施等,到今天的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这个计划,从初期的摸索阶段到理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再到处理方法方式的拟定,可以说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依然步步为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方式展开,让原本极度艰难的计划顺利走到今天。如今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只剩下短短的三年,我们该如何完成目标,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最后的攻坚需要的是树立“精准”的核心思想,并在这个基础上,拟定出一个精细的规划,做出精准的判断和精确的实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