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交流互鉴更多彩
2017-12-08
文|特约撰稿 李 红
文化“走出去”,交流互鉴更多彩
文|特约撰稿 李 红
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中国推动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侨办)精心打造的武术大赛、“春节送年饭”“四海同春”海外春晚、“文化中国”等品牌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备受海外侨界赞誉。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正如国侨办副主任谭天星所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实现“民心相通”,首要在于文化先行,而文化交流必须有其核心价值;同时要有一个好的、令人舒适的形式和载体,确确实实是“民”在交流,“民”与“民”之间相通才是真正的相通。
中华武术展现新风采
前不久,新加坡新秀武术协会的胡刚应邀回国观摩了第十三届全运会,至今回忆起来他仍然兴奋不已。“太极拳、长拳、刀枪棍剑这些武术比赛项目太精彩了,尤其是对练,选手们武艺高超,比电视直播更好看。全运会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的武术水平,让我们这些海外武术协会获益匪浅。”
胡刚是作为2017年“文化中国·中华体育(武术)团体负责人培训观摩团”的成员被国侨办邀请前往天津观看全运会,与胡刚一同被邀回国的还有2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协会负责人。他们除了观摩全运会,还赴河南少林寺考察国内武术发展现状,并接受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的专业授课。领略当今中国武术风采后,胡刚感慨地说:“课程非常好!就是时间太短了,希望下次还能来学习。现在国内武术发展非常快,我们出国都十几年了,和国内武术界脱节了。以前学的武术知识虽然基本的规定套路、大的方向没有变,但是与国内现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回去后我们会把所见所学的最新经验和方法传到海外。”
据胡刚介绍,10多年前武术就进了新加坡的中小学校园,并被新加坡教育部门列为学校的三大课外活动之一。学生如果能通过竞赛进入前4名,还可以优先进入重点中学。每年教育部还主办一次小学生武术大赛,规模很大,有几千人参加。近几年由于报名参赛人数增多,不得不开始限制报名人数,武术比赛已经成为新加坡小学生每年期盼的体育项目。
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武馆聚集了众多的武术迷,他们通过武术与中国文化结缘。对此,“中华体育(武术)团体负责人培训观摩团”另一位代表,来自匈牙利的段志超深有感触。段志超原是国内一名武术专业运动员,2002年退役后来到匈牙利帮助建立当地的武术队。2003年他创立了禅武联盟。段志超说,这些年来他看到许多外国学员通过武术,开始喜爱中华文化!禅武联盟的一位学员是匈牙利国家电视台资深主持人保罗·茱莉娅,自从她学习太极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她自学中文并多次来到中国感受与体验中国文化,还出版了几本讲述她对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认识的书籍。段志超说:“国侨办及各地方侨办多次给海外侨社包括武术团体赠送武术用品及舞龙、舞狮道具,这也是我们更加努力传播中华文化的动力及力量源泉。”
据国侨办相关人员介绍,国侨办推广中华武术由来已久,除了每年举办各种武术培训班、讲座外,还主办“全球华人中华才艺(武术)大赛”等活动。2013年,首次举办“全球华人中华才艺(武术)大赛”时就吸引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古巴、印尼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人参赛。到2015年第二次武术大赛时,海外的参赛选手增加到400多名。“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中华武术巡讲团在毛里求斯举办讲座时,引得万人空巷。当地武术爱好者为了见识少林武僧们的功夫,在领票的地方排队等候4个小时。当少林武术气功大师焦宏敏用几分钟的穴道按摩缓解了毛里求斯体育部部长的背痛时,他连连感叹,“中国武术,真神奇!”
2017年9月27日,2017“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为近两千观众献上一场融汇中西、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2013年11月18日,“文化中国·2013全球华人中华才艺(武术)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化中国”品牌在海外绽放光彩
2017年金秋时节,由全球华人乐团主演的“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如期在宏伟庄严的国家大剧院举行,并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直接向全球转播。这是近几年国侨办运用交响乐等国际表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的成功尝试和创新活动之一。近年来,全球华人乐团、华星艺术团的创办,融合了国际文化元素和侨胞住在国多元文化传统,为中华文化深入华人社会和外国主流社会开辟了新渠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指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从2014年开始举办,已经成为一年一度面向全球华人的音乐盛会。交响音乐会将中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正如知名乐评人王纪宴所说,音乐会为全球观众献上的是一场融汇中西、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观演的侨胞们在音乐会结束后兴奋地表示,演出太精彩了。生于重庆、长于台湾的加拿大华人科学家王家璜博士说:“音乐会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艺术。非常希望国侨办组织音乐家到海外华人集中的地区演奏这些优秀曲目,华侨华人一定会非常喜欢,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将凝集起全球炎黄子孙的心。外国人也会喜爱这么优美的音乐。”2016年担任首席的苏黎世歌剧院华人音乐家王晓明,回想起去年的演出时还记忆犹新,“每年音乐会都是在中秋时节举办,这对于华人演奏家来说都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担任主演的全球华人乐团汇聚了全球优秀的华人管弦乐音乐家,包括悉尼国家歌剧院乐团、美国华盛顿国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英国爱乐乐团、意大利米兰交响乐团等海外一流交响乐团华人首席音乐家。此外,演出还曾汇聚了郑小瑛、吕思清、戴玉强、廖昌永等著名艺术家参演。首席指挥吕嘉说,“30多年前,我们听着《春天的故事》走出了国门,归来已是中国成立68周年的富强盛世。音乐是最好的语言。全球华人音乐会将是推进华人文化软实力国际化进程的一次创新。世界华人音乐家将用音乐塑造出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新形象。”
据介绍,“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是国侨办“文化中国”系列活动的重要品牌。“文化中国”是国侨办推出的一个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的文化品牌。它包含“名家讲坛”“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观摩团”“海外文化社团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知名华人书画家采风团”“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中华才艺培训班”等多个子品牌以及“四海同春”、才艺大赛等一系列知名文化活动。
从2009年起国侨办开始在全球持续举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侨访演活动,近年来经过不断创新,深受海外侨界和外国主流社会的好评,被侨胞亲切誉为“海外春晚”。不仅如此,无论在东南亚,还是南美等世界各地,“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都吸引了当地的政要参加,得到当地主流媒体的关注,享誉全球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海外的“中国热”。每年春节期间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都吸引数万名各国观众。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四海同春”活动还配合华人社团举办庙会灯会、花车巡游、舞龙舞狮等春节庆祝活动。现任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在担任伦敦市长时,曾通过视频送上祝福,他说:“作为伦敦人,我们很自豪能和本地华侨华人一起庆祝中国的新年。”
“老外”角逐包饺子比赛
国侨办打造的“文化中国”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海外侨胞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增进了海外侨界及主流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国侨办宣传司副司长刘为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侨务文化工作的主要目的包括帮助华侨华人提高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觉;向全世界展现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艺术思想精品;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目前,“文化中国”已成为中国在海外的无形文化资产和知名文化品牌。
2017年7月5日,法国青少年在四川省眉山市冠成七中实验学校学习中国书法
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
从1850年第一家中餐馆在美国开张,海外中餐已有160多年历史。《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指出,90%以上的海外华侨华人从事餐饮及其相关行业,海外中餐馆数量超过40万家。但八成以上的中餐馆处于初级水平,规模小、专业人才短缺、就餐环境不佳以及缺乏招牌企业。以瑞典为例,在瑞典发家的中餐只有四种菜,即炸大虾、咕老肉,竹笋牛肉、咖喱鸡。为了生存,多数海外中餐馆都会迎合当地饮食习惯,在口味上进行调整,导致许多中餐“中不中、洋不洋”。
面对中餐发展的困境,2014年,国侨办推出旨在提升海外中餐业水平的“中餐繁荣计划”,国内唯一拥有本、硕、博学位授予点的餐饮专业学院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等被选为“中餐繁荣基地”。“中餐繁荣基地”重点打造中餐繁荣教育培训及中华餐饮产业等。为推进基地建设工作,建成了全球华侨华人及中外网友都可以免费观看的全球性远程教育网站“中餐繁荣网上课堂”。点开这个课堂的网站,就能看到中国淮扬菜大师周晓燕制作清炖蟹粉狮子头、文思豆腐、灌蟹鱼圆、水晶虾仁等淮扬名菜的教学视频。浏览该网站,可以“一对一”学习中餐制作手法,特色年夜饭制作手法,了解中华饮食文化。
前不久,由国侨办主办,江苏省侨办承办的2017“中餐繁荣”访问团走进了北欧的瑞典和丹麦,为华侨华人和外国友人送去了包括清蒸狮子头、桃花虾仁、梨汁淮山、平桥豆腐等在内的正宗淮扬菜。烹饪大师们的淮扬美食品鉴会和厨艺培训令当地中餐馆厨师老板和烹饪爱好者连连赞叹。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建荣说,这次访问团让瑞典华人对刀工精细、厨艺精湛、色香味俱全的“淮扬菜”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瑞典的中餐从业者大受裨益。
“美食无国界,中餐是文化传播的好途径。”周晓燕说,中餐“走出去”,既可以让更多人品味正宗中国菜,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
周晓燕说,随着“中餐繁荣计划”的推进,往后全球华人华侨、外国民众在海外吃到正宗淮扬菜、正宗川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海外侨胞的中餐事业、中华美食文化也将朝着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近些年来,中华美食、武术、文艺等附着于中华民族传统节假日,使文化对外传播越来越有活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国侨办等政府机构和文化团体纷纷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出了“文化中国”系列文化交流品牌,激发了海外华人社会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海内外联动的侨界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以侨为“桥”,发挥了文化维系侨胞情谊的纽带作用,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