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媒体系的人才需求分析
2017-12-06王坚
王坚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直线下降,这是我国当前传媒教育所面临的极为尴尬的局面。进入新世纪,科技的不断进步继续推动媒体的多元化,催生了媒介的融合,在此背景下,我国媒体教育以及培养视觉传媒人才的目标和模式都迫切需要转型。本文针对当前视觉传媒的时代性,以及视觉传媒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视觉传媒的特征
关于视觉传媒确切的发展阶段,由于依据不同,其定論也不相同。但唯一公认的数据表明,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进行的以视觉传媒为基础的改革成为了视觉传媒发展的起点,随后《今日美国》报纸也开始进行相关的改革尝试。对于我国而言,自2007年便已经开始了视觉传媒的转型之路。《广州日报》针对报刊、手机等通讯工具和互联网进行“联动发稿”并专门设立了滚动新闻部,成为了我国的首批试点。随后,国家开始开启一系列的试点建设,关于视觉传媒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说法:
以传播形态为基础对视觉传媒定义为:视觉传媒是对多种表现符号进行综合运用的传播方式,包括图文、声光等。对所要播报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展示。
以整合运用的角度对视觉传媒的定义是:在广告中视觉传媒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体系,体系内包括媒介的形态、媒介的产生以及其传播。
综合上述论述,可知,视觉传媒是对多种媒体进行分流式的传播,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制作不同媒体的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运行模式,视觉传媒具有动静相结合、报道深浅程度的互补、全时上线、即时上传输送新闻、终端实时化、交流互动联系机动性等诸多特点。
二、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媒体系的人才培养
(一)改变教育理念,明确媒介融合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于教育理解的要求越来越多。虽然新的课标要求、新的教育法规已经颁布了许多年,但是教育的现状还是没有改变很多,许多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还是传统的方式,对视觉传媒时代地方高校传媒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明确媒介融合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二)打造传媒院校师资队伍
打造传媒院校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对视觉传媒时代地方高校传媒教育人才进行培养。打造传媒院校师资队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在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上,首先,要增强师德建设,让教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最后,要树立师德建设常抓不懈的意识,更好地保证教师道德情操的培养。在教师专业水平能力的提高上,首先,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观念来教育学生。其次,要在学校开展相应的练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最后,我们还要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学生正常学习。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上,可以实行全员聘任制,让教师做到人尽其才;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学业绩好的老师进行奖励,提升教师积极性。
(三)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改革
在视觉传媒时代的地方高校传媒教育中,必须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改革,首先,课本的选择,只有选择更加正确开放的课本,才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知识。其次,改革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讲授形式改变为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学改革还要注意课后的评价,要将传统的教师按考试成绩评价改为按照学习过程进行多元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传媒教育在适应媒介的融合趋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处于观望的阶段。陈旧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制约着我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脚步。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培养视觉传媒人才的模式必须进行转型,设置有层次化的培养目标,在视觉传媒人才的培养中形成专业化、数字化等全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媒体发展对视觉传媒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