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初中的学生教育
2017-12-06王锦娣
王锦娣
【摘要】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在一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乡镇学校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乡村教师更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现自身优点,加强素质教育,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章制度,做学生的知心人。
【关键词】乡镇初中;信心;素质教育;知心人
目前,乡镇中学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他们与城镇学生的条件相比处于劣势,作为乡镇中学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情况,处理好他们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一、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的类型
一是父母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学生一直在父母身边,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学生升入初中时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与班级的纪律,学习很刻苦,在同学中能很好地起到表率与模范作用。
二是父母在当地从事商业活动,经济条件较好。学生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父母生意很忙,很少与他们谈心,造成这部分学生的个性较强,不服从学校管理。
三是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自己独自在家或者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只有在节假日才有机会回到父母身边,享受和父母之间难得的一份亲情,家长出于愧疚的心理,对孩子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應,不经意间助长了他们的骄纵心理。也有的学生小学在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读书,初中才回到本地就读,他们平时受到的约束较少,比较任性并且自以为是,对班级日常管理不太听从。
二、加强农村学生培育的途径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爱因斯坦说:“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初一新生入校时,面对新环境,原先的优势或者特长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冲击,进而在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都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因而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帮助学生面对新环境树立信心,同时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克服自卑问题,只有在学生心理上营造平等、宽松的环境,才能确保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鼓励学生发现自身优点
农村学生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有时候他们自己并没有发觉,加之生活条件的恶劣,导致学生长期存在自卑心理,最终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对于学习刻苦、成绩优良但家庭经济情况十分拮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班会形式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并加以鼓励,赞扬其自强不息的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为学生展示才华营造氛围
有些农村学生在体育、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天赋,班主任可以为他们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通过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而营造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对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建设团结、活泼的班风也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不仅能丰富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也能彰显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规章
还有一些农村学生,由于平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父母虽在身边但很少过问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致养成很多坏习惯:旷课、撒谎、上网、与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等。还有的学生,父母不在家,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靠他一人,时间一长也会滋生很多的坏习惯。因此,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规章,加强严格高效的管理十分重要。
(五)做学生的知心人
由于农村学生一般家住得远,平时都是在学校寝室里住或者在校内外租房住,远离父母,平时有什么委屈、烦恼,很少能与其他人交流。因此,班主任要主动多与他们沟通,多关注他们的思想情况。虽然大多数同学自立性强,生活上能自理,但在心理上仍然需要长辈、老师、朋友的关心。
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是卵石溱于完美。”教育亦然。在广阔天地长大的农村孩子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身上也闪耀着自立、自强、不畏艰苦等优点。教师要积极发现他们的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走近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在更和谐、更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作者单位:宣城市宣州区黄渡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