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加强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2017-12-06刘雯玮

决策探索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党组织师生党员

刘雯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层党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对党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党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战略等都起着重大作用。同时,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的重要保障。

笔者以上海市各高校为问卷的主要发放对象,对不同学校、不同基层的教职工(党务工作者、党员和非党员)共计185人,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党务工作者、党员和非党员)共计315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展开调研,实际回收问卷495份,问卷回收率99%。针对当前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认知以及目前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开展调研,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力图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同院(系)發展、师生业务工作出现脱节、各自为政的“两张皮”现象

部分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组织凝聚力不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时,在基层党组织的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出现重视科研教学而轻视党建工作或者是重视党建工作而忽视科研教学工作的情况,出现“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师生业务工作发展“两张皮”的现象。

(二)部分党员政治素养不高,党员意识淡薄

对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58.56%的教师及44.59%的学生认为其身边的党员基本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但却没有突出表现出来;8.29%的教师及7.01%的学生认为其身边的党员并不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34.4%的学生认为党员并没有在服务群众方面发挥突出作用;67.9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党员缺失模范带头作用;56.35%的教师认为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可以看出,当前高校的党员大部分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服务意识,但是仍有一部分党员主体意识、模范带头意识、服务意识薄弱。

(三)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

在教职工和学生的两份问卷调查中,有关“您觉得目前基层党组织生活有哪些问题?”这一题目中,被选频率最高的选项均为“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分别有65.19%的教职工和53.82%的学生选择该项。由此能看出,无论是教职工党支部还是学生支部,都认为党组织生活较为枯燥,大多为集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解读国家的政策、贯彻上级下达的党建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上,缺乏吸引力和创新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群体教学、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四)师生对党组织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调查问卷中,高校师生对诸如“您所在的支部是否进行过人文关怀”“您所在的学院是否设置党务公开专栏”等许多问题的回答均为“不清楚”。例如,学生对“学代会上提出的议案是否得到实施?”一题,选择“不清楚”选项的就高达59.87%;“您所在的支部是否有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一题,选择“不清楚”的占34.71%。这一回答清晰地折射出高校师生对党组织的有关活动参与度较低。

二、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基层党组织机制建设、机制保障不健全

基层党组织的党政工作体制、职责范围、工作条例模糊,缺乏完整性、程序性、系统性的规定,使得基层党组织的相关人员不能充分认清自身的工作定位,导致党建工作与高校师生业务工作、学院的发展工作难以有效结合,各行其道,甚至会出现组织内部成员因为职责不明确而相互扯皮、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二)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综合素质不高

许多院(系)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缺乏社会责任感及担当意识,服务群众的意识较为薄弱,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认识不到位,自身的服务意识始终没有得到提高,无法真正地做到服务师生。同时,他们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无论是开拓意识还是创新意识都比较缺乏。

(三)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开拓意识,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

许多基层党组织所组织的活动仍然限制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解读党的政策上,党组织生活内容覆盖面窄,无法满足不同群体党员的要求。部分基层党组织既不能创新工作载体,亦无法创新工作内容,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开拓新思路、新方法。工作载体、工作形式陈旧落后,得不到师生群体的响应,极大地降低了师生的参与度。

三、基于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特点,发挥院(系)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体现

高校特有的功能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院(系)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因此,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要与学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以及基层党组织的特点结合起来。

(一)将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在学院师生中,突出在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上

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强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过程中表现出的意识形态言行的把关;注重师风师德的建设,通过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二)将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在学院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中

学院的办学思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推进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培养;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合作,实现“以党建促学风”。

(三)将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在学院制度建设上

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系统谋划,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和学习中心组学习任务,明确任务,规范流程,落实责任,量化考核;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及相关的评议制度、奖惩制度,以党建促进学院发展,实现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

四、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强化资源整合,实现党建工作和院(系)发展的“一体化”

实现党建工作和院(系)发展工作的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整体功能的题中之义。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着眼于把党建资源和优势转化为发展资源和优势,实现抓党建与促发展相融互动。高校的四大職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充当着重要角色。高校的这种职能特性,使得学生个人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因此,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应当充分遵循这一规律特征,致力于服务教师及学生个人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二)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党员思想基础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灵魂。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不能混同于一般民间团体、社会组织。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着力在政治引领上下功夫,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要重视党员群体的思想建设,实现党的理论、党的历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加强党员思想理论学习与集中教育、个人自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党的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的有机结合。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培养党员的群体文化,在贴近党员生活、学习实际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党员群体的特色,开展鲜明化的学习、教育活动。

(三)强化服务引领,以服务师生为落脚点

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根,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应有之义。提升服务意识,就要把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着力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学生群众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党组织与师生间的联系;加大对师生群体的关怀力度,拓展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内涵。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贴近师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各类资源)、阵地平台(双向挂职锻炼、校内校外的党员实践基地等)、帮扶平台(困难党员送温暖、为学生党员提供技能培训等),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服务教学科研、服务行政管理、服务学生学习生活,使师生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

(四)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构建一个集责任、考核、激励、培训于一体的科学管理制度,对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螺旋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压实“责任链”,健全各部门工作责任制。各部门根据自身岗位的需求,制定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师生满意等结合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体系。其次,完善民主评议制度,保障党组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民主评议制度的建立,确保对基层党组织内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再次,选准党组织带头人,加强教育培训机制。选拔党性强、作风正、业务好、组织能力突出的优秀党员担任党组织带头人。提升党务干部队伍中党组织带头人的知识更新速度、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党务+业务”的综合水平。

高校作为教育的培养高地,其特有的功能和属性影响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定位和作用发挥,只有将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与学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之义,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猜你喜欢

党组织师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麻辣师生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