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差异化测试在公共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6汤丽
汤丽
摘 要: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多、课程学时数相对较少等原因,在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小的挑战。本文以因材施教作为指导原则,参照Brown & Yule所提出的测试参数以及分组模式,对公共英语口语测试提出一套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的测试方法,以期能使教师更加客观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评估与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教学 英语口语 测试 差异化
一、引言
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而课程设置的学时数相对来说较少,这对于英语口语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个不小的挑战。口语的提高,仅仅靠大规模的整体教学,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除了自身的不断实践,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教学。但由于公共英语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每个学生能在口语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那么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口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说一个班级英语口语的总体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能为每种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本文将以公共英语口语平时测试为例,对差异化与个性化口语教学进行探讨。
二、传统口语测试考核方法及参数
传统的公共英语口语测试中,通常来说每个学生面对的都是相同或近似的考题,对于这些类似的考题,教师基本上都会从语音语调、措辞、内容、流利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万变不离其宗。
Brown & Yule [1]汇总了几乎每个口语测试都会涉及的考核参数,如下表:
在对每个学生的所有参数分别给分后,其总分便是学生的口语测试最后得分。这种测试一般是期末大考时进行,考题的难度相对一致,这对每个考生来说是一种比较公平的考核办法,这种总结式的测试方法可以给出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判断,统一的考题能够有效地测试出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口语水平。
若将这种统一考题的方法放到教学的所有测试或练习的环节中,那么可以推测,优秀的学生可能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而水平滞后的同学可能难以得到质的飞跃,总是远远落后于优秀的学生,这与前文所说的班级学生规模、口语教学时数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在无法进行分班分级教学和增加教学时数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本着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特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因材施教”。
三、差异化口语测试方法
就目前的英语课堂现状来分析,如若不进行分级分班考试,通常来说,班级上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一个班上的学生口语能力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类: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这与每个学生在各自小学、中学期间这十几年所受的英语教育水平有关系。而公共英语口语课程,仅仅凭一两个学期的英语教学便能让每个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突飞猛进且整齐划一的质的飞跃,也是不现实的一种设想。相对来说,比较务实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得以向前迈进一个档次,较自己入学前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比如原本中等的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原本良好的学生能够获得优秀,原本优秀的学生能够保持一贯的水平,那么这一两个学期的口语教学效果便较为显著了。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口语测试依然是期末考试需要采用的方法,因为期末考试是总结性的测试,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学习之后的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在平时的测试、作业、练习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不是考官而是协助学生进步的指导者。因此对于测试与作业等平时的口语水平表现,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依然沿用期末考试的考核参数,对学生的口语表现从多个方面细化评估,之后得出总分。第二,对于平时测试或练习进行统一考题的方式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本着因材施教的目的,为不同口语水平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考题,简单来说,优秀良好程度学生的考题相对较难,合格与不合格学生的考题相对容易,中等程度的学生考题难度适中。
考题的设置需要考虑表达者的自身的素质、考题本身的文体风格、难易程度等。Brown & Yule[2]指出,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交际压力”作为出题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时,若听众是熟悉的、有共情心理的个体,那么相对于陌生的、不感兴趣的听众,说话的人会感到更加自如;另外,口头表达的内容若是涉及记忆中存在的、组织严密的话题,这比新的话题或者本身缺乏内在组织的话题更加容易表述。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清楚每个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应对自身的“交际压力”,较为准确的了解和评估也是对测试进行客观评分的重要前提。
除此以外,哪怕是本族語言使用者,所有的口头表达者都会认为直观的描述类比叙述故事容易,而叙述故事又比证明一个观点更加容易。那么这种文体难度也应该成为教师在设计差异化考题时的一个指导原则。
Brown & Yule[2]列出了下表,细化了不同的文体难度。
针对以上表格,可以将课堂上的学生(优、良、中、合格与不合格)按照不同的文体进行分类,并对学生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是一种形成性测试方法,应分散在学期的不同阶段,若以一个学期四个半月的教学周期为例,可以进行四次平时测试,即每个月一次,每个学生每次的表现都将决定其在下一次测试中所在的组别以及将面临何种难度的考题。这样一来,一个学生并不是一直固定在某一组,若能获得至少两次的难度提升,那么这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进步。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更加符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既能激发学生口语锻炼的积极性,也让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体和总体灵活把握。
笔者将一个班级共48人进行了分组,分组的标准参照前文表二,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分到四个难度的组里,共进行四次测试,测试的考核参数参照前文表一,测试频率为每一个月一次,每次测试后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其表现对其重新分组进行下一次测验。四次测验的统计数据如下:endprint
由上表可以看出,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最为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班级上合格与不合格水平人数大为削减,同时良好水平人数大幅提高。总体的趋势表现为:绝大部分的学生将各自的口语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由此可以看出,差异化的测试方式避免了一刀切的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口語表现,测试贯穿学期始终,阶段性逐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除此以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测试之后,教师都对其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查漏补缺,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措施。对于学生来说,测试不仅仅是尽最大可能完成考题,更加重要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清楚自身的短板,并且针对自己的特点在下一个测试周期进行针对性的努力,同时与大规模的课堂教学相结合,那么在几个测试环节完成之后,便会有一定的进步。
四、结语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英语技能教学的各种环节中都能体现出来。每个学生,不管其口语水平如何,都有参加课程学习的权利,而在具体的课堂实施环节中,对于教师来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最后的成果反映在学生水平的提高上,面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成为一种趋势。教师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总体与个体相结合、宏观与差异相互补充,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技能方面得到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Brown,G.& Yule,G.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04.
[2] Brown,G.& Yule,G.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07.
[3] Rod,E.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3.
[4]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