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7-12-06孙德春

决策探索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双一流新建一流

孙德春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5年8月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5年11月15日国务院予以发布,这是我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总体指导方案。按照《方案》部署,“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即“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就人才培养来说,“拔尖创新”属于定性考量,“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属于类型划分。显然,“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类型,可以称之为“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

从20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2000—2015年,全国有403所本科院校设立,占全国944所普通本科院校的42.7%。”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普遍旗帜鲜明地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有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根据全国不同类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主要承担着“拔尖创新型、拔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而不在“双一流”建设名单之列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必然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虽然暂时还没有被纳入“双一流”建设的名单惠及范围,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主动深入贯彻落实《方案》的战略部署,坚持立足人才培养定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既不忘中央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初心”,也不忘本校人才培养的“初心”,着眼于“拔尖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积极构建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再谱新华章。

二、“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质

(一)具有历史使命感

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興“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把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前途命运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人生价值、人生幸福的必然要求,更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希望所在。“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和其他各类高素质人才一样,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一份重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是履行好历史使命的根本前提。

(二)具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是社会成员对自身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深刻认知、情感认同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紧密联系统一在一起的。如果说历史使命感更多地是从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宏观看待一代人的使命,是一代人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并为之奋斗奉献的“心理底色”,那么社会责任心则是要求每一个公民在永葆这份“心理底色”的基础上,正确看待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自觉承担对国家、民族的应尽责任。因此,具有社会责任感,是青年大学生履行好历史使命的内在逻辑要求。占普通本科高校数量比达42.7%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培养的“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主体群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更关系到我国人才战略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必然要成为“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内在特质。

(三)富有创新精神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是创新。”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方案》全文仅5200余字,“创新”一词就出现33次,频率之高充分体现了创新对高等教育发展,对“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自然也成为高等教育落实中央和国家的理念、战略的必然要求。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必须天然具备创新特质,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四)富有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要求。创新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创新精神最终要通过实践体现出来。“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学术型、复合型人才相比,尤为强调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于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在理论层面,学界已经有深入的讨论研究和丰富的论述。在办学实践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认识到了实践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在专业平台建设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实践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质,都得到了一致认可。

三、科学构建“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牢牢把握“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四项基本特质”,结合本校办学实际,构建科学系统、适合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过程可控、质量合格、结果满意。受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一文启发,笔者认为,当前,要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系统改革,系统构建。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一流新建一流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