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洁若的翻译理论

2017-12-06王灵馨姜丽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1期

王灵馨++姜丽萍

摘 要:本文以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天人五衰》文洁若译著为研究对象,通过详实的实例阐述了著名翻译家文洁若一生中遵循并始终践行“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翻译理论。文洁若主张译文在意义、通顺和文体三个方面要尽量忠实于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传达原作意蕴。本文将翻译理论与实例论证相结合以求展现文洁若翻译理论的特征。

关键词:文洁若 信 一个零件也不丢 《天人五衰》

一、文洁若及其译著

作为目前中国翻译日文作品数量最多的文洁若,其译作水平均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文洁若所翻译的作品共有16部长篇小说,15部中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迄今已翻译了800万字,并曾获日本天皇授予的特别嘉奖状。其中她翻译的《天人五衰》备受好评。

二、文洁若的翻译理论

文洁若翻译风格是精准、严谨,且提出翻译需遵循“一个零件也不能丢”的理论。在李樱采访文洁若的专访中,就曾提到萧乾常常戏称文洁若“一个零件也不丢,连一个虚词也不放过。”①这能看出文洁若对于自己的译文要求极高,追求高度忠实原文。

“一个零件也不丢”并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翻译,而是更主张译文在意义、通顺和文体三个方面尽量忠实于原文,力求能再现原文形式,还原原文内涵意蕴和原作氛围,为读者营造原作笔下的“日本社会”,体味社会风貌和人情感受。这一翻译理论用“信、达、雅”来解释,就是“信”。译文不“信”则不会“达”,更别说“雅”了。译文在意义、通顺与行文风格上与原作保持相当一致,才能精准、完整地传达原文意蕴,即意义上的“信”。

三、《天人五衰》翻译实践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文洁若,1989)《丰饶之海》四部曲被誉为三岛由纪夫作品的“顶峰之作”,《天人五衰》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也是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这部作品有多个译本,而其中文洁若的译本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因此笔者认为对此书进行探究,更易阐述文洁若“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翻译理论。

这一翻译理论主张“信”即尊重原文。而其他译者也有各自的翻译理念,在《当代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的翻译观》②一文中,提到林少华认为文学翻译不存在直译,不是一字一句的对换,而是意境与总体的对应,翻译是一种再创作。但翻译首先就要做到“信”,如果过于意译,可能会造成误译。

因此,从意义、语言习惯、主语省略的处理三个方面讨论文洁若《天人五衰》译作,体会文洁若“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翻译理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一)原文意义

忠实于原文至关重要,是翻译的根基。译作是向他国读者展现原作品风味的作品,所以译者要仔细钻研原文意义,达到意义上的“信”。“一个零件也不丢”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例1:

[原文]「そう思わないわ。だって日本の男は紋付袴のほうが威厳があるもの。あなたのディナー?ジャケットなんて全くぞっとしないわね。」

[译文]“我可不这么认为。因为日本男人穿和式礼服和裙裤,更显得威风。你穿上无尾常礼服的那副样子,一点都不起眼。

分析:这段话是在本多和庆子出席大使馆宴会时,某大使馆让日本服务生全部穿着上带有家徽的和服之后的对话。此时本多非常生气,而庆子却不以为意说出这段话。因为对日本人而言穿着带有家徽的和服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只有在重要时刻才会穿着。

“威厳がある”本义是有威严,“ぞっとしない”是指不怎么样。文洁若翻译时考虑到了日本家徽文化,日本的家徽是家族的象征,家徽和服则代表了家族名誉。因此,文洁若将这两部分译成的“更显得威风”与“不起眼”贴近原文含义并形成对比,写出了庆子对家徽和服的理解和对本多的嘲讽。

从中可以看出文洁若不仅是斟酌原文进行翻译,还对原文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进行考量。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她的翻译理论“一个零件也不丢”,不仅对原文文字“零件”不丢,还对原文所处社会环境文化“零件”的不丢。

例2:

[原文]最も認めたくない真実と最も顔をつき合わせて暮さなければならぬのが老人というものなら、本多と慶子はお互いの内部を、この真実からの隠れ家にしたのである。親密さは共在ではなくて、いそいですれちがって相手の中へ棲み込むことだった。空家を交換し、そしていそいで自分のうしろに扉をしめる。相手の中で自分一人になると、らくらくと息がつけた。

[译文]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是和睦相处,而是急忙住进对方的心里。他们交换了空屋子,回过手来赶紧关上门。独自待在对方的心里之后,这才舒了口气。

分析:这是描写本多和庆子之间关系的部分。笔者认为文洁若在前后文语境方面,处理十分精妙。比如“らくらくと息がつけた”这处,其本义是轻轻松松地呼吸,这句话前文是说两个人找到了各自隐藏之地,心情放松了,是一种放松安心的氛围。文洁若翻译成舒了一口气,极具画面感,也表现出两人放松的心情,贴近原文语境,做到了意义上的“信”。这是她的翻译理论很好地支撑了她翻译的实例。“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理论除了考虑到原文和原文所处社会环境以外,还考虑到上下文语境的贴合,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二)语言习惯

中日语言习惯存在着很多差异,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理解進行补译,或过于纠结原文句式,这样就会出现误译现象。“一个零件也不丢”能较好地指导翻译,避免这种情况产生。

例3:

[原文]これと云って奇功のない、閑雅な、明るくひらいた御庭である。数珠を繰るような蝉の声がここを領している。そのほかには何ひとつ音とてなく、寂寞を極めている。この庭には何もない。

[译文]这是个闲雅而宽敞明亮的院子,不曾经过匠心的雕琢。像是捻念珠似的蝉声统御着这个地方。此外毫无声息,真是寂寥的极境。这个院子里一无所有。endprint

分析:这是《天人五衰》的结尾部分,也是作者表达自己最后情感的地方。这段原文描写了本多在怀疑是否真的存在过这些人之后的心理描写。

“数珠を繰る”中的“繰る”本意是缠绕,依次数等,文洁若译成捻念珠是考虑到佛教念珠数法知识。佛教就念珠的数法是有禁忌的,在计数时,每念完一串是不能将念珠翻转以后再计数,要不间断的循环计数。若单纯译成“数”,可能就不够贴近,所以用捻字更为精妙。这也是文洁若“一个零件也不丢”的体现,不遗留任何一个相关文化知识。

再看“そのほかには何ひとつ音とてなく、寂寞を極めている。”,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此外什么也听不见,寂寞至极。“~のほかに”表示“除此之外还……”。前文说只听到了蝉叫,文洁若译成“此外”贴近原文,很好联系了上下文,营造出除蝉声以外就毫无声息的环境,以动衬静,烘托出更为安静的环境,在读者眼前展现出原作所想表达的画面。“一个零件也不丢”理论很好地指导文洁若进行翻译,它不忽略文章任何方面,且考虑到上下文逻辑,保持原文的写作风味,给读者提供了绝佳的阅读盛宴。

(三)日语主语省略的处理

日语经常会省略主语,且省略的主语范围比较广,这时需要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补译。“一个零件也不丢”理论分析上下文语境,能很好地处理日语主语省略问题,不会遗漏一个“零件”。

例4:

[原文]なんやら本多さんが、あるやうに思うてあらしやつて、実ははじめから、どこにもをられなんだ、といふことではありませんか?お話を伺つてゐますとな、どうもそのやうに思はれてなりません。

[译文]是不是本多先生以为有过这么一个人,其实压根就不存在过呢?你的那番话使我深深地这么觉得。

分析:这段是在多年后聪子与本多相见,聪子否认认识清显时所言。“お話を伺つ”是指听本多说话,所以文洁若译成了“你的那番话”。并且通常日语说“思う”时会省略主语“我”,再根据逻辑,没有译成其他主语的可能。文洁若清楚地判断出原文主语,也是归功于她“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注意日语语言习惯,避免了译文文不达意。

从上述四段随机选取的译文看来,“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翻译理论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考虑到原文句式的翻译再现,还考虑作品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环境,并且联系前后文语境,纵观全文考虑,一个“零件”也不落下。

四、结语

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文洁若《天人五衰》节译,对文洁若翻译理论“一个零件也不丢”进行探究,从中可以看出文洁若整体语言风格极具真实性及整体性,且在准确、恰当再现原文意蕴上独具审美特征。

其次,文洁若在原作复杂多变的语境下,译著在其翻译理论指导下主张在意义、通顺、文体三个方面忠于原文,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也避免了读者出现对内容心生疑惑,从根本上降低了译者的主观思维,所以才更好地表达出原作中社会隐喻图解。

再者,通过上述例子,也能认识到文洁若通过此翻译理论指导自己翻译,在原文字面意思的理解、社会及时代背景的了解、前后文语境的考量、原作者意图的传达等方面综合考虑,严谨、认真对待。

因此,笔者认为“一个零件也不丢”翻译理论在指导翻译时,能够实现人文理念与社会内涵的完美结合,将译著价值提升到更高的人文性及艺术性层面,为现今我们研究三岛由纪夫及日本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参考,且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注释

① 李樱.文洁若一生只做三件事.三月风[J].2008(6):38-41.

② 李明.当代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的翻译观[J].江苏社会科学,2008(s1):241-243.

参考文献

[1] 雷婉,王旭安,尤珣.文洁若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尤利西斯》选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报.2013(6).

[2] 李樱.文洁若一生只做三件事.三月风[J]. 2008(6).

[3] 文洁若.三岛由纪夫和他的《丰饶之海》.日语学习与研究,1989(2).

[4] 赵晓兰.87岁文洁若:写到拿不动笔那一天[J].环球人物, 2014(31).

[5] 李明.當代著名翻译家林少华的翻译观[J].江苏社会科学,2008 (s1).

[6] (日)三岛由纪夫.天人五衰[M].林少华.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7] (日)三岛由纪夫,著.文洁若,译.天人五衰[M].重庆出版社,2014.

[8] (日)三島由紀夫.天人五衰[M].新潮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