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自我管理行为计划,引导学生走出“孤僻”

2017-12-06李艳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2期

李艳萍

〔摘要〕自我管理行为计划作为行为疗法中的一种,在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心理障碍方面有良好的成效。本文呈现了一个运用自我管理行为计划帮助一名初中女孩改变不良行为,重建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从孤僻内向变成一个开朗大方的女孩的真实案例。

〔关键词〕孤僻;行为疗法;自我管理行为计划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2-0033-03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小东(化名),女,14岁,初一学生,身高158厘米,家有一哥哥,哥哥16岁,在镇中学上初二。生长发育正常,身材微胖。父母均为农民,母亲系外省人,偶尔外出务工。家庭关系和睦,爷爷健在,偶尔同住。外婆疑似有精神疾病史。无重大生理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出生一年后因父母外出务工寄住到二伯父家直到7岁,二伯父家有两个哥哥,在二伯父家时乖巧懂事,经常帮忙做家务,二伯父、二伯母等对她爱护有加。7岁前在外省二伯父家时性格开朗活泼,人际交往广泛,常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后因就读的小学发生火灾,烧死同学的老师被抓,于是由父母接回老家。回家后降级在老家镇上小学一年级,直到小学毕业进入本校。老家村里同龄人相隔较远,在学校交友也不多,与哥哥关系冷淡,教师每学期总结评语都评价其上课很少主动积极发言,较内向。2013年秋升入初一,住校,每周放假可回家,但回家后没人一起玩耍,在家与父母交流只限于学习成绩方面,于是减少回家次数。从镇上学校升入县中学后,周围同学变了,不适应在校生活及学习,下课一般在教室座位上做作业,一学期内换过三个同桌,与同桌很少说话,课上需要与同桌共同合作完成的活动都无法完成。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开始变得孤僻,不与同学室友交流,同班同学及室友对其颇有微词。从小就怕与老师交流沟通,觉得老师很严肃,一旦有老师找其谈话就很害怕。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内向、呆板,不爱活动,内心封闭,不能自如地与别人交往。表情忧郁、冷漠,情感脆弱,做事独来独往,时间一久形成恶性循环,在人际交往时更加紧张。

2.个人陈述:在一节心理健康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做“抓住你的心”的游戏,全班同学都在和同桌一起合作,开心地做着这个游戏时,老师注意到小东和同桌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参与游戏。当老师走到她课桌前询问时,同桌一脸尴尬地对老师摇摇头,课后同桌告诉老师小东有些异常。于是老师约小东到办公室谈话。进入办公室后老师问为什么课上不与同桌一起做游戏时,小东开始哭泣并一发不可收拾,经过老师的耐心安慰后情绪稍微稳定,并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说了下面的话。

老师找我谈话前已经知道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开学一段时间很自卑,性格抑郁内向,学习困难,与同班同学关系差,尤其与同桌关系很紧张,每天心情都不好。觉得同班同学及室友经常在背后说自己坏话,与室友相处尴尬,寝室氛围不和谐,不愿意待在寝室。心里很想参与学校及老师或同學组织的课外活动,但真正去又怕,最后都不会主动报名去。经常被人忽略,觉得班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及名字,感到很郁闷。寝室室友集体活动都不告知自己(如照相、逛街等),生活中独来独往。想改善人际关系,但是不知从何入手,觉得自己鼓起勇气与同学交流时,同学们都不怎么理自己。课堂上被抽问会非常紧张,很少与老师交流,怕进办公室。非常害怕老师找自己单独谈话(小学时,老师找同学单独谈话就是挨批评)。

三、咨询师和他人观察

(一)咨询师观察

表情忧郁,情感脆弱,木讷呆板,被询问时很紧张。课上发言极少,不参与课堂小组讨论;课余时间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仅仅因为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而伤心落泪且无法克制,尽管老师已经尽量安抚并告知该生没有要责备她的意思。对老师询问的问题回答切题,条理清楚,注意力集中,思维反应比较敏捷,智能记忆好。与心理教师交谈后感觉良好,并期望改变自己。

(二)他人观察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观察:上课表情呆板且极少主动发言,即使被提问,回答声音也非常小;从不主动进办公室向老师咨询问题。

同班同学观察:极少参与同学们的话题,即使是课上小组讨论也不发言,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跟她谈话很少回应,也极少参与课外活动;表情冷淡;很多时候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寝室室友观察:在寝室很少讲话,不参与室友们的共同话题;下课后很晚才回寝室,或是等到快熄灯睡觉时才回寝室。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外婆疑似有精神疾病,“气质类型测评”结果为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性格内向、敏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

2.社会性原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七岁前父母未伴随身边,七岁后突然更换成长环境,交友圈及学校生活出现重大改变,从镇上中学升入县中学,出现自卑感。缺乏同学及室友的支持和帮助。

3.心理原因: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上采用回避方式,缺乏交流,孤独,加速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个性特征:内向、敏感、冷漠、孤僻[1-2]。

五、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该生的资料,该学生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因不良行为而引起的心理不健康——孤僻,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该生表现出害怕与人交流沟通,情绪紧张焦虑等现象,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生反应强度在多数时间不很强烈,只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情绪不稳定,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孤僻的人主要表现为少言寡欢、孤独沉默、忧愁郁闷,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具有这种个性缺陷的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会为孤独、寂寞所困扰。孤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谊,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很压抑、沮丧,容易消沉、不合群,缺乏群体的支持,感受不到温暖,易出现恐慌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特征,会引发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会极大地影响生活学习且损伤身心健康[3]。endprint

六、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心理教师与该生共同商定,确立以下目标:

1.具体目标:降低遇事情绪脆弱、紧张、无法克制的状况,改变内向、孤僻的性格及不良人际交往行为模式。

2.近期目标:收集、分析、记录有关不良行为的信息;确定需要改变的不良行为,对目标行为进行量化;制定并实施自我管理行为计划,促进人际交往,缓解消极情绪。

3.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该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的方法。

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目标,拟采用行为疗法中的自我管理行为计划。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的特点。通过对当事人行为的观察及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帮助当事人制定特定的治疗目标。当事人自己发起、管理及评价他们的治疗,并对自己的变化负责。自我管理的行为疗法强调当事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是一种当事人参与的治疗模式,能提高当事人改变行为的动机水平,直接在生活的自然情境中改变行为。治疗目标一旦确定,新的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开始进行[4]。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分析计划制定阶段

向科任教师及班上同学和室友收集信息,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及生活学习情况。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与该生一起在谈话中分析其不良行为,制定自我管理行为计划。

自我管理行为计划:改变孤僻

实施人:小东(2013年10月14日)

目标选择:我为了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计划在三周之内改变所有不良行为。

过程目标:

1.我将制定一个课堂发言计划,每天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三次,凡是课堂小组讨论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且不少于一条。

2.我将制定一个交流计划,每天交流人数不少于五人,交流不少于50句,每次交流時间不得少于一分钟。

3.我将制定一个与教师的交流计划,每周进入教师办公室问题或谈心不得少于三次。

基线评估:

1.我在此前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除非老师抽问,课堂讨论从不发表意见。

2.我现在每天与1~2个同班同学交流,与室友交流限于简单的生活问候。

3.由于我可以一直坐在座位上不受任何人干涉,没感受到有什么不一样。

4.由于我学习很踏实,所以老师很少找我或叫我去办公室。

记录过程目标:

1.在日记本上以图表形式记录每天的课堂发言次数、交流次数等。

2.我的心理教师将在每周日晚查看我本周内的日记,在其他教师及同学处确认我的记录是否属实,如属实就给予表扬,未做到就给予批评。

改变环境因素:

1.每天八节课,每节课下课后必须离开座位。

2.向班主任申请与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同学坐同桌。

获取有效结果:

1.每次课堂发言后学习委员将为我加上操行分,以便我能评上每月之星,如果没有我将落选每月之星。

2.每次与同学及室友交流后,同学和室友将对我报以微笑,表扬我,否则我将为每个寝室室友买一份早餐。

3.每周我完成目标后,心理教师将赠送我小礼物,并在我每次做出积极行为时表扬我,如果没有,她将在全班面前对我提出批评。

巩固收获:

1.每过一周,如果我没有完成目标行为,心理教师和我将检讨这一计划的要素,并做出必要调整。

2.室友同意就任何她们观察到的阻碍我进步的行为或事件给我提供反馈。

3.任何时候,我性格变得孤僻后就恢复实施类似计划。

4.我相信我的新行为将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变得极其重要,当我做出新行为时就会感到愉快,否则就会内疚。

行为合同:

我同意执行一项改变孤僻的行为计划,该计划如前所述。按照这一计划,我将在2013年10月14日起至2013年11月3日止的三周内改变人际行为。

我还同意遵守我的行为计划中所述之各项条款,如若未能实现本合同之各项约定,为寝室室友买一周早餐。

室友及心理教师合同(略)。

(二)计划实施阶段(2013年10月14日起至2013年11月3日)

第一周,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为10次,与同学及室友交流360句左右,对话简单,参与课外活动一次。(第一周后进行调整,重点记录发言及与人交流的具体情况)

第二周,主动发言19次,能跟着同学及室友的谈话内容插入谈话,交流增多,进办公室的次数为5次,参与课外活动多,感受良好。(第二周后发言及交流情况大幅度改善,于是再做调整)

第三周,继续记录发言及交流情况,并收集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接受寝室室友及身边人对自己的建议(室友布置了两个任务:任务一,要活泼、开朗;任务二,要再活泼),弥补性格上的缺陷,热情大方地对待别人。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小东的个人感受:人际交往更广泛,且交流愉快,性格更开朗,成绩也有很大进步。更多参与课外活动。课堂上能主动参与讨论,上课积极发言。

室友及同班同学反映:爱笑了,说话多了,声音大了,常常跟我们幽默对话,并一起参与集体活动。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反映:本学期以来小东经常保持微笑,并且行为大方得体,上课主动举手发言次数多了,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

心理教师评估:小东情绪积极,改变了不良行为,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正常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311.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38-46.

[3]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4]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市长宁县中学校,宜宾,6443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