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职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

2017-12-06谢鑫常海斌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谢鑫++常海斌

摘 要:高职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卑的心理。他们注重自我和个性,也存在着思想政治观念较薄弱,政治热情不高、自信心不足和自律能力低等问题。在微时代来临之际,借助学生所熟悉常用的微工具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学生事务管理融为一体,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从显性转为隐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为自然地为学生所接受,更具实效性和感染力,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关键词: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2]。说明高职院校在服务学生、开展学生事务工作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并充分利用微时代新型信息工具将二者融合不仅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而且已受到中央的重视。

學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性

学生工作是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养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质和指导学生正确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其中教育主要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政治教育,而管理和服务主要是学生事务管理。[3]充分利用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性,将二者有机融合,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资助工作。

一是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相同。从我国学生工作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中学生工作者既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就应该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引导,注重对学生个人品质和意志精神的塑造,引导学生在办理学生事务的过程中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二是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相同。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中心,是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对象。高职学生既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受教主体,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而目前我国学生工作者在开展学生事务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往往存在为开展事务工作而开展事务工作的问题,偏重于解决具体问题,侧重于行政管理,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为引导,造成了教育与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受教主体性,没能很好地将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背离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三是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相同。思想道德素质是优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其全面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名合格的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较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而且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标。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则通过在给学生办理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能够健康地成人、成长、成才。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塑造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创造有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两者对于学生主体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同一性。

利用微工具构建高职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

“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博的出现作为标志,在微博方兴未艾之际,微信、微视等微媒体又因其更为功能强大而受到了人们的热捧。根据腾讯—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在有手机的学生中,超过九成会带手机去上课,“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是七成被调查学生课上使用手机最主要做的事情,超过六成学生(65%)希望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或管理[4]。手机在学生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大多数的高职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因此微工具、微媒体在高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容被忽视。构建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主要是由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微工具对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即在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借助微工具强大、便利的功能,调动高职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互动性,顺利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构建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的可行性

根据2017年8月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因此充分利用微工具、微平台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十分有必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使用微平台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了对于利用微信进行学生事务管理认知度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85份,其中随时使用微信的占48.3%,每天都在使用的占46.3%;占比49.1%的学生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微信公众平台有所接触的占46.7%;有89.9%的学生愿意或非常欢迎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信息等。说明微平台已经融入当代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微平台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已经被多数高职学生所接受或者期盼。

2.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的建设和运营

定位是构建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的基石。构建“微模式”首先要明确其功能定位,解决好为什么构建和构建为了谁的问题。“微模式”的构建应该为高职学生服务,能够达到将国家政策、学校信息、通知、公告等进行上传下达,收集舆情信息,办理相关学生事务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目的,即“微模式”是学生工作的信息传播者、舆情收集者、事务管理者和辅助教育者[6]。

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的建设首先要从理论观念上进行创新,然后将创新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的高职学生个体,建设的模式应该逐步从传统的主动灌输式转变为潜移默化式,主动舍弃官方语言,迎合微时代新特征和新形势,用微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学校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可以通过构建三个平台来实现:一是信息传播平台,通过微博、朋友圈等功能,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广播站”,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打造国家政策宣传、学校最新通知等“告示栏”,利用APP推送等实现励志事迹、学术氛围等“宣传窗”。例如:将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优秀事迹,做成专栏,通过微信平台直接推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上,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引导全体学生树立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二是舆情引导平台,在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发布相关文章、动态等,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舆情动态。同时,通过相关微平台、微沟通手段及时收集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据此加以分析,对重点学生及时加以干预,对一般学生加以引导。三是事务办理平台,开发相应手机APP或者打造相关信息系统,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关联,利用微博进行发布,让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端,随时随地办理相关学生事务,如利用微信平台开设绿色通道,让新生中的家庭困难学生在来校报到之前就能够通过手机办理相关手续,方便高校做好相关准备,让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时,利用相关终端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办理学生事务工作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微时代高职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开展

微时代背景下,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能一体化开展。在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多图文消息、微博、微电影等,可以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故事、宣传嵌入到学生事务工作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将诚信教育蕴含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工作中,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有针对性地强化诚信意识,充分宣传及时还款的重要性,在给学生办理贷款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减少日益凸显的学生信用缺失、诚信弱化的现象;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引导受到资助的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付出回报得到的资助,从而改变当前很多“坐、等、靠”资助补贴的学生,也将改变不少学生觉得社会不公的想法;将励志教育融入勤工助学工作中,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开展勤工助学的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勇于拼搏,茁壮成长;将职业生涯规划蕴含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主要包含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两部分,通过微平台信息发布和“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帮助高职学生认清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带着目标进企业实习,融入社会,顺利就业,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能够帮助其更快地规划好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从而更容易找到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通过相关平台、APP将励志教育蕴含在奖助学金的评选工作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学生榜样,激励学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断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找出不足、繼续努力。此外,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蕴含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蕴含在征兵、军训工作中等。

高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资助工作的一体两面,将二者一体化开展,能够很好地解决资助工作“中的问题。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及微电影等微工具的出现,能够更好地将二者进行融合。随着更多微工具的开发和出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将越来越便捷,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后将更加隐性,更能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更具实效性和感染力,更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全体学生中去。

本文系北京市学生资助研究课题—“核心素养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融合研究”(项目编号:16BJXSZZYB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7-10-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2014-06-23)[2017-10-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406/t20140623_170737.html.

[3]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学生工作学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实用读本[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5-9.

[4]孔悦.手机与教师,谁能抓住大学生注意力?[N].新京报,2014-06-09(14-15).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3)[2017-10-2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6]朱君超.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微模式”的建构[D].宁波:宁波大学,2014.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