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7-12-06张明芳
张明芳
(沅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 怀化 419600)
--临床研究--
去白细胞输血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明芳
(沅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 怀化 419600)
目的讨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4例,应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输血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白血病输血治疗效果、在输血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在输血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白血病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输血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输血治疗期间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白血病;去白细胞输血;细胞免疫功能;效果;影响
近些年来,输血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步成为临床及相关领域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正不断的引起人们的广泛性重视[1]。白血病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接受化学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实施输血治疗,但白血病患者的输血治疗与其他疾病患者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呈现明显下降的状态,在接受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对治疗计划的实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本文主要讨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所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4例,应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白血病史1~17个月,平均病史(7.6±1.8)个月;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38.6±6.3)岁;髓性白血病患者29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治疗组白血病史1~14个月,平均病史(7.1±1.3)个月;男27例,女15例;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38.2±6.9)岁;髓性白血病患者27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患者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根据实际个体情况接受化学药物治疗,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方案包括DA、HA、HOAP、COAP;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方案包括VAP、VMP、VDLP。患者在进一步接受输血治疗以前均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常规检查,确定血常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已经合理之后,应用造血刺激因子实施进一步的治疗,避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和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输血治疗,其中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60 g/L的患者可以输全血或红细胞,血小板水平不足20×109/L的患者应该输血小板。在化学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未去白血病的全血及成分血液输注治疗,两组的输血量和平均输血次数无差异[3]。
1.3 观察指标 白血病输血治疗效果、在输血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在输血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白血病症状在治疗后基本或彻底消失,血常规等各项检查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白血病症状在治疗后明显减轻,血常规等各项检查指标水平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已经有显著改善;无效:白血病症状在治疗后没有减轻,血常规等各项检查指标水平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加重发展,或患者死亡[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血病输血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白血病输血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9.1%,治疗组达到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白血病输血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在输血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 治疗组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项目CD3+CD4+CD8+治疗后59.86±4.25ab 32.69±3.51ab 28.97±4.12ab对照组(n=42)治疗前45.26±4.3722.16±2.5220.84±3.42治疗后53.19±4.54a 28.57±3.10a 24.45±3.20a治疗组(n=42)治疗前44.09±5.1323.34±3.0621.19±3.54
2.3 在输血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 治疗组患者在输血治疗期间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治疗计划共实施(26.91±3.50)d,治疗组(21.05±3.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的一种类型,该疾病在发病的时候患者的骨髓中会出现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病变会对患者的肝、脾和淋巴结等重要器官造成广泛性的浸润,患者由于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的抑制,而导致有贫血、出血倾向、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产生,同时目前临床对白血病进行治疗以化疗为主,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的过程中也会一并对宿主的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破坏,故有必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输血治疗[5]。
既往的临床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导致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反应产生的可能性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白细胞及其相关产物导致患者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一定的耐受性,甚至发生凋亡,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明显下降;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现象的产生,还有可能与血液制品的实际储存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随着血液制品的储存时间的不断延长,在白细胞表面所存在的一些活性代谢物质及表面的HLA等可溶性多肽类物质就会大量的释放进入到血液内部,在输入到受血者体内之后,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6]。上述现象的存在会可能导致接受输血治疗的白血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使疾病复发率及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7]。
在库存的血液制品中白细胞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不需要的成分,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离开人体24小时以后其功能就会基本失去,且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以使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出现的可能性降低,避免发生HLA同种免疫及血小板无效输注等异常现象,同时使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的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综合征的产生[8]。
[1] 马红丽.2009-2011年洛阳市5家医疗机构294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59-160.
[2] 杨洋,杨波,蔡力力,等.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1):58-59.
[3] 李春.去白细胞输血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1):1601-1602.
[4] 杨眉,罗洪,舒彬,等.1786例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4):1038-1041.
[5] 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6] 刘俊红,杜忠斌,李惠霞,等.去白细胞输血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11):1770-1771.
[7] 袁志军,张婧婧,杨志美,等.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和免疫产生意外抗体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2):2296-2298.
[8] 宋杨.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6):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