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南方稻区防治白叶枯病药剂筛选试验与示范应用

2017-12-06王华弟严成其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稻区噻唑叶枯病

王华弟,沈 颖,严成其

(1.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31002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0)

我国南方稻区防治白叶枯病药剂筛选试验与示范应用

王华弟1,沈 颖1,严成其2

(1.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31002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0)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南方稻区常发流行病害,筛选出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对于有效防控病害流行、确保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几年来在浙江、江西、广东、江苏、安徽等5省联合试验,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达85.4%~90.7%,与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 相当,每667 m2使用量100~125 mL,一般发病田块施药1次,重病田连续防治2次,基本可控制病情发生。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为三唑类药剂,具有保护和内吸作用,防治效果好,使用安全,已成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防治主推药剂,生产上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南方稻区; 白叶枯病; 主要药剂; 联合试验; 示范应用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性病害,主要分布于亚洲。20世纪30~40年代,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国江、浙一带已有发生[1]。目前,在国内水稻产区几乎都有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其中华东、华中和华南是老病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危害[2]。该病由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Xoo)引起,主要危害水稻叶片,也可侵染叶鞘,抽穗期发病,剑叶枯死,往往造成瘪粒,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很大,水稻因白叶枯病危害引起的损失一般为10%~30%,发病严重的可达50%,甚至90%以上[1-2]。药剂防治是控制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有效方法,20世纪80年代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药剂为叶青双(又名川化018,叶枯唑等),由于连续长期使用,药效明显下降,已很难控制大发生年份病害的流行,同时,该药剂致畸致突变,而一些铜制剂防效不显著,且易产生药害,也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3]。为了有效地筛选出安全高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新药剂,几年来我们在南方稻区的浙江、江西、广东、江苏、安徽等省进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新颖药剂噻唑锌、噻菌铜、噻森铜的联合试验与示范推广,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发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与示范应用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联合试验分别在浙江温州、江西上饶、广东江门、江苏扬州、安徽芜湖的连作晚稻或单季晚稻上进行。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栽的较感白叶枯病品种,按常规条件栽培和肥水管理。

供试药剂为2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噻森铜悬浮剂(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和20%噻菌铜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设4个处理,即每667 m2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 mL,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20%噻森铜悬浮剂100、125 mL,清水对照。小区面积33.3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初期施药,采用背包式工农-18型喷雾器叶面均匀喷雾,每667 m2药液量50 kg。

1.3 田间调查与计算方法

每次施药前及施药后15 d分别调查1次,每小区定10个点,每点定5丛,每株调查上部3张叶片,记载叶片总数、病叶数、级数(0~4级),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效[1],并对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4]。

水稻白叶枯病病情严重度分级: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5以下;2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3以下;3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2以下;4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3/5以上。

1.4 大田示范

大田示范推广在浙江温州、温岭、余姚和桐庐,江西赣州和上饶,广东佛山、江门和湛江,江苏扬州,安徽芜湖等地建立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示范区,选择常年水稻白叶枯病易发病地区,在大风暴雨和洪涝过后对易造成稻叶受伤的稻田,特别是水淹过的稻苗,采取积极主动用药预防。对水稻发病或受淹的秧田或稻田,667 m2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 mL,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20%噻森铜悬浮剂100、125 mL,对水50 kg施药防治1次,对重病田隔7 d再喷药1次,在病情稳定期调查水稻发病情况,综合评估防治效果。在示范基础上,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防效

联合试验结果(表1)表明,每667 m2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 mL,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20%噻森铜悬浮剂100、125 mL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防效分别为85.4%~90.7%,86.6%~89.9%和86.7%~88.8%,3种药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2.2 示范效果

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常年白叶枯病易发流行地区,选用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进行大田防治,防效一般在85%以上,与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在一般发生年份,防治1次,基本控制病情发展,严重发病田块在第1次防治后隔7 d再防1次,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示范同时,进行面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来,在浙江、江西、广东、江苏、安徽省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8.39万hm2,挽回水稻产量损失1.16亿kg,节省防治成本3 671.5万元,增收节支2.58亿元,其中浙江省推广应用面积5.03万hm2,获益5 13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表1 噻唑锌等3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尤以东南沿海、沿江稻区发病重,危害损失大[1-2]。在病害发生流行时,化学农药是防治白叶枯病的应急有效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药剂为叶青双,该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效果好,但连续长期使用,防效明显下降,加上该药剂致畸、致突变,生产上禁止使用[3]。如何选择高效、安全、环保的防病药剂,是病害防控的一大难点。通过多年在南方5个省联合试验,筛选出了新型杀菌剂噻唑锌、噻菌铜、噻森铜,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达85.4%~90.7%,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噻唑锌为三唑类有机锌杀菌剂,噻菌铜和噻森铜为三唑类有机铜杀菌剂[5-6],具有保护和内吸性特点,既有噻唑基团对细菌性病害的独特防效,又有锌、铜离子对真菌、细菌性病害的优良防效[5-8],是当前我国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的主推药剂,浙江省农业厅连续4年发文在全省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中推广该药剂。在病害发生时,每667 m2用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 mL,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125 mL,对水50 kg,于水稻发病初期均匀喷雾,对发病重的田块,隔7~10 d再施药1次。

水稻品种、气象条件、肥水管理是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1-2],特别是台风暴雨和洪涝灾害易造成稻叶受伤,诱发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在当前生产上还缺乏抗病或免疫水稻品种的情况下,应加强病害的调查与预测预报[1-2,9],当查到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施药防治。在常年水稻白叶枯病易发病区,在台风暴雨过后,对感病品种要及时做好施药预防保护,以控制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

[1] 王华弟. 水稻白叶枯病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50-72.

[2] 沈颖, 王华弟, 李仲惺, 等. 水稻白叶枯病再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4): 180-185.

[3] 戴德江, 王华弟, 宗伏霖, 等. 叶枯唑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 36(6): 8-12.

[4]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M].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87-145.

[5] 魏方林, 朱国念, 戴金贵, 等. 创制农药噻唑锌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田间药效[J]. 农药, 2007, 46(12): 810-811.

[6] 张纯标, 梁帝允, 王体祥, 等. 新颖杀菌剂-噻森铜[J]. 世界农药, 2007, 29(2): 53-54.

[7] 朱乐飞. 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效果试验研究[J]. 中国稻米, 2002(6): 35-36.

[8] 何荣林, 刑家华, 张纯标, 等. 20%噻森铜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田间试验[J]. 现代农药, 2007(2): 44-45.

[9] 孙俊铭, 刑春生. 利用气候因素预测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5(3): 244-247.

(责任编辑:吴益伟)

2017-09-18

浙江省三农六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

王华弟(1961—),男,浙江临海人,研究员,研究生,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安全用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E-mail:wanghd61@126.com。

注:余姚市农技推广总站在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推广示范时给予了大量帮助,特此致谢!

文献著录格式:王华弟,沈颖,严成其. 我国南方稻区防治白叶枯病药剂筛选试验与示范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2001-2002,200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140

S435

B

0528-9017(2017)11-2001-02

猜你喜欢

稻区噻唑叶枯病
头孢噻肟钠中2-巯基苯并噻唑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测定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2-取代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三种药剂防控蔬菜根结线虫病试验分析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头孢唑肟钠的生产工艺分析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