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行共享单车遇到交通事故如何理赔

2017-12-06

汽车与安全 2017年7期
关键词:单车事故车辆

骑行共享单车遇到交通事故如何理赔

由于共享单车使用非常便捷,又非常环保,越来越受用户欢迎,但是,使用频率多了,发生意外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共享单车有没有保险呢,如果出了事故,保险能理赔吗?

骑行共享单车引发事故有以下几种原因:

不该骑的人骑了,如未满12周岁的儿童;

用户自身操作不当;

车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未满12岁人员骑车定责

根据法律规定,未满1 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然而我们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小学生在城市主干道、社区公园中骑着自行车嬉戏打闹。尤其是当共享单车出现之后,由于扫码解锁方便,越来越多的儿童把路边的共享单车当成玩耍的工具。

尽管道路监管部门多次提醒,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不要让孩子独自骑自行车,但是总是有心大的父母不把它当做一回事。

有些父母为了图省事,把年幼的孩子放在共享单车的前车筐中骑行。还有些父母,不仅不对孩子租用共享单车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还帮助孩子扫码开锁。有的市民就曾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目睹过父母为孩子开锁的过程,虽然彼时小区内已经张贴了各种“提醒未满 12周岁儿童不得骑行共享单车”的提示。

除了父母的监管不力之外,共享单车平台的管理也存在疏漏。以注册和开锁的过程为例,大部分平台最初只要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无法识别用户包括年龄等在内的真实信息。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亚军指出,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该规范实名制注册,杜绝12周岁以下儿童注册使用。他还认为,除了学校应该进行普及教育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并追究相关监护人的责任。

虽然如今已有规范管理的《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法规也明确对共享单车服务的使用者年龄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从执行层面来看,如果监护人不重视,平台不对实名注册和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规范只会停留在条文本身。

骑行共享单车摔伤定责问题

用户骑车摔伤,单车平台到底有没有责任?这得先说骑车用户和单车平台的关系。

在法律上,使用共享单车,是通过用户注册平台账号后,缴纳押金并支付相应的租赁费用,再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其他方式解锁骑车,这事实上构成了一种民法上的租赁关系。用户与单车平台是租赁关系,平台有义务保证产品安全合格。

从服务本质来看,共享单车平台与其他领域的租赁服务并无多大区别:各个平台为车辆所有人,将其自有车辆用于出租经营。既然是租赁服务,就应该遵循租赁服务的基本要求。

共享单车平台应确保对外出租的自行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部件完整且性能正常。同时,出租方还有义务向单车的租用者针对租车的注意事项、安全骑行事项等进行告知与提醒。这些不一定会写进共享单车的租赁协议中,但属于租赁行业的通行规则。

但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各平台在日常运营中,不一定能安排足够数量的维护人员,确保每辆车都处在“部件完整且性能正常”。例如:企鹅智酷的数据报告显示,初版小黄车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高达39.3%,而《法制晚报》也曾报道说,在北京朝阳区青年路片区,ofo共享单车损坏率高达10%。

面对如此之高的损坏率,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老化等原因,平台都有义务保证出租的车辆是可靠的,否则,事故将不可避免。

若因车辆问题导致事故,平台有赔偿责任

既然平台有义务保证车辆安全合格,那么一旦发生了由于车辆本身质量缺陷而导致的事故,用户是可以向平台的运营者提出诉讼和索赔请求。

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其有权向产品生产者追偿。若属于产品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生产者赔偿的,亦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

若不幸发生意外,鉴于中国民事诉讼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骑车人如何证明自己的损害是由于车子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的裁判。对此,有律师建议说,骑车摔倒属于单方事故,最好能在事故现场报警,由交警部门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对事故车辆进行性能方面的鉴定,得出的鉴定结论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对平台来说,用户摔伤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对于共享单车运营平台来说,这种事故同样也存在不确定的风险,有调查显示,50%的用户在骑车前都不会去检查车辆状况,如果用户摔伤的事情频繁发生,该怎么办。

现在各大单车平台还处在高速扩张期,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这种零星的摔伤个案在现在看来可能还微不足道,但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些单车平台头疼的问题。

一个较为稳妥的方式是买保险,保险是对冲低概率高风险事件的有效手段。在日本,因为自行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都很高,就诞生了非强制的自行车保险。而日本的共享单车,像是baybike、cogoo也按照日本惯例附带有单车人身保险。

中国现在的几家共享单车平台也都曾宣布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为骑行用户购买保险,像是ofo,被保险人遭意外伤害,可申请报销合理且必要的医疗费用,经判定,若符合被保条件,可获得最高10000元赔偿。

但是从金额上来讲,对于很多意外事故还不够,所以用户发生事故后还是会选择将单车平台告上法庭。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每一辆共享单车都应该买保险,并且保险金额也应该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单车平台必须要考虑,如何保证运营中车辆的安全性了。

作为推广公共自行车比较早的城市,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如果连续出现用户在两分钟内归还车辆的情况,会自动锁定这辆车,不再出借,由工作人员检查是否存在故障。而现在基于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共享单车,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保证用户骑行的安全。

在国外,伦敦巴克莱公共自行车也会定期对自行车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自行车的正常运行。

但无论是杭州还是伦敦,都是传统的和有租还点的公共自行车。对于无桩共享单车,它是由上一个用户直接转到下一个用户手中,如何保证车辆运行状态完好以及定期保养,是接下来考验各个单车平台的问题。

有部分事故归咎于用户操作不当

因为体积小和操作灵活,单车总能在道路骑行上“突破”规则。而由于对非机动车的监管不严,单车也往往会成为交通违法行为的“常客”。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骑着共享单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还有些人全然不顾交通标志,闯红灯和逆行的违法行为比比皆是。

而在各大共享单车平台的服务协议中,基本上都对这种情况划定了责任范围。以某品牌单车为例:

用户在使用自行车时应自觉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等法律、法规,服从交警的指挥和处理。凡用户违法骑行造成的处罚、违法及妨碍安全驾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及损失,均由用户自行承担。用户骑行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用户应配合公安交通部门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换句话说,如果是因为用户本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平台方是不承担相应的责任的。

而且虽然很多平台都声称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些保险的保障范围都是有限制条件的。

比如:单车平台和保险合作提供的意外险,仅仅适用于因本平台所提供单车自身原因造成的事故。

平台需担责的事故情况

根据共享单车平台的服务条款,如果用户能够证明事故或者意外是由自行车本身的固有缺陷导致,平台会承担相应责任及进行赔偿。

根据市场上的调研数据,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损坏率非常高。其中,摩拜、小蓝在10%-20% 之间,更方便的ofo损坏率则达到了20%-40%。

在这些损坏的车辆中,有的是被恶意损坏,有的则来自无意的野蛮对待。在共享单车的维修厂,看到堆积成山的损坏单车被放置在那里。要是想把数量如此众多的单车全部修好、重放市场,恐怕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如今路边停着的故障车越来越多。而由于很多故障车并未被及时发现和维修,用户就有骑到故障车的风险。

根据共享单车平台的服务条款规定,平台并不具有实时保障所有可供预定的自行车处于无故障状态的义务,用户在实际提取自行车之前应尽到充分的注意及检查义务,确认车辆的状态。

但是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肉眼鉴坏车”不仅难以实现,还总是被忽略。

而且如果不是什么大毛病,一般赶时间的人在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的情况下,往往就凑合骑了。但平台明确表示,如果用户在发现自行车存在故障仍继续使用的,一切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将由用户本人承担。

就算真的是因为车辆本身的质量缺陷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伤害,用户还需要根据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意外或者事故进行鉴定、提供证明,“否则公司将不承担相应的任何法律责任。”

可以说,就算平台要为单车的质量维护负责任,真想从平台那里拿到赔偿,过程很复杂。

解决方案

服务条款略显霸道、理赔程序复杂、平台和有关部门的监管又无法落实到位,难道用户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骑行中的意外或者事故接连不断地发生吗?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曾指出:共享单车运营平台属于经营者,使用人是消费者,二者的法律关系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与规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因此如果在现实的使用情况中,共享单车平台提供的单车本身存在质量缺陷,或者平台未尽到相应的维护管理义务,只要消费者可以证明是由单车本身缺陷造成的,都可以直要求平台承担责任、进行索赔。当然,如果单车的质量问题是由生产者或者第三方所致,平台可再向他们进行追偿。

而如果消费者需要进行法律维权,根据起诉的理由不同,所需要的起诉条件和证明事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消费者可以通过违约或者侵权两种方式来进行诉讼。

猜你喜欢

单车事故车辆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学中文
飞吧,单车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车辆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