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的论看《围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围城目的论译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1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交流与交流日益普遍和频繁。对于全球公民来说,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据王左良教授介绍,每一个重要的文化运动往往都由翻译开端(37)。因此,翻译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成功的翻译需要译者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翻译手段。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活跃,有一大批的中国文学作品已经或者正在被翻译成英语,其中包含的大量有中国色彩的表达方式受到世界的关注。例如,在1947年钱钟书先生发表的《围城》一书中有大量的中国文化负载词,需要译者对其进行灵活处理,方能准确完整地将原著的意思传达给外国读者。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文化因素,面向读者,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此理论对于翻译文化负载词具有指导意义。

2 概念阐述

2.1 目的论。目的论的“目的”(Skopos)起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意图或功能。1971年,凯瑟琳提出功能主义,成为目的论的基础。弗米尔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skopos的概念,强调跨文化翻译的重要性。目的论有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目的原则强调译者可以使用多种翻译方法,以达到文本的预期功能。连贯原则强调强调文本内部的一致性,指译文内部不能自相矛盾。忠诚原则强调源文本和译本之间的联系,指译者必须忠实于原作者以及原文本。Skopos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例如,张南峰指出:只要一种翻译方法能够实现原作者和文本的目的,就都可以对其加以运用。

2.2 文化负载词。奈达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大类:1)生态文化负载词,包括山,河,森林,季节等; 2)物质文化负载词,包括现实世界中有形和具体的对象;3)社会文化负载词,涉及称谓,社会事件;4)宗教文化负载词,涵盖宗教形象和信仰;5)语言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含有某种特殊语言特征表达方式,如成语(105)。

3 《围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3.1 生态文化负载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景观,动物,植物和气候。文化语言反映了共同语言的社区的环境,自然和地理特征。在《围城》中,生态文化负载词主要有:旧历(lunar calendar),三伏(san-fu),江南(South of the Yangtze),清明(Ch’ing Ming Festival),西湖(West lake),秋老虎(autumn tiger),冬蛰(in hibernation)和立春(early spring)等等。

3.2 物质文化负载词。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物质文化得到发展,例如,食品、衣服、工具和书籍等所有有形物品。这类词汇和表达方式被称为物质文化负载词。在《围城》中,物质文化负载词主要有:麻将(mahjong),合婚帖(marriage card),黑纱旗袍(Chiffon Chinese dress),轿子(sedan-chair carrier)等。

3.3 社会文化负载词。在各个国家,社会背景,政治制度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这种体现语言社区社会文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被称为社会文化载体词。《围城》的社会文化负载词主要有:老古董(antique),大绅士(prominent squire),劳驾(bother),赏脸(give sb the honor),聆教(learn more from sb)等。

3.4 宗教文化负载词。宗教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人们信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被称为宗教文化负载词。《围城》中的此类负载词主要有:捣鬼(be up to tricks),福气(good fortune)和魂归(departed soul returning after death)等。

3.5 语言文化负载词。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在中文中,词语的发音和形式经常用于在文本中实现某些目标。例如,“酥小姐”中的“酥”(su)与苏发音相同,“糖小姐”中的“糖”与唐发音相同相同,在文本中起到了讽刺的效果。而“八字还没一撇则生动地利用汉字“八”的笔画形式。其他语言文化负载词还包括惠而不费(cost nothing),大庭广众(right in full view of everyone)和婆婆妈妈(granny)等。

4 《围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4.1 音译。音译是用最贴合原表达方式发音的方法对原文本进行转换,这样能使译文的语言风格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比如:“三伏”被译为“san-fu”。“三伏”在中国指的是最热的一段时间, 通常在阳历的7月中旬到8月之间。目标语国家,没有含有相同含义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表达方式,因此在这里采用音译来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实现文化转移的目标,符合目的论原则。

4.2 直译。直译是基于文本的基本概念进行翻译,不作加注解释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解文化知识的机会。“秋老虎”是秋后的炎热天气,它被译为“autumn tiger”。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表达方式,同时译文忠实和生动,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和目的原则。

4.3 意译。意译指不拘泥于字面意思,而是根据文本的隐含意思进行翻译。比如,“软钉子”的字面意思是软的钉子,然而在通常情况下,钉子是硬的,所以,在没有足够的语境的情况下,读者将难以理解其字面意思。译者采用意译法,将其翻译成“polite rebuff”,符合目的原则。

5 总结

本文重点介绍了《围城》中文化负载词以及其翻译方法,并根据目的理论进行评价。然而,由于空间的限制,本文只强调了几种典型的文化加载词。总体来说,《围城》译本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将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传递给了目标受众,符合目的论相关原则。

[1] Ch’ien Chung-shu. Fortress Besieged. Trans. Jeanne Kelly & Nathan K. Mao. Beijing: the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3.

[2] Kelly, Jeanne & Nathan K. Mao, trans. Fortress Besieged. By Ch’ien Chung-shu.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3] Vermeer, Hans.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Action, Andrew Chesterman(ed) 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Ab, 1989.

猜你喜欢

围城目的论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围城”内外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围城”之战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